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1210
豐慶路位于鄭州市北部區域,為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南起新柳路,北至少林路,工程全長1 718.129 m。本文選擇豐慶路部分路段作為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試驗路段,研究石灰石替代玄武巖作為SMA-13瀝青混合料粗骨料使用,在各項技術指標滿足規范要求情況下,解決如下問題:(a)石灰石作為SMA-13粗骨料使用,石料易破碎,瀝青混合料出現無結合料面,導致整體結構破壞,影響路面使用性能;(b)作為淺色石料的石灰石,在路面壽命周期內,表觀色澤耐久性問題。
試驗段道路樁號為0+000~0+935.846,全長935.846 m,道路標準橫斷面形式為4 幅路,機動車道寬11 m×2,從下往上結構為:乳化瀝青下封層,7 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C),玻纖土工格柵,5 cm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6C),4 cm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SMA-13)。
試驗段采用鄭州市政總公司生產的SBS(I-D)改性瀝青,各項技術指標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SBS改性瀝青試驗結果
試驗段粗細骨料采用賈峪地區的石灰巖,熱料倉石料密度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骨料密度試驗結果
試驗段填料為新鄉市的石灰巖磨細礦粉,礦粉的各項指標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礦粉試驗結果
試驗段采用江蘇鹽城的木質素纖維。
由于此次SMA-13使用的粗骨料石灰石壓碎值為20.4,比常規SMA-13使用的輝綠巖及玄武巖的壓碎值高,因此在進行目標配合比時,應合理設計配合比,選用合理的瀝青用量、纖維用量和礦粉用量,以此達到增加瀝青瑪蹄脂膠漿的效果,同時增加骨架形成,這樣能滿足規范要求的空隙率。
此改進型的石灰石SMA-13具有較高的瀝青瑪蹄脂膠漿,在使用時確保碾壓過程中石料不破碎,提高瀝青路面的表觀質量和延緩瀝青路面表觀色澤的耐久性。
按照目標配合比確定的各檔骨料的比例輸入拌合樓,冷料按此比例經拌和烘干、分篩,取各個熱料倉的骨料進行篩分試驗,合成級配曲線(圖1)。

圖1 試驗段合成級配曲線
根據配合比設計確定的瀝青最佳用油量為6.0%,木質素纖維用量為瀝青混合料總量的0.4%。
瀝青混合料生產拌和工藝見圖2。骨料和纖維干拌時間大于10 s,加入瀝青后濕拌時間大于35 s,實際生產時,由于纖維輸送裝置的管徑較小,礦粉輸送裝置功率較低,故干拌、濕拌時間略有延長。

圖2 瀝青混合料生產拌和工藝流程
(a)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的運輸采用了大噸位的自卸車運輸,裝料前檢查車輛各部位運轉是否正常。車輛應干凈,以免將污物帶入鋪筑現場。在拌和機旁設高臺用噴霧器向車廂側板和底板噴灑乳液類的防黏劑。
(b)為了防止運料車表面混合料溫度降低,所有的運料車在運輸過程中都嚴格按要求加蓋篷布。
(c)為了保證連續攤鋪,在攤鋪開始時,現場待卸料車不宜少于3 輛。
(a)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攤鋪采用1 臺固定式攤鋪機攤鋪; 加寬段采用1 臺伸縮式攤鋪機跟進攤鋪。
(b)為了保證路面的平整度,要按照規范要求做到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攤鋪過程中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當日現場的攤鋪速度小于3 m/min,符合要求。
(a)石灰石SMA-13結構料內部含有大量瀝青瑪蹄脂膠漿,黏度大,溫度低時難以壓實,必須確保攤鋪碾壓溫度。
(b)為了防止混合料粘輪,可在鋼輪表面均勻灑水使其保持潮濕,水中摻少量的防黏劑或其它適當的材料,但要防止過量灑水引起混合料溫度的驟降。
(c)由于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使用了SBS改性瀝青且瀝青含量高,因而黏度大,不得使用膠輪壓路機碾壓。
(d)石灰石SMA-13的碾壓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初碾壓溫度160 °C,最低不得低于155 °C。石灰石SMA路面碾壓方案應根據實驗段碾壓情況最終確定,初壓采用鋼輪壓路機靜壓0.5 遍、復壓采用鋼輪壓路機高頻低幅振動碾壓2.5~3.5 遍、收光采用鋼輪壓路機靜壓1~2 遍,終壓溫度不得低于80 °C,見表4。

表4 石灰石SMA-13碾壓方案
6.1.1 瀝青混合料馬歇爾體積指標
將試驗段當日生產的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取樣,進行生產檢驗,馬歇爾試件體積指標如表5所示。

表5 石灰石SMA-13馬歇爾體積指標
由表5試驗結果表明,試驗段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馬歇爾體積指標完全符合規范(JTG F40—2004)要求。
6.1.2 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指標

表6 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技術指標
由表6試驗結果表明,試驗段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符合規范(JTG F40—2004)要求的不小于3 000 次/mm的要求。
6.2.1 構造深度、滲水系數及摩擦因數檢測
2013年9月4日,對豐慶路道路工程試驗段SMA-13瀝青路面進行構造深度、滲水及摩擦因數檢測,具體數據見表7。

表7 瀝青路面構造深度、滲水及摩擦因數試驗報告
由表7檢測數據表明,現場SMA-13瀝青路面平均構造深度為0.98 mm,滿足規范(SHC F40—01—2002)要求的構造深度在0.8~1.3 mm的范圍;
現場SMA-13瀝青路面滲水系數滿足規范(SHC F40—01—2002)要求滲水系數不大于200 ml/min的要求。
6.2.2 壓實度檢測
2013年8月28日,對豐慶路道路工程試驗段SMA-13瀝青路面進行壓實度檢測,具體數據見表8。

表8 瀝青面層芯樣試驗報告
由表8檢測數據表明,現場SMA-13瀝青面層壓實度滿足規范(JTG F80/1—2004)要求的SMA-13壓實度不小于98%的要求。
本文選擇豐慶路工程部分路段作為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試驗路段,首次選用石灰石作為SMA-13粗骨料進行配合比設計使用,研究分析石灰石SMA-13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效果(圖3),并進一步檢測路面的相關路用性能指標,最后總結出以下結論:
(a)采用選定石灰石代替玄武巖作為粗骨料所設計的改進型SMA-13瀝青混合料各項性能滿足規范要求,甚至超過大流量、重載交通的要求。
(b)現場檢測數據表明,試驗路段的構造深度、滲水系數、摩擦因數及壓實度等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
(c)試驗段表觀質量情況良好,骨料未出現破碎情況,瀝青膠漿充分裹附在骨料表面,成功解決了石灰石作為淺色石料,在路面使用壽命周期內表觀色澤耐久性問題。

圖3 鄭州石灰石SMA-13現場表觀質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