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位于關中平原與陜北黃土高原的接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適宜君王避暑而稱謂。縣域總面積1531平方公里,轄6鎮3鄉、178個行政村,62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10萬,其中農業人口7萬,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宜君礦產豐富,已探明有石油、煤炭、鐵礦石、高嶺土、天然氣、油頁巖、石灰石等近10種,其中石油儲量達到上億噸,煤炭儲量4500萬噸。
宜君農產品豐富,全縣核桃總面積40.12萬畝,核桃總面積位居全省第一,掛果面積達到12萬畝,總產量9000噸;蘋果總面積28萬畝,掛果面積達到14萬畝,總產量17萬噸;連續四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玉米高產創建項目示范縣,特別是地膜玉米規模達到了12萬畝,是名副其實的陜西地膜玉米第一縣。
宜君歷史悠久,境內有仰韶文化遺址、彭祖故里、北魏石窟、姜女淚泉、云夢山道教勝地等人文古跡,還有福地湖、太安森林公園等省級自然風景名勝區。宜君文化積淀深厚,宜君文化融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為一體,農民畫和剪紙曾多次在國內外獲大獎,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2012年“五一”期間,宜君縣接待游客3.2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60.8萬元,同比增長27%。
經濟發展加速跨越,2012年全縣GDP完成21.21億元,同比增長16.5%,年均增長14.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44億元,同比增長48.4%,年均增長34.7%;農民人均純收入6477元,同比增長18.5%,年均增長2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2元,同比增長17.1%,年均增長23.8%,在全省排名第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