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 太原 030012
醫院、商務酒店等大型公用工程附屬功能日趨完善,技術也在迅速發展,受占地面積大、設施多、管線長、種類多、管線布置集中等工程特點因素影響,且管線主要集中在空調機房、水泵房、配電室、電氣及管道豎井等周邊的走廊、通道內,涉及給排水、采暖、通風空調、電氣、消防、綜合布線、樓宇自控等多個專業,設計周期短,各專業未能很好溝通,導致專業間管線交叉“打架”的現象普遍存在,給現場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山西某醫院機電安裝工程即面臨此類狀況,為了能順利地完成施工任務,我們采用管線平衡技術進行各專業管線的平衡,可以相對有效地解決管線集中安裝、空間緊張問題,提高整體布局觀感質量。
進行管線綜合平衡宜越早越好,在收到正式施工圖紙、設計交底完成、主要施工單位確定后即可進行。宜由業主或監理單位主持,以總包單位為主,各分包單位派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組成一個專業小組進行,必要時請設計人員參與。利用計算機進行管線綜合平衡,其步驟為:準備→整理各專業電子圖紙→各專業電子圖集中匯總→調整平衡→確認→實施。
準備包括機具準備、人員準備、資料準備、技術準備。準備的目的是為后續的綜合平衡布置做好物質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整理圖紙的目的是將各專業電子圖中不必要內容去掉,只保留必要內容。例如建筑圖保留建筑墻、門窗洞口、管廊、管井、房間名稱、地面標高等;結構圖保留柱、梁、板的輪廊、標高、尺寸標注等。其他圖紙也需進行類似整理。
將整理后的各專業圖逐個復制匯總到綜合管線圖中,將每個專業的圖放到一個或幾個圖層中,圖層名按“XXYY”作標識,其中“XX”表示建筑、結構、電氣等專業名稱,“YY”表示圖內容,如“電氣-橋架”表示本圖層為電氣圖中橋架布置圖。
2.4.1 平衡的基本原則
(a)集中、平行、美觀;
(b)風管布置在上方,其他管道布置在下方;
(c)電氣橋架(封閉式母線)和管道在同一高度時,水平分開布置;平行分層布置時,在同一垂直方向,電氣橋架、封閉母線應位于熱介質管道下方,其他管道上方;
(d)橋架和水管多層水平布置時,熱介質管道在上,冷介質在下;無腐蝕介質管道在上,腐蝕性介質管道在下;氣體介質管道在上,液體介質管道在下;保溫管道在上,不保溫管道在下;高中壓管道在上,低壓管道在下;金屬管道在上,非金屬管道在下;不經常檢修管道在上,經常檢修的管道在下;
(e)綜合協調,利用可用的空間,盡量利用梁內空間。絕大部分管道在安裝時均為貼梁底走管,梁與梁之間通常存在很大的空間。在管道十字交叉時,這些梁內空間可以被很好地利用起來。在滿足彎曲半徑的條件下,風管和有壓管道均可以通過翻轉到梁內空間的方法,避免與其他管道沖突,保持路由通順,滿足層高要求。
(f)有條件時,宜靠近墻、梁集中合理布置;應盡量減少彎頭個數;嚴禁管線穿越防火卷簾門等設備本體;管線交叉部位,盡量調整標高平直通過,減少翻越;
(g)管道間距要考慮到水管外壁,空調水管、空調風管保溫層的厚度。電氣橋架、水管,外壁距離墻壁最小距離100 mm;直管段風管最小距墻150 mm,沿結構墻需90°拐彎風管及有消聲器、較大閥部件等區域,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距墻柱距離,管線布置時考慮無壓管道的坡度。不同專業管線間距離,盡量滿足現場施工規范要求。一般建筑的空調機房、制冷機房、主管井的周圍、走廊、過道及全風系統的主風管通過區域為管線密集處,應作為優先進行平衡的部位。
2.4.2 管線碰撞的避讓原則
(a)有壓管避讓無壓管,小管道避讓大管道,施工簡單的避讓施工難度大的;
(b)冷水管道避讓熱水管道,附件少的管道避讓附件多的管道;(c)低壓管道避讓高壓管道;空氣管道避讓水管道;(d)臨時管道避讓永久管道;新建管道避讓原有管道;
2.4.3 管線平衡程序
在電腦上將某一層圖紙打開,打開所有圖層,從機房或管井開始選擇管線最密集部位,給該部位編號AA-BBB,其中AA代表層數,BBB為序列編號。關閉所有其他圖層保留建筑圖層,將該部走廊寬度、地面標高、層高找出;關閉建筑圖層,打開裝修圖層,找出吊頂標高、吊頂高度、燈具形式,關閉裝修圖層,打開結構圖層,找出該走廊的主梁、次梁高度及部位、樓板厚度。新建綜合平衡斷面圖文件,根據以上參數畫出斷面圖。

圖1 走廊斷面
逐個打開空調水、通風、給排水、消防噴淋、電氣等專業圖層,將各專業主管線標于斷面圖上。
結合各專業管線的走向、分支及其吊架調整各管線的位置或標高。一般情況下:新風、回風管因有風口,宜設在最下部;分支管線宜布在分支側;電纜橋架宜布在最上層(梁下)或下部,方便布放線纜;主干線宜布在上層;風管采用超細玻璃棉保溫層時,宜與水管平行或布在其上方,防止由于漏水損壞保溫層;閥門的位置可在管線方向適當調整,但應留有操作空間;過濾器在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清洗,應留有清洗濾網的空間;橋架應有施放線纜的空間;在調整時,應注意共用支架的高度由最大管徑的管道確定。
經過調整后,各專業管線有一個合理的位置,分支方便、施工可行、閥門有操作通道、過濾器能方便清洗、排氣閥能方便更換,則該部位管線平衡完成,將各管線變動情況在各專業圖層上進行修改,標出各管線具體位置、吊架型式,在裝修圖層上畫出檢修通道位置,預留檢查口,一般檢查口大小為500 mm×500 mm。
如經多次調整,仍有管線無法布置在合理的位置,則應將問題提交設計院進行修改設計,或修改線路或降低吊頂標高,直到問題解決。
按上述方法將其他部位、其他樓層的管線全部重新排布,管線綜合平衡圖繪制完成。
管線綜合平衡過程中形成的斷面圖、各管線調整后的圖紙、吊頂檢查口預留圖提交設計單位進行確認,調整后的圖紙如有重大變更(技術、造價上有變化)應由設計院出“變更通知單”或“技術核定單”。根據綜合管線平衡圖確定各專業的施工順序,調整施工方案及施工進度計劃,報請監理及業主審批,作為施工依據。
施工中監督班組嚴格按變更后圖紙施工,如遇到意外需變更,及時在綜合管線圖中將相應管線變更,并進行重新平衡,直至所有問題解決。施工中根據各管線的標高,按吊頂內各管線的標高從上到下進行施工,同時要考慮先施工的管 (線)不要影響后續施工的管(線),還要考慮對于需要維修和二次施工管(線)的安排。
采用綜合管線平衡技術,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進一步提高:
(a)加快施工進度。首先能較快完善節點設計和施工詳圖設計并且打破以前先風管后水管、先大管后小管、先無壓后有壓的傳統施工程序,可按部位進行流水作業,減小施工周期,加快施工進度。
(b)便于施工管理。采用綜合管線平衡技術,各部位管線明確標示在圖上,便于總包及業主、監理對施工進行進行管理、控制。
(c)減少施工成本。采用綜合管線平衡技術,可對支、吊綜合考慮,設置聯合支架,減少支架施工后的拆改工作量進而降低成本。采用流水作業,減少停窩工現象,降低成本。
(d)有效利用吊項空間。采用綜合管線平衡技術,合理調整各管線位置,能最大限度利用吊頂空間,提高吊頂高度,進而提高空間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