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第一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常州 213002
福建石獅鴻山熱電廠距石獅市區約15 km,二期擴建工程2×1 000 MW供熱機組,由2 個球面煤場組成。每個煤場擋煤墻高22.8 m,梁頂周邊設36 根用于支撐網殼的高1.8 m的混凝土短柱,網殼采用四角錐螺栓球節點結構體系,底徑121.2 m,高50.10 m,厚2.8 m,網格大小4.0 m左右,展開面積為20 192 m2,上鋪單層彩板。高44 m預留輸煤棧橋7.0 m×6.8 m孔洞,高56.0 m設環形檢修平臺,球面煤場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采光排氣樓Φ21 m,高出頂部2.8 m,通風廳標高72.3 m,見圖1。球面煤場內部須滿足堆取料機的自由回轉,并適當考慮余度,各控制點的尺寸和標高,見圖2。

圖1 網殼平面示意

圖2 網殼結構剖面示意
上弦靜載:0.25 kN/m2(不含網殼自重),上弦活載:0.50 kN/m2,馬道靜載:0.80 kN/m2以上荷載均為標準值。
風荷載對該網殼結構的計算影響較大,而本屋蓋屬于超限大跨度空間結構,根據審查技術要點及荷載規范,基本風壓采用百年一遇的要求,取荷載為0.90 kN/m2。主體結構風振系數1.6,體型系數參照風洞實驗報告,綜合考慮單個煤棚先裝和2 個煤棚安裝好的風載相互影響因素。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附錄A規定,石獅市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地震分組第二組,設計按8度設防、加速度為0.205g,反應譜特征周期0.36 s,本工程的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
根據設計技術協議要求,本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結合本工程為超限大跨度空間結構,重要性系數應取1.1。網殼設計應考慮極端溫度與安裝時的溫度差±30 K工況,鋼材Q235B,強度設計控制193.5 N/mm2,根據荷載規范基本風壓為0。
網殼設計采用36 只徑向釋放、切向固定的單向滑動支座,通過滑動支座將屋蓋網殼和下部擋煤墻連接,使得煤倉煤壓、溫度變化對上部屋蓋的影響減小,從而可以實現網殼和下部混凝土短柱及艙壁分開計算,避免通過復雜的整體建模計算。整體計算僅用于結構安全校核。
網殼設計采用浙江大學空間結構分析設計軟件MST2011,通用有限元Midas校核。計算最大撓度96 mm(遠小于L/300),網殼承載力與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荷載效應組合靜力分析,振型反應譜法動力分析,考慮初始缺陷(L/300)幾何非線性特征值屈曲系數分析穩定計算,均滿足現行規范,并通過結構安全審查。
常規網殼結構的施工方法有:高空散裝法、分條(塊)安裝法、滑移法和提升法等。根據本工程的特點,上述施工方法費用投入很大,極不經濟合理,占用工期較長。通過對本工程的計算機模擬施工分析計算,對方案進行反復論證,通過優化施工工藝和流程,采用高空懸挑散裝法施工方案,整個施工過程無需支架支撐,可以節省工期,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利用球面網殼合攏后形成穩定的自平衡結構體系,自下而上遞進、由外向內逐圈合攏施工,地面預先小拼單元,利用汽車吊和自制扒桿完成高空懸挑對接安裝。由1 球3 桿組成的小錐體單元,地面拼裝,按組疊放整齊,占用施工場地較小,高空直接將桿件螺栓一次緊固到位,由于錐體質量輕,汽車吊移動靈活,回轉半徑較大,充分發揮高空的連續作業,整個網殼安裝過程中無需腳手架操作平臺,經濟高效。
根據本工程超大跨度的結構特點和吊車的性能參數,按照網格層數劃分3 個施工段。第1施工段:第1~3層,網殼按照支座間距分為36 榀吊裝單元地面組裝,500 kN汽吊吊裝,施工標高至29.80 m;第2施工段:第3~10層,地面組裝小錐體單元,500 kN汽吊吊裝,施工標高至52.5 m;第3施工段:第10~22層,地面組裝小錐體單元,自制扒桿和卷揚機吊裝,施工至網殼頂部72.30 m(圖3)。
網殼安裝前,應對基礎支座埋件進行測量放線,彈出支座中心線。根據測量數據在每個預埋件徑向兩邊焊接L形支座擋板,臨時固定第1圈成型的網殼支座。

圖3 施工流程
網殼第1~3層分成36 榀網架單元,每榀地面組裝,500 kN吊車吊裝,每榀單元取3 個吊點,頂端下弦球2 個、上弦球1 個。下弦吊點鋼絲繩固定,上弦吊點500 kN手拉葫蘆固定,以便單元網架角度調整。第1榀網架單元就位后,支座L形擋塊定位固定。第1施工段圓弧合攏封閉前,向煤棚中心有傾覆力,因此每榀網架單元2 只支座設置臨時支撐。經過計算,撐桿采用Φ114 mm鋼管,頂部固定在對應支座位置下弦第2排球節點,底部采用調節螺桿固定在混凝土平臺上,方便調節高度,鋼管一定要確保與平臺垂直,受力均衡,吊車才能脫鉤。第2榀單元網架起吊后,緩慢靠近第1榀網架單元,由上至下、先腹桿再水平桿順序對接后,支座固定,連接撐桿,以此類推,完成后續單元網架吊裝直至合攏,再次復核尺寸和位置,確認無誤后支座焊接,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由于高度增加,從4層開始,地面拼裝改為小錐體單元,利用2 臺500 kN汽車吊分2 組進行吊裝,每組配置相應的地面和高空施工人員,統一指揮,2 組人員同時進行高空作業,當進入到每一層網架合攏時,一定要進行尺寸測量,檢查每個螺栓是否緊固,這樣才能保證網架的順利合攏。第2施工段可吊至網架第10層(標高+52.5 m處)。
受汽車吊臂長和起重性能限制,從第11層開始進入自行設計人工扒桿吊裝。扒桿采用3 根Φ48 mm×3.5 mm鋼管焊接成三角桁架,10 kN卷揚機(帶限位)固定在地面中央位置,鋼絲繩通過滑輪牽引至扒桿端頭。扒桿用吊車吊上網架,調整好方向后用鎖扣、綁帶進行固定。當卷揚機把錐體單元提升到位后,高空人員進行相鄰桿件對接。頂部通風氣樓為圓形平板網架,在已安裝完成球殼上鋪設腳手板,利用卷揚機吊運構件一次性安裝完畢。
網殼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形成閉合的穩定結構,作為圍護系統施工的作業平臺。根據設計將整個屋面分成12 個等分區,按分區將檁條和彩板由下往上就位,以每個分區的中心線為安裝起始點,同時向兩邊進行安裝,高空施工配自制爬梯,卷揚機運送構件。整個網殼結構施工過程見圖4。

圖4 網殼施工示意
結合工程特點,掌握結構設計要點,控制關鍵施工技術,做到方案先行,過程可控,在確保設計安全和施工質量前提下,達到降本增效。本文介紹超大跨度球面網殼結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廣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