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鋒
摘要:該文以興寧市森林資源相關數據為基礎,分析了森林資源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進一步提出抓好林業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是當前我市林業工作的重要任務。文中探討興寧市森林及生態環境建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興寧市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指導。
關鍵詞:保護森林;優化環境;措施;興寧市
中圖分類號 S7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130-02
興寧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屬于典型的盆地地形,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可達20℃,降雨量在1 500mm左右。優越的氣候條件造就興寧森林資源豐富,現有多個林場,但由于近年來森林資源消耗嚴重及其他因素致使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分析當前興寧市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對優化興寧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1 興寧市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現狀
1.1 概況 興寧全市包括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多為山區。經過政府多年的建設、經營,目前已建成多個林場。根據2013年的森林資源調查結果,全市林業用地面積達到136 498.9hm2,占全市總面積的66%,其中林地面積又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1.4%,森林覆蓋率達67%。全市活立木總蓄積5 522 969m3,林木年生長量281 069m3,林木年消耗量73 254m3。興寧市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2013年核定省級生態公益林65 232.3hm2,占林業用地面積47.7%。目前已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6個,縣級森林公園9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面積共約28 667hm2,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12.8%。在植物種類上,興寧市植物類型多樣,除常綠闊葉林外,還有常綠和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常綠灌叢,稀樹草坡和人工植被等。這些森林資源是維持我市較好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
1.2 面臨的問題 目前興寧市森林和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森林樹種結構不合理。由于純松林多,闊葉林少,樹種結構單一,造成林分質量差,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和病蟲害,荒山跡地逐年增加,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二是人為原因。由于人為無節制的砍伐森林,開采礦產資源,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從而使河道淤積嚴重,水質下降。數據顯示,興寧合水水庫自1966-2013年的幾十年間累積淤積量達1 737萬m3,年平均淤積量約38萬m3,由此造成水土流失面積達137km2。此外,庫區上游還有鐵礦、稀土礦、煤礦、水泥廠等小型企業密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匯入合水水庫,以致合水水庫環境日趨惡化,水質已降至Ⅳ類,有時甚至低于Ⅴ類。由于亂開亂采礦產資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質污染嚴重,進而導致興寧市生態環境的整體惡化,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加上興寧市人口基數大,資源消耗大,進一步造成了該地生態系統的脆弱,在當前形勢下,如不能及時強化森林管理,優化生態環境,必將使我市森林資源總量降低,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帶來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
2 保護森林資源的意義
森林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能起到保持水土,改善局部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等作用,進而能夠改善惡化了的生態環境,這對實現我市山區現代化建設,實施生態梅州發展戰略尤其重要,具體有以下幾點:一是森林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而且以森林為經營對象的林業的發展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收入。森林是重要的基礎產業資源,在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的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干,與其他環境因素配合能夠起到凈化空氣,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和保護環境等作用;三是在當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水土流失嚴重的總體局勢下,一個地區的森林能夠幫助改善局部小氣候,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諸如風沙、干旱、大風等自然災害,從而對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起到保護和改善作用;四是研究表明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現存量最大的生態系統。據統計,每hm2森林可生產干物質12.9t,而農田是6.5t,草原則只有6.3t。森林生態系統不僅單位面積的生物量最高,約1.680×109t,占陸地生態系統總量 (約1.852×109t)的90%左右。對興寧市而言,要想建設一個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其發展的基礎。反之,惡劣的生態環境是無法建設生態、經濟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的。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依托,是建設美麗興寧的根本保障。因此,保護森林,提高其生態和經濟效益,發展林業經濟是興寧市現代化建設的必經之路。
3 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
3.1 強化管理 由于森林資源供小于求,為保證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對其各方面的管理。一是要實行分類經營,劃定可采伐區,對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的森林要嚴禁采伐,并嚴格執行限額采伐,憑采伐證采伐,嚴禁濫砍濫伐;二是落實責任,對主要林區分派護林員,訂立合同,落實責任制,加強巡邏護林,力爭實現每一片林地都有專人負責,從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各類意外事故的發生。
3.2 改造林相,提高抗災能力 目前我市森林組成樹種單一,總體來看,純松林較多而闊葉林很少,這樣的結構發生火災的可能性較大,且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低。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政府應組織人力對森林進行改造,以改變目前的這種局面,增強森林抗災能力,促進我市生態環境的優化。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一是每年由市財政撥專項資金進行森林改造;二是對原有的生態公益林補植套種改造其林相,提高其生態功能的等級;三是荒山造林時要大力發展闊葉混交林,同時還要適當種植灌木,以實現喬、灌、草構成的多層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抗災能力。
3.3 加強對不利因素的管控 多種因素都可以對森林的養護起到負面影響,這些因素中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如火災、病蟲害、亂挖亂伐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為此,應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管理。首先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巡視,消除隱患,嚴禁在林區抽煙、生火等見明火的行為。其次,森林病蟲害被稱為是無煙的火災,要保護好森林資源必須加強防火和病蟲害防治檢疫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層層落實管理體系,以防止山火和病蟲害的發生以及外地有害生物的侵入和蔓延,從而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再者,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治理。這是建設良好生態的重要措施,要嚴格依法辦事,執法要嚴,要堅決杜絕無證亂挖、亂采的行為,有效保護森林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必須做到工程治理與生物治理相結合,標本兼治使水土流失區盡快復綠,提高森林保水、蓄水能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3.4 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結合興寧實際,森林資源的保護應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發展商品林、加強經濟林基地建設,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等第三產業,形成林業產業鏈,提高山地產值和生態品位。保護森林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因此要保護管理好現有的生態公益林,在提高生態功能等級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速生豐產商品林和經濟林,以提高山地產值,夯實林業經濟基礎和增強發展后勁;以原有自然保護區為基礎,開發森林生態旅游,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的向前發展,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全面發展。
3.5 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了更好的保護森林,建設生態興寧,應加強森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重要性的宣傳工作,使更多的人意識到森林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使他們樹立保護森林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能夠自覺參與到植樹造林的行動中,從而使保護森林,改造森林結構,優化生態環境的工作能夠更順利地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海燕.保護森林資源就是保護生態環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1):37-29.
[2]王成.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環境建設[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4):55-57.
[3]李周坤.改善生態環境的策略[J].福建林業勘察設計,2007(1):171-174. (責編:徐煥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