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建筑工程系 上海 200092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推行了住宅產業化,1999年建設部等八部委下發《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建立住宅部品體系的具體工作目標:“到2005年初步建立住宅及材料、部品的工業化生產體系;到2010年初步形成系列的住宅建筑體系,基本實現住宅部品通用化和生產、供應的社會化。”
按照住宅各主要功能部位,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明確了住宅部品體系的框架,共分為7 個體系[1]:
(a)結構部品:支撐結構、樓板、樓梯。
(b)外圍護部品:圍護墻、地面、屋面、門、窗、保溫隔熱、防水、外墻裝飾。
(c)內裝部品:分隔墻、內門、裝飾部件、戶內樓梯、壁柜。
(d)廚衛部品:衛生間、廚房、換氣風道。
(e)設備部品:暖通和空調系統、給水排水設備系統、燃氣設備系統、電氣與照明系統、消防系統、電梯系統、新能源系統、管道系統、分質供水系統等。
(f)智能化部品:物業管理與服務、安全消防、網絡與布線、家庭智能端。
(g)小區配套部品:室外設施、停車設備、園林綠化、垃圾貯置與處理。
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導向和社會需求的日益增加,整體衛浴間[2]產品的應用日益增多,整體衛浴間廣泛應用于精裝修住宅、保障性住宅、宿舍、賓館酒店、快裝房、醫院領域,提供了專業、快速的衛生間整體解決方案。
眾所周知,傳統衛生間需要采購的材料品類繁多,屢次采購易錯買、漏買或多買,且工人的技術不精湛、施工不規范使得施工質量一直難以保證。另外,傳統衛生間空間大卻不好用,洗漱、如廁、淋浴等區域布置不合理且工序復雜,施工周期長。傳統衛生間采用濕法作業,現場臟、亂、差、噪聲大,產生大量建筑垃圾,而且磚縫死角多,所需的瓷磚、水泥、黃沙量大、建安成本高。
整體衛浴間設計施工工藝流程如表1所示。
建筑結構壽命一般在50~100年,而內部設備壽命通常遠遠達不到這個壽命,管線壽命通常在20年左右[3,4],這就帶來了內部設備管線更換維修的問題。如果考慮建筑結構全壽命周期,通常內部設備管線需要更換2~3 次,而目前傳統衛生間多將管線埋設于結構內,更換管線通常需要破壞墻體、樓板,給結構安全帶來隱患,同時還伴有噪聲和垃圾,而且嚴重影響樓下住戶的生活,在物權意識日益增強的現狀下,管線維修更換更是造成鄰里不和的常見原因。整體衛浴間采用結構與管線分離技術,提高內裝的施工透明度,提升了日后設備管線的日常維護性能。
2.2.1 架空地板技術
防水底盤用金屬或樹脂地腳螺栓支撐抬高,架空空間布設管道管線,無需回填渣土,減輕了結構荷載,在衛浴間結構降板后實現同層排水的同時不增加造價。不在樓板上打孔,清晰明確了物權,同時減輕了管道沖水噪聲對樓下的干擾。架空地板有一定彈性,對意外跌倒的住戶有緩沖保護功能,對用戶的舒適感也優于冷冰冰的水泥地鋪瓷磚或地板。
2.2.2 檢修口預留設計
整體衛浴間并不能做到管線100%不漏水不老化,但相比于傳統衛生間輕則開槽破洞,重則殃及鄰里的檢修和維修方式,整體衛浴間通常在底盤上設置檢修口,為換氣設備、給水排水設備設置檢修口,尤其在接頭、轉彎的管線附近。后期檢查、維修、更換只需要移開維修板,不需拆墻即可進行。安裝、檢修、更換更加簡單。

表1 整體衛浴間工藝流程
2.2.3 天花吊頂與墻壁空隔設計
整體衛浴間頂部及側墻均與結構板、墻壁有空隔。需在天花空間、墻壁空隔內安裝電氣管線、換氣管線及設備等,有效地將衛浴所需的管線與樓板、墻體分開,管井口預留、鋪設位置明確且施工方便。
整體衛浴間采用同層排水技術,結構降板,實現板上排水,不僅解決了傳統衛浴間排水噪聲對樓下住戶的困擾,而且,將使用期間的維修工作留在了住戶自身房屋內,避免殃及樓下住戶。
在整體衛浴間快速發展的背后,制約整體衛浴間發展的瓶頸之一便是整體衛浴間的標準化。自JGT 183—2011《住宅整體衛浴間》[2]發布并實施以來,整體衛浴間在功能類型、標記代號、尺寸模數、組合尺寸及檢驗標準等方面有了更堅實的依據,用戶、設計方和建造方等采用整體衛浴間的信心更強。
(a)勞動力成本上升: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合格的建筑工人(尤其是泥瓦工)供不應求的現象尤為突出,傳統包含大量現場濕作業的衛生間裝修工程的人工成本高居不下,這給了整體衛浴間擴大市場份額的大好機會。
(b)國際市場機遇: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依然要比主要發達國家低,國內的整體衛浴間的生產廠商,如科逸、江蘇銅墻鐵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遠鈴等生產廠商有大量產品出口南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這給我國整體衛浴間的產業界帶來了擴大規模和利潤積累的良機。
(c)用戶體驗:當前,毛坯房交房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精裝修交房日趨盛行。從用戶角度出發,整體衛浴間的設計、施工一般由同一家廠商提供,用戶后期使用維護階段能夠享受到比較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d)住宅產業化政策導向[5]:國家層面通過頒布《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72號文)等文件方式推動住宅產業化,并且明確住宅產業化是節能降耗的有效手段。作為工業化住宅典型部品的整體衛浴間迎來了政策層面的極大利好。而在最近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共強調“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后,預計將有更大量的保障房開工建設彌補保障房供應缺口。在目前各地緊張的保障房工程建設速度下,整體衛浴間無疑為縮短裝修時間從而加快交付進度提供了更優選擇。
(e)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需要[6]:當前整體衛浴間多采用SMC等高分子材料,現場施工無需傳統的大量濕作業,無論是從材料還是施工來說,整體衛浴間相比于傳統的衛浴間裝修工程在節水、節能、節時、節材、節地以及綠色環保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而且,目前已經可做到成本上比傳統裝修衛浴間更低(成本低但利潤率高)。
(a)價格門檻居高:目前整體衛浴間的用途基本集中在酒店、醫院、一線城市的高檔住宅以及出口方面,不少消費者在整體衛浴間高昂的價格面前止步。一套整體衛浴間的價格多在萬元以上,高檔產品價格更高,雖然整體衛浴間規模化生產的成本比傳統衛浴間裝修有價格優勢,但售價也因整體衛浴間的行業整體毛利潤率較高有關。
(b)標準化之殤[7]:整體衛浴間的最大優勢在于標準化設計和工廠化建造,設計、生產、施工、檢驗等環節都有統一標準可循,可控性較好,雖然相關標準和規范早已發布,應該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基本做到了衛浴設備的標準化。但是很多住宅供應商提供的住宅衛浴間建筑平面并沒有實現這樣的標準化。衛浴間平面和衛浴間設備之間的尺寸不統一限值了整體衛浴間的應用推廣。雖然標準自2006年起已經發布了7年之久,但是衛浴間平面無標準化和管線排布不規范的現象鮮有改觀。
(c)存量建筑推廣應用難題:整體衛浴間的一大優點就在于結構與管線分開,實現同層排水,但這就帶來了衛浴間結構降板的需求,因此在既有建筑中采用整體衛浴間的實際操作困難很大。而且,整體衛浴間涉及到模具制造等問題,大量的同規格產品能夠降低其成本產生規模相應,但在根據既有建筑平面定制整體衛浴間的成本非單個住宅住戶能夠承受,通常同款產品的生產數量達到上千的數量級才能夠與傳統濕作業裝修的衛生間價格持平。因此在大量的存量住宅中推廣應用整體衛浴間的難度頗高。
綜上所述,整體衛浴間的廣泛應用無疑將推進我國的住宅工業化的進程,它不僅提高衛浴間的裝修質量,還能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符合我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雖然整體衛浴間在我國的推行仍有不少障礙,但在國家政策導向和全民環保意識增強的推動下,整體衛浴間替代傳統衛浴間裝修的趨勢將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