林 牧,蔣錫超 ,申元英,*
(1.大理學院基礎醫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疾病,它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安全。據調查,全球3.5億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近1億中國人,全球每年大約70萬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人群,其中我國占近半。契丹本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由于戰爭等原因,契丹后裔人群落籍云南。目前關于不同人群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及危險因素的研究較常見,但對我國古代民族后裔人群此方面的調查卻屬第一次。本文旨在研究古代民族后裔人群HBV感染情況,了解其危險因素,為更好的預防控制HBV在該人群中的流行和傳播提供一定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契丹后裔聚居地木瓜榔鄉、大烏邑鄉蔣姓村民(被調查者的父母雙方上溯三代均為契丹后裔),不分年齡性別,采用單純隨機抽樣,具有合格調查表同時具有血清實驗結果的有效。
1.2 調查方法 調查前由大理學院基礎醫學院病毒學實驗室按照統一方案培訓調查員,使用設計好的調查問卷對調查對象本人或其監護人進行現場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①個人基本情況;②乙肝疫苗接種史;③乙肝患病史;④肝病家族史;⑤手術史;⑥個人生活行為習慣等。同時采集被調查人群血液樣本5 mL/人,離心后收集血清,檢測其乙肝血清學標志物。
1.3 實驗室檢測 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進行檢測。診斷試劑盒均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嚴格按照各個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試驗結果用Bio-Tek EL-800酶標儀進行判讀。
1.4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實驗數據使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保山地區契丹后裔人群罹患HBV的危險因素。
2.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本次有效調查了325人,其中男性206人,女性119人,男女比例為1.73:1。其中年齡最小的2歲,年齡最大的79歲,青壯年居多。調查對象中已婚219人,占67.4%;未婚106人,占32.6%。
2.2 實驗室結果 325名契丹后裔中有10例HB-sAg陽性,陽性率為3.07%,其中感染者均為男性。
2.3 未感染組與感染組的相關因素比較 經t檢驗,未感染組與感染組不同年齡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93)。未感染組與感染組的性別、乙肝疫苗接種史、家庭年收入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共用牙具、剃須刀(P=0.061)和文化程度(P=0.093)差異接近于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其它因素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未感染組與感染組的相關因素比較(%)
2.4 不同因素對感染HBV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感染HBV為因變量,以經單因素分析篩選得到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性別,乙肝疫苗接種史,共用牙具、剃須刀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家庭年收入、乙肝疫苗接種史對感染HBV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年收入影響為正向,即家庭年收入越高越容易感染HBV,其OR值為2.650,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感染HBV的機率是家庭年收入低的2.650倍(1.020~6.889倍);乙肝疫苗接種史的影響為負向,即乙肝疫苗接種者不易感染HBV,其OR值為0.165,表明乙肝疫苗接種者感染HBV的機率是未接種者的0.165倍(0.034~0.813倍);文化程度,性別,共用牙具、剃須刀對感染HBV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因素對感染HBV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我國乙肝報告病例多年來居所有法定傳染病的首位,約占總傳染病總數的1/3。據2006年全國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至59歲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估算全國HBsAg攜帶者約為9300萬人〔1-2〕。乙肝主要通過母嬰傳播、性傳播以及血液傳播,臨床診斷乙肝患者主要是通過檢測乙肝五項檢測〔3〕。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水平衛生習慣〔4〕、母親HBsAg攜帶狀況、乙肝疫苗接種史〔5〕、乙肝感染者家庭成員密切接觸〔6〕、HLA基因多態性〔7-8〕等都是影響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因素。本次調查中契丹后裔人群HBV感染率為3.07%,低于2006年全國平均水平。高于朱變仙〔9〕研究關于保山龍陵縣服務行業人員HBsAg檢出率1.87%。這可能由于保山契丹后裔人群與保山龍陵縣服務行業人員文化程度不同、生活水平和生活習慣不同等因素所致,也可能與乙肝疫苗接種史,HLA基因多態性等因素有關。申元英等〔10〕關于大理地區吸毒人群HBV感染的調查及基因型研究中發現該人群HBsAg陽性率為8.85%,該人群的HBV感染率明顯高于保山契丹后裔人群。云南保山是毒品進入內地的重要通道,本次調查中并未發現有吸毒史的契丹后裔,毒品泛濫可以導致血源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包括乙型肝炎,該人群HBsAg陽性率明顯低于大理地區吸毒人群,除其他因素外也有可能是由于被調查者比較好的生活習慣所致。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毒品、珍愛生命也是遠離疾病的一種途徑。
本次研究中,325名契丹后裔中,HBsAg陽性率男性高于女性,經單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性別為乙肝感染的可能因素,這與國內黎健等〔6〕同類報道相同,這可能與保山契丹后裔人群中男性活動范圍廣,接觸人群較復雜,流動性較大等原因所致。但可能由于感染率較低而且調查例數較少的原因,在多因素分析中未感染組與感染組的性別的差異并沒有統計學意義(P=0.996),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調查研究。
本研究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家庭年收入對HBV感染有影響,影響為正向,即家庭年收入越高越容易感染HBV,家庭年收入高的感染HBV的機率是家庭年收入低的2.650倍(1.020倍~6.889倍),這可能與家庭收入高的流動性大、接觸人群復雜、在外就餐機會多等原因所致。接種乙肝疫苗為HBV感染保護性因素。研究顯示,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11〕。中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區,自1992年我國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計劃免疫的近20年里,我國乙肝感染率已經大大降低了〔12〕。本研究中1992年以后出生無人感染HBV,可以看出,乙肝疫苗納入計劃管理辦法實施后,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相對偏遠的地區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
本次調查研究提示我們應當繼續加強對保山契丹后裔人群的健康教育,使他們懂得乙肝病毒感染的途徑,增強保護意識,同時社會各界要充分做好疫苗接種工作,保持高接種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防止乙肝病毒的傳播。
〔1〕中國新聞網.乙肝病毒攜帶者數量全球3.5億中國近1億.[EB/OL](2013-07-29)[2014-03-9].http://www.cdctj.com.cn/main/shownews.php?tblName=A0015_10&storepk=36&newsid=31684.
〔2〕申元英.中國大陸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進展〔J〕.大理學院學報,2006,5(8):50-53.
〔3〕李甲芬,張靜,馬希祥.156份血標本乙肝五項指標定量與定性檢測結果分析〔J〕.山東醫藥,2010,50(51):79-80.
〔4〕項娜,于海柱,崔蘭梅,等.北京市房山區自然人群乙型肝炎感染危險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4):2753-2755.
〔5〕黃麗芳,周勇,吳瑞紅,等.福建省人群乙型肝炎感染危險因素研究〔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0,16(5):25-26.
〔6〕黎健,劉景壹,胡家瑜,等.上海市乙型肝炎感染者家庭成員感染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3):205-207.
〔7〕李真.新疆維吾爾族與漢族乙型肝炎與HLA-DQA1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2.
〔8〕YANG G,LIU J,HAN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LA-DRB1 genotyping in Shanxi Han pati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J〕.Tissue Antigens,2007,69(2):170-175.
〔9〕朱變仙.龍陵縣服務行業從業人員HBsAg檢測結果分析〔J〕.醫學前沿,2013(31):369.
〔10〕申元英,王濤,任來峰,等.大理地區吸毒人群HBV感染的調查及基因型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08,7(12):22-27.
〔11〕ZHU J,YAN Y,MA D.Analysis of infection module in families carrying HBV〔J〕.Prev Med Trib,2006,12(2):148-150.
〔12〕GUO N,JI S,YU J.Synthesis of artificial antigen and studied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ELISA for chlorothalonil residue〔C〕//New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ICAE),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1:1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