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情概況
涇川縣位于甘肅東部、陜甘交界處,因地處涇河川腹地而得名。歷史文化悠久,早在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建郡置縣歷時2100多年,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態(tài)文化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輝映、獨具特色。自然條件優(yōu)越,境內海拔930-1460米,年均日照2274小時,平均氣溫10.4℃,年均降雨量555毫米,相對濕度69%,無霜期174天,是國家農業(yè)部劃定的全國優(yōu)質蘋果最佳適生區(qū)。區(qū)位優(yōu)勢獨特,涇川居絲綢古道要沖,為華夏文明腹地,自古以來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zhèn)。
礦產資源
目前,全縣可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油、煤炭、地熱水、礦泉水、黏土、砂石等。其中煤炭和石油資源勘查開發(fā)前景十分廣闊。經國土資源部批準,分布在全縣的石油探礦權有四個區(qū)塊,涉及全縣14個鄉(xiāng)(鎮(zhèn))和1個開發(fā)區(qū),勘探總面積1346.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95.7%。截至2011年底,中石化華北分公司先后在豐臺、城關、溫泉開發(fā)區(qū)、玉都、黨原、王村、紅河等鄉(xiāng)(鎮(zhèn))共布設各類探井171口,累計產出原油3.2萬噸。中石化華北分公司根據目前已勘探的石油資源資料評價測算,紅河油田探明儲量1772萬噸,預測儲量3046萬噸。煤炭資源以涇河為界分南、北兩個區(qū)域,南部區(qū)域主要分布在高平、飛云、窯店、太平、涇明、羅漢洞一帶,北部區(qū)域主要分布在玉都、豐臺、紅河、荔堡一帶。經甘肅省國土資源廳批準,甘肅煤田地質局2010年啟動了煤炭資源勘探項目,該項目勘探總面積458平方公里,其中涇川縣28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8.8%,普查周期為3年,預測普查結束后可提交涇川縣煤炭儲量約10億噸。甘肅煤田地質局在高平、飛云、窯店、涇明、羅漢洞5鄉(xiāng)(鎮(zhèn))累計布設探井40口。全縣共有礦產企業(yè)43戶,其中磚瓦黏土企業(yè)31戶,建筑用砂企業(yè)12戶。磚瓦黏土企業(yè)年可生產建筑用磚9000多萬塊,河道采砂企業(yè)年可生產建筑用砂石100多萬立方。位于縣城東7.5公里的何家坪村溫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質優(yōu)良,富含氟粒子,為重碳酸型醫(yī)用礦泉水。金屬礦點有異常出露:銅、鉛、鈷礦點位于荔堡鎮(zhèn)南關村李家坪附近,異常出露地層為下白堊系環(huán)河華池組之暗紫色厚層交錯層沙。焦家會鈾礦點位于城關鎮(zhèn)茂林村至汭豐鄉(xiāng)鄭家溝一帶,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0.9公里。含礦層為下白堊系涇川組的下巖段,巖性為暗紫色紅色沙質泥巖、沙層粉砂巖和紫紅色至綠灰色鈣質長石砂巖(即鈾礦砂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