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利+袁德水
摘要:為了探討不同采種期對華北落葉松種子品質的影響,采用試驗的方法對華北落葉松不同采種期的球果重量、形態(tài)變化、種子產量、播種品質進行了初步測定,為合理確定華北落葉松種子的采收期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在一定的采種時間范圍內,隨著采種時間的延長,球果重量呈緩慢上升后又開始下降的趨勢,而種子產量及品質則呈上升趨勢。根據試驗結果確定,華北落葉松的最佳采種期為8月下旬至9月初。
關鍵詞:華北落葉松;采種期;種子產量;播種品質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112-03
Effect of Different Collecting Times to the Seed Yield and Quality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Seed Trees
Zhang Ruli et al.
(Mulan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Weichang 06845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the seed quality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in different collecting seed time,the seed weight,morphology,seed yield and sowing quality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were preliminary determined by the test methods. Meanwhile,the scientific basis was provided on the seed collecting time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The results showed that: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collecting time in a certain time frame,the changing extension of cones weight increased slowly then began to decline,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eeds increased slowly and then decreased. The suitable seed collecting time should be after late August to early September.
Key words: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Seed collecting time;Seed yield;Sowing quality
華北落葉松是我國華北地區(qū)山地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具有抗寒、速生、木質優(yōu)良、用途廣、耐腐朽等優(yōu)點,是營造速生豐產林的理想樹種[1],同時因其速生、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比較顯著,又是較好的生態(tài)林樹種。近年來,關于梓樹[2]、云南松[3]、楸樹[4]、紅松[5]等樹種的采種期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對華北落葉松的研究多集中在生長特性、林分生產力及群落結構等方面[6-10],關于華北落葉松采種期研究未見報道。而適宜的采收期能收獲品質好、發(fā)芽率高的種子,因此確定種子采收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2]。一般來說,近于成熟的種子與完全成熟的種子相比較,近于成熟的種子耐貯性相對較差,所以采種期的早晚對其遺傳品質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探討不同采種期對華北落葉松種子品質的影響,本研究以華北落葉松無性系120號作為試驗樹種,分析了不同采種期對華北落葉松的球果重、球果形態(tài)、種子重量及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以期為合理確定華北落葉松種子的適宜采收期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華北北部的河北省圍場縣木蘭林管局龍頭山國家落葉松良種基地內,地處東經117°21′,北緯42°27′,海拔1 280~1 400m,年均氣溫4.7℃,年平均降水量450~460mm。以山地棕壤及黑土為主,土層厚0.6m以上,屬冀北山地,是華北落葉松自然分布區(qū)及主要適生區(qū),培育管理水平良好。
1.2 供試材料 2012年春在落葉松一代園內的24個區(qū)內的6小區(qū)選擇生長量相近、結實量大體一致的優(yōu)良無性系分株。該小區(qū)始建于1984年,投入無性系30個,目前整個種子園已生產23%的一代園種子6 040kg。
1.3 試驗設計 在6小區(qū)3.5hm2的30個無性系內,選擇1個無性系120號長勢相近的8個分株,掛牌標記,從2012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共分10個處理,每3d隨機摘取4個球果,作為4個重復。
1.4 測量內容與方法 (1)球果重:用1‰電子天平稱量。(2)球果由綠變黃指數:分6級,0級:球果綠色;1級:球果鱗片尖端變黃;2級:球果鱗片邊緣部分變黃;3級:球果鱗片整個表面1/2以下變黃;4級:整個球果鱗片1/2以上變黃;5級:整個球果鱗片完全變黃。(3)產種量:不同采種期4個球果的種子產量,用電子天平稱量。(4)發(fā)芽率:種子經過處理后,在25℃的恒溫條件下,14d以上時間即可完成發(fā)芽試驗。
1.5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多重比較分析;利用EXCEL軟件進行圖表制作。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采種期對球果重量的影響 球果重隨著采種期的推延呈上升趨勢后,由8月10日的44.8g上升到8月22日的50.6g;8月22日與8月19日采集的球果相比,重量上升差異不顯著,但與9月3日和9月6日的球果下降趨勢呈極顯著差異,8月16~28日球果重的升降差異不顯著(表1)。
表1 不同采種期的球果重
[采種日期(月/日)&球果重(g)&多重比較&8/10&44.8&BC&8/13&46.6&BC&8/16&49 .5&B&8/19&50.3&A&8/22&50.6&A&8/25&50.1&A&8/28&48.8&AB&8/31&47.2&B&9/3&45.6&BC&9/6&41.4&C&]
注:差異顯著性用Duncan檢驗,同一行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異顯著。下同。
2.2 不同采種期對球果形態(tài)的影響 不同采種期對球果的形態(tài)有一定的影響,8月10~25日,球果鱗片變黃緩慢,8月25~31日,球果鱗片變黃迅速,8月31日至9月6日球果鱗片完全變黃十分迅速;也就是說,8月25日以后球果已全部成熟,8月31日以后球果過于成熟(圖1)。
4
3
2
1
0][8/10][8/13][8/16][8/19][8/22][8/25][8/28][8/31][9/3][9/6][(月/日)]
圖1 不同采種期球果鱗片變黃指數
2.3 不同采種期對種子重量的影響 對不同采種期的球果進行晾曬處理后,分10個處理,每個處理每個日期的種子取100粒,用電子天平進行稱重,結果見表2。由表2看出,8月10~22日100粒種子重量變化明顯,8月25日以后種子重量變化不明顯,最早一天與最晚一天相差0.027g,較顯著。
表2 不同采種期100粒種子的重量
[采種日期(月/日)&種子重(g/100粒)&多重比較&8/10&0.478&D&8/13&0.479&CD&8/16&0.482&C&8/19&0.483&C&8/22&0.495&BC&8/25&0.504&B&8/28&0.504&B&8/31&0.506&A&9/3&0.506&A&9/6&0.505&AB&]
2.4 不同采種期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對不同采種期的種子同樣分10個處理,每個日期一個處理,每個處理100粒種子,用恒溫箱進行發(fā)芽率試驗,試驗完成后其結果見表3。由表3看出,由8月10日至9月6日,10個采種期的種子發(fā)芽率隨著采種期的推進,基本上是緩慢上升態(tài)勢,只有8月19日略有后退,屬個別現象,8月10日與8月31日比較相差6.9%,另外,8月10~22日基本類似,8月25~28日基本相同,8月31日至9月6日則保持在一個水平上。
表3 不同采種期的每100粒種子發(fā)芽率
[采種日期(月/日)&發(fā)芽率(%)&多重比較&8/10&79.6&C&8/13&79.9&C&8/16&80.2&C&8/19&80.0&C&8/22&80.8&BC&8/25&82.4&B&8/28&83.6&AB&8/31&86.5&A&9/3&85.9&A&9/6&86.4&A&]
3 結論與討論
落葉松屬速生樹種,不同的采種期對其球果的重量、形態(tài)有很大的影響。由本試驗可知,隨著采種期的推遲,球果重量先升后降,而形態(tài)變化則一路下滑,8月25日以后變化十分明顯,變化指數大于2,而中期則變化不大;產種量和發(fā)芽率則隨著采種期的推進均有上升趨勢,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則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根據試驗結果可以確定,華北落葉松的適宜采種期為8月下旬至9月初,其對大面積良種生產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只是根據2012年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在實際中,不同年份因物候期的不同,可能會有所提前或推遲,但及時掌握球果的成熟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程立中,穆曉杰.華北落葉松速生豐產林造林技術[J].中國林業(yè),2011(7):52-52.
[2]李平英,王軍輝,董菊蘭,等.不同采種期對梓樹種子品質的影響[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5):91-95.
[3]熊偉,王彥輝,于澎濤,等.六盤山南坡華北落葉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樹干直徑生長及其對氣象因子的響應[J].生態(tài)學報,2007,27(2):432-441.
[4]柴宗政.秦嶺中段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生長特性及近自然經營技術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5]李軍,王永明,陳波,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短周期間伐與林分生產力的關系[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10(5):90-93.
[6]武小鋼,郭晉平.關帝山華北落葉松天然更新種群結構與空間格局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27(2):165-170.
(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表2 不同采種期100粒種子的重量
[采種日期(月/日)&種子重(g/100粒)&多重比較&8/10&0.478&D&8/13&0.479&CD&8/16&0.482&C&8/19&0.483&C&8/22&0.495&BC&8/25&0.504&B&8/28&0.504&B&8/31&0.506&A&9/3&0.506&A&9/6&0.505&AB&]
2.4 不同采種期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對不同采種期的種子同樣分10個處理,每個日期一個處理,每個處理100粒種子,用恒溫箱進行發(fā)芽率試驗,試驗完成后其結果見表3。由表3看出,由8月10日至9月6日,10個采種期的種子發(fā)芽率隨著采種期的推進,基本上是緩慢上升態(tài)勢,只有8月19日略有后退,屬個別現象,8月10日與8月31日比較相差6.9%,另外,8月10~22日基本類似,8月25~28日基本相同,8月31日至9月6日則保持在一個水平上。
表3 不同采種期的每100粒種子發(fā)芽率
[采種日期(月/日)&發(fā)芽率(%)&多重比較&8/10&79.6&C&8/13&79.9&C&8/16&80.2&C&8/19&80.0&C&8/22&80.8&BC&8/25&82.4&B&8/28&83.6&AB&8/31&86.5&A&9/3&85.9&A&9/6&86.4&A&]
3 結論與討論
落葉松屬速生樹種,不同的采種期對其球果的重量、形態(tài)有很大的影響。由本試驗可知,隨著采種期的推遲,球果重量先升后降,而形態(tài)變化則一路下滑,8月25日以后變化十分明顯,變化指數大于2,而中期則變化不大;產種量和發(fā)芽率則隨著采種期的推進均有上升趨勢,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則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根據試驗結果可以確定,華北落葉松的適宜采種期為8月下旬至9月初,其對大面積良種生產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只是根據2012年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在實際中,不同年份因物候期的不同,可能會有所提前或推遲,但及時掌握球果的成熟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程立中,穆曉杰.華北落葉松速生豐產林造林技術[J].中國林業(yè),2011(7):52-52.
[2]李平英,王軍輝,董菊蘭,等.不同采種期對梓樹種子品質的影響[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5):91-95.
[3]熊偉,王彥輝,于澎濤,等.六盤山南坡華北落葉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樹干直徑生長及其對氣象因子的響應[J].生態(tài)學報,2007,27(2):432-441.
[4]柴宗政.秦嶺中段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生長特性及近自然經營技術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5]李軍,王永明,陳波,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短周期間伐與林分生產力的關系[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10(5):90-93.
[6]武小鋼,郭晉平.關帝山華北落葉松天然更新種群結構與空間格局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27(2):165-170.
(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表2 不同采種期100粒種子的重量
[采種日期(月/日)&種子重(g/100粒)&多重比較&8/10&0.478&D&8/13&0.479&CD&8/16&0.482&C&8/19&0.483&C&8/22&0.495&BC&8/25&0.504&B&8/28&0.504&B&8/31&0.506&A&9/3&0.506&A&9/6&0.505&AB&]
2.4 不同采種期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對不同采種期的種子同樣分10個處理,每個日期一個處理,每個處理100粒種子,用恒溫箱進行發(fā)芽率試驗,試驗完成后其結果見表3。由表3看出,由8月10日至9月6日,10個采種期的種子發(fā)芽率隨著采種期的推進,基本上是緩慢上升態(tài)勢,只有8月19日略有后退,屬個別現象,8月10日與8月31日比較相差6.9%,另外,8月10~22日基本類似,8月25~28日基本相同,8月31日至9月6日則保持在一個水平上。
表3 不同采種期的每100粒種子發(fā)芽率
[采種日期(月/日)&發(fā)芽率(%)&多重比較&8/10&79.6&C&8/13&79.9&C&8/16&80.2&C&8/19&80.0&C&8/22&80.8&BC&8/25&82.4&B&8/28&83.6&AB&8/31&86.5&A&9/3&85.9&A&9/6&86.4&A&]
3 結論與討論
落葉松屬速生樹種,不同的采種期對其球果的重量、形態(tài)有很大的影響。由本試驗可知,隨著采種期的推遲,球果重量先升后降,而形態(tài)變化則一路下滑,8月25日以后變化十分明顯,變化指數大于2,而中期則變化不大;產種量和發(fā)芽率則隨著采種期的推進均有上升趨勢,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則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根據試驗結果可以確定,華北落葉松的適宜采種期為8月下旬至9月初,其對大面積良種生產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只是根據2012年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在實際中,不同年份因物候期的不同,可能會有所提前或推遲,但及時掌握球果的成熟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程立中,穆曉杰.華北落葉松速生豐產林造林技術[J].中國林業(yè),2011(7):52-52.
[2]李平英,王軍輝,董菊蘭,等.不同采種期對梓樹種子品質的影響[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5):91-95.
[3]熊偉,王彥輝,于澎濤,等.六盤山南坡華北落葉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樹干直徑生長及其對氣象因子的響應[J].生態(tài)學報,2007,27(2):432-441.
[4]柴宗政.秦嶺中段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生長特性及近自然經營技術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5]李軍,王永明,陳波,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短周期間伐與林分生產力的關系[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10(5):90-93.
[6]武小鋼,郭晉平.關帝山華北落葉松天然更新種群結構與空間格局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27(2):165-170.
(責編:張宏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