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張紫荷
風險投資機構作用及其對企業I P O的影響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張紫荷
風險投資是高科技中小企業的一種特殊的融資方式,可以緩解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本文通過分析風險投資機構在企業中的作用,進而分析其對企業IPO特征、時機選擇和業績的影響,并提出加強風險投資機構緩解IPO對企業沖擊的途徑。
風險投資 IPO 融資
風險投資,又叫創業投資,是指投資者在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發展階段向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風險投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特殊方式,這種融資方式不會帶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運作形式的變動,但是會帶來股權結構的變動,也就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的一種針對于高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
有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企業能夠在發展階段健康迅速發展,這為更多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創造了實現最優規模,達到國際水平的資金條件。但是風險投資機構的最終目的不是扶持一個企業屹立高新技術產業之林,而是通過階段性投資獲得與風險相匹配的收益,因此風險投資機構通過企業IPO方式退出后,企業的發展經營狀況是值得研究的。
風險投資機構對于初具規模、需要進一步拓展發展中的企業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
(一)為中小企業提供緩沖基金。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需要大量資金刺激初具規模的企業拓展、定型。但是無論是適用于企業起步階段的政府補貼資本或者親緣來源的投資還是適用于成熟的風險小收益高的企業的商業來源投資,都不會大量流入發展中企業。風險投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
(二)促進科技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具有特殊性,周期長導致高風險,社會促進效益導致高收益,這和風險投資偏好吻合。
(三)降低風險沖擊,提高中小企業成活率。分散政策融資體系的風險,降低間接融資的風險,減少企業上市等活動帶來的結構調整變動的沖擊。
(四)權威效應。風險投資機構持有公司股份有權參與公司決策,這種機制降低了上市企業與投資者和中介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了解和信任。
(五)風險投資機構具有管理作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投資,風投機構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出于對于高收益的追求,風投機構會協助企業盡快發展成為定型的實力企業。
綜上,由于風險投資機構對發育階段中小企業具有提供資金、降低風險、促進發展、監督管理等正面作用,預測在企業IPO后,有風險投資參與的企業會有更好的表現。
IPO也稱上市,是指企業首次公開募股融資,風險投資在企業IPO前后的具體影響有如下的幾個方面:
(一)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IPO特征值的影響。有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企業在發育階段不會受到資金匱乏的影響,充足可靠的資金來源使得企業得以全面發展,這種發展是建立在穩固的根基之上的,不是建立在入不敷出的財政空缺之上的,這為風險投資機構撤出后企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表現在IPO特征值上就是公司IPO時風險投資機構的存在可以使得公司上市價格、募集資金總和、總資產和營業收入均值都顯著提高。
(二)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上市時機決策的影響。理論上,企業具有IPO時機自主選擇權時,風險投資機構的存在會對企業IPO時機選擇決策施加影響。實際上,在我國IPO非市場化的審查制度基礎上,企業IPO自主選擇權被削弱,上市時間處于不完全可控的狀態下,風險投資機構在我國政策環境下對IPO企業的總體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三)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IPO后業績的影響。公司IPO后,財務指標不升反降,尤其是沒有經過調整的財務指標。風險投資機構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IPO總資產息稅前利益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總資產平均余額)和凈資產息稅前利益率的下降幅度,但風險投資機構的存在對主營業務利潤率影響不大,這可能是由于主營業務利潤率不易被操控。
總體來說,在創業板企業上市前有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企業經營情況要明顯優于沒有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企業。一方面,企業在發育階段獲得創業投資基金后資信等級有所提高,資本結構有所改善,上市后得以繼續融資,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財務能力,進而吸引更多的戰略資源并且有效利用戰略投資機會,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由于企業IPO后外部小額股份流入,稀釋原有股東股份導致股東沖突和代理成本的增加,以及企業上市前為了成功上市會采取短時間提高企業業績狀況的措施,企業IPO會使企業在短時間內產生業績下滑,表現為總資產息稅前利益率和凈資產息稅前利益率的下降,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對這種情況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效果不甚顯著。
(一)IPO發行量不能過大,否則對創業板企業會有較大震動。股市規模隨著IPO發行量的增加而擴大,市場存量資金固定的條件下,股市規模越大,平均股價(大盤指數)就越低。而在我國,股票市場不斷擴大規模,資金存量卻越來越少,這直接導致了我國股市的長期蕭條狀態并且形成惡性循環難以打破。
(二)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我國創業板市場由于起步晚,很多規章制度不完善,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規范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并提供及時完善的信息,實現創業板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三)要增加風險投資機構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風險投資機構具有很好的監督管理作用,可以減少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和逆向選擇的風險,在最大程度上發揮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IPO沖擊的緩沖作用。
(四)適當控制融資規模。風險投資的作用效果不是和資金量成正比的,適當的資金注入促進企業健康發育,但是過剩的資金會導致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因此嚴格把控IPO公司融資規模,是減少風險資金無的放矢的有效途徑。
(五)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操作簡單且風險低的退出機制是風險投資獲得與其承擔風險相匹配的收益的重要保障。我國國情下,要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應該首先完善證券市場,為穩定健康的二板市場奠定基礎,其次建立“收購型”退出機制,最后積極發展海外市場,通過國際市場IPO籌集國際資金。
(六)政府支持。風險投資機構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相應地,在政府的支持之下,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會使風險投資機構在更活躍的市場環境下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在更大范圍和更大程度上發揮其積極作用。■

1.陳興.2007.風險投資的作用及促進其發展的政策與措施。
2.陳銀鎮.2011.擬創業板上市公司的IPO風險研究。
3.李興偉.2012.創業板IPO風險識別.公司理財,Z1。
4.劉大勇、陳廣勝、仲崇崗.2003.關于風險投資機構的作用及存在意義的研究.商業研究,9。
5.仇盼盼.2013.風險投資對創業板公司IPO前后業績的影響.財會月刊,6下。
6.張國經.2013.IPO重啟,不應是洪水猛獸.金融經濟(市場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