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陜甘寧經濟區范圍地跨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區,涉及十余個革命老區城市的經濟區,這一區域曾經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又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經濟區域,生態環境脆弱,社會經濟落后,在國家經濟格局中屬于“低谷”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屬于難點地區,也是國家經濟戰略中關注的重點區域。
陜甘寧區域又屬于遠離西安、蘭州、銀川等中心城市的邊緣地帶,自然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另外這一區域又屬于老少邊窮地區,在全國空間經濟格局中與全國東、中部地區的比較差距不斷擴大。這一區域資源富集,在全國有較強的比較優勢,隨著地下資源的不斷開發,經濟增長中卻帶來了環境的惡化,形成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
陜甘寧地區的區位、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市場聯系、文化傳統等方面相似性大,屬于黃土高原欠發達地區,要破除這一現狀,必須走一體化共贏發展的新路子,要用新思維、新理念去謀劃好、協同好陜甘寧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
今天,我們研究陜甘寧區域經濟一體化共贏發展,首先要對陜甘寧地區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清楚,陜甘寧地區除過生態環境這一制約因素的薄弱以外,還在于陜甘寧地區長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弱,工業化水平處在全國水平以下,城鎮化發展也低于東、中部省區,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區域性支柱產業,發展層次低,抵御風險能力小。此外,基礎設施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超前能力不強,傳統觀念濃厚,商品意識淡漠,社會經濟的發展帶有嚴重的計劃經濟色彩、行政命令色彩,市場化、一體化沒有真正體現出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相互摯肘,束縛著企業和市場的發展,導致市場經濟未按市場規律運轉,濃郁的地方保護破壞了協同一體的共進共融。人才匱乏,政企不分,多數國有大企業高管都是行政命令下的行政產物,導致活力不足,虧損嚴重。最后,貧困問題惡性循環,在陜甘寧地區,經濟貧困與生態環境“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從而導致社會貧困的系數相持不下。
這種種現象說明,陜甘寧區域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缺失的困境之下,如何突出重圍,成為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關鍵所在。
2012年3月,國家出臺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陜甘寧區域經濟發展被提升到國家宏觀戰略的優先發展位置,陜甘寧革命老區迎來了融合發展的再次發展機遇,一體化共贏成為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核心內容。
然而,機遇難得,問題也無法回避,就《規劃》本身而言,自出臺之日起,就被放在了擱置的狀態中,導致各級政府特別是縣一級政府抱怨頗深。從筆者的調研中發現,《規劃》出臺后,各省市區縣都在第一時間給予回應和極大的政策支持,而《規劃》雖有內容但無項目、無資金,在地方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很難有資金去支撐這一內容和項目的建設。搜遍整個網絡,對于《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內容大多都是《規劃》出臺前后的一些內容,國家、地方并無新的內容。
在此情況下,陜甘寧革命老區要在區域經濟的宏觀戰略中一體化振興,需要解決的問題眾多,困難重重。從目前各省市縣的發展來看,行政壁壘是目前存在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陜甘寧革命老區橫跨8市67縣(市),在實施過程中的難度可想而知。立體交通建設、老工業結構改造、產業結構的規劃與調整、生態環境的保護、高端人才的聚集等等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難題,而在這其中最大的難題在于如何組織協調陜甘寧革命老區各市縣的規劃和項目,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雖然出臺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但隨著被擱置和缺乏整體的發展戰略,陜甘寧革命老區一體化共贏發展基礎仍然不足,各城市之間的競爭,遠遠大于合作。
在調研中,筆者發現,陜甘寧一體化振興,首要問題應該是陜甘寧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之間的政治“舞臺”背景,也就是陜甘寧區域的行政區劃和體制機制問題;其次需要對比的問題是陜甘寧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影響因子分析,這其中包括自然資源下的生產力水平、核心資源中的人力資源狀況分析及區域內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
沒有建立互為聯系、互為影響的行政體制聯通機制,思維模式不轉變,會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產生嚴重的影響,導致規劃不清、市場不統一、重復建設、能源過剩及浪費等后果,致使區域經濟無法發展甚至衰退。
就拿平涼的煤炭資源來說,2013年以來,隨著能源市場的蕭條,加之同一區域彬長旬煤田的開發利用,作為陜甘寧中心城市平涼而言,交通是制約平涼煤炭外運的第一因素,而彬長煤田外運首先有便利的交通基礎,優于平涼,致使平涼煤炭產能降低,煤炭經濟陷入低谷。2014年前半年,平涼的經濟增長速度不足3%,足以說明現實的問題和困難。
人力資源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影響了經濟水平的提升,是企業競爭、經濟競爭的核心資源,這說明智力資本和知識管理的作用。
旅游資源是陜甘寧區域少有的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資源,無論從總量、類型、豐厚度、可持續性等方面看,都是優勢資源,也是可持續開發利用的資源,這一資源的利用開發,沒有不可逾越的限制因素,這是陜甘寧區域最具開發價值和市場潛力的高附加值資源,陜甘寧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會更快的促進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陜甘寧革命老區的一體化開發融合,對陜甘寧區域經濟的發展,無論從體制機制上,還是從人才戰略上,都會從融合于優勢開發、優勢轉換的戰略布局去考量,將會為陜甘寧區域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
此外,還應注重陜甘寧區域的交通、能源、產業等基礎環境的一體化融合,并與生態經濟系統的統一性、協調性和平衡性的大融合。還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改變不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傳統經濟體制,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擴大對西安、蘭州、銀川三大中心城市和周邊地區的開放、聯合與協作能力。
陜甘寧的問題,是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問題,只有發現陜甘寧振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梳理出合情合理的發展思路,并能給出正確的發展建議,陜甘寧革命老區才能在融合中發展,在一體化中共贏,實現陜甘寧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