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明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后,內地各省尤其是中西部省份,紛紛調整戰略,向國家級“絲綢之路”戰略靠攏,陜甘寧更是積極跟進。除整合各方資源,三省區還挖掘省內現有條件,搶抓發展機遇,其招數也各有千秋。
爭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力軍
陜甘寧位于京津冀政治核心區到“邊疆重鎮”新疆的中間地段,相較兩頭,既無特殊的政治地位,也無明顯的區位優勢,其通道、走廊的角色突出,兩邊高,中間低,屬于典型的“啞鈴型”經濟地帶。“老區抱團發展”是中央為陜甘寧開出的藥方,但三地之間的經濟結構相似,互補性較弱,缺乏像長三角、京津冀那樣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
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為陜甘寧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這條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而陜甘寧正位于這條經濟帶的起步端,具有東聯西擴的優勢區位。
對于深處內陸的陜甘寧老區來說,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升級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新引擎。今年以來,陜甘兩省陸續召開了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主題的經貿洽談會和合作對話論壇,成為省域年度政經層面的重要事件。
多年來,三省區各自舉辦的經貿洽談會對經濟發展助力頗多,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則成為經洽會的“新抓手”。無論今年5月在西安舉辦的首屆絲綢之路博覽會暨西洽會,還是7月份召開的蘭洽會,都大打絲綢之路牌,借力國家西進布局,期望把更多經貿、產業、人才資源聚攏到本省。在不久前結束的西洽會上,數千億的投資合同簽訂,當地政府總結稱,“西洽會暨絲博會是對西洽會的改版升級”、“承擔起了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新角色,肩負起了新的使命。”去年11月,陜西就發布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而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稱,近日陜西省旅游局已經向國家旅游局提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品牌計劃。
不久前,在甘肅蘭州舉辦的一場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核心議題的“亞洲合作對話”接棒西洽會登場,甘肅同樣意圖利用連接東中亞的傳統優勢,把本省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戰場。省委書記王三運稱,論壇是踐行習總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際行動,必將為甘肅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注入強大動力,甘肅要努力發揮好戰略支點和黃金段的重要作用,全力以赴當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生力軍。此次對話勢必為一個多月后的蘭洽會“推波助瀾”,獻計獻策。
王三運把甘肅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無論從歷史還是行政區劃看,甘肅的確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咽喉”要道,是連接亞歐大陸橋戰略通道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5月19日,甘肅官方頒布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正式推出“黃金段”部署規劃。
陜西:打造新起點
陜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節點省份,習近平主席初提這一戰略時就提及西安,稱這個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也是他的家鄉。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稱,陜西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相比爭當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的重慶、鄭州、洛陽、連云港等地,陜西本身擁有巨大的政治優勢,必定會奮力一搏。但是,即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不放在陜西,其仍然具有巨大的政策、資金吸附力。
西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存留著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在我國絲綢之路首批申遺的22個項目中,西安有5個,是項目最多、等級最高的城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后,陜西提出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戰略定位。
在此契機下,西安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正式出臺。西安將充分發揮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各種優勢,著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一高地”即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開放高地。“六中心”分別為金融商貿物流中心、機械制造業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中心。
配套經濟帶,西安在交通方面也有新的動作。2013年12月28日,西安至寶雞高速鐵路、西安至平涼鐵路、西安至安康二線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而就在一個月以前,已經建立5年的首個內陸港——西安國際港務區成功開通首趟從西安出發,途經寶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直達中亞、歐洲的“長安號”貨運班列。據了解,該班列貨運時間比公路運輸縮短20多天。不難看出,陜西向西開放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一位西安當地官員透露,這條貨運通道將為未來西安建立自貿區提供向西大通道保障。其實,在不久前就出現了有關陜西省設立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園區的討論。而此次“長安號”的開通顯得恰逢其時。
西安的“絲綢之路戰略”不只于此。西安已聯合歐亞9國十幾個城市共同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搶先一步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開展國際合作。而且,目前西安已經著手進行一些準備,其中包括與中亞國家商談設立產業園,為西安民企進入中亞提供條件;在浐灞生態區設立中亞使館區的方案也已獲外交部批復。
“陜西很重要,從夏商周到秦漢到唐朝都在這兒建都。”貴州社科院西部開發研究所所長茍以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安處于經濟帶的心臟位置,區位優勢明顯。西安以西的地區和中亞國家,主要以采掘業、資源加工業為主,大多是煤油氣、有色金屬、農產品等原材料,產業層次屬于中低端。西安可依靠工業及科教方面的優勢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形成分工協作、產業互補。
甘肅:打造黃金段
甘肅處于西北五省區的中間位置,陜甘寧中心,處于樞紐位置。茍以勇認為,整條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關鍵環節是甘肅的河西走廊,這是中國通往新疆的咽喉地帶。利用古絲綢之路貫穿境內1600多公里的戰略通道優勢,甘肅正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以和中國面向中亞國家“向西開放”的政策對接。
有消息稱,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提出之后,甘肅省政府委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專題研究,將針對甘肅省自身的地理特點,聯合制定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發展方案。據透露,國研中心相關專家已經多次到甘肅的蘭州、天水等地調研,初步傾向于在礦產、農產品技術、汽車制造業等領域加大對外合作。同時,農業、畜牧業、制種業是甘肅的傳統優勢,與伊朗、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等中西亞、中東歐國家有較強的互補性。
甘肅省工商聯經濟聯絡部李建林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提出要對“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蘭洽會)提高規格,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濟貿易提高層次水平,邀請中亞國家來參加蘭洽會。而在此之前甘肅與跨境沿邊合作很少。
至于影響甘肅發展的制約因素,交通問題表現最為明顯。目前在西北沒有貫通的高鐵。蘭州只有一個機場,規模較小,起降航班也比較少。對此,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感觸極深。1996年,他去了甘肅景泰縣黃河灌區。據肖金成回憶,當時路很顛簸,坐吉普車幾次頭頂到車頂上,坐轎車的話很多路走不過去,100多公里走了三四個小時。“蘭州的基礎建設比如酒店等和南方沒法比,以蘭洽會來說,參會人員很多,住宿都是問題。蘭州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五星級酒店。其實甘肅的發展潛力很大,絲綢之路、旅游貿易,整體來說前景廣闊。”李建林說。
要配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十分必要。同時,還要與中亞各國建立快速貿易走廊。比如在蘭州新區配套一個自由貿易區。政府要引導優勢產業投資,針對有些行業投資提供優惠條件和政策,鼓勵外地企業到甘肅投資,簡化投資手續。李建林認為,目前招商引資實的少虛的多,考察很久還不能落實。主要原因是投資軟環境不好,各部門服務意識不強,招商引資很多事情沒有實在的可行性論證。這些都需要整體規劃。
寧夏:打造戰略支點
三省中最狹小的寧夏,在搶抓機遇上同樣有妙招、巧招。寧夏的自我定位為“戰略支點”,略顯邊緣化,但切中要害。今年初,寧夏在省級政府中首個召開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爭取把試驗區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整體規劃中。
其實,寧夏實驗區早在2012年9月已獲國務院批復,實驗區包含整個寧夏,是在海南特區之后,我國第二個“全省域的國家戰略”,并且獲得了類似上海自貿區的先行先試改革權力。作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起步端的中心區之一,寧夏試驗區憑借保稅物流、旅游免簽、購物離境退稅等扶持政策,將成為提升對外開放程度的核心競爭力。
放眼全球,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的聯系愈加緊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出口總額均居世界第一,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最大的服務貿易進口國,中東地區成為中國第七大貿易伙伴。中阿之間加強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符合雙方利益和共同需求。
在推進中阿合作中,擁有人文、政策、區位、產業等方面優勢的“塞上江南”寧夏,無疑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首選。
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作為寧洽會的升級版,是寧夏向西開放的重心,也是搶灘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最重要戰略平臺。但欠缺處是,寧洽會改名為中阿博覽會后,由原本的每年一屆改為兩年一屆,也就是說今年不會舉辦中阿博覽會,這無疑將對寧夏凝聚新絲綢之路開發資源產生一定影響;不過這一“境遇”或將推動寧夏加速挖掘省內潛力,加大走出去“東聯西擴”的開放力度。
按照因地制宜、分工明確、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寧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定位是:“以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為重點,以實現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為目標,加快建設中阿空中絲綢之路、中阿互聯網經濟試驗區、中阿金融合作試驗區和中阿博覽會戰略平臺,促進中阿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和產業發展,構建中阿合作的橋頭堡,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支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說:“中央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戰略,為寧夏帶來難得發展機遇。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寧夏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潛力很大。通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推進‘兩區建設、舉辦中阿博覽會等,寧夏的對外開放水平得到提升,也一定能夠擔當起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的歷史重任,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新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