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申
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考驗著畢節的智慧和勇氣: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新能源創新驅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貴州屋脊”韭菜坪上,風電場的巨大葉片仿佛銀色翅膀揮舞,演繹著“好風‘坪借力”的美景。據統計,2012年,位于韭菜坪上的華能赫章風電場發電量近1億度,直接創造經濟價值6000余萬元,成為畢節生態工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昔日酸雨頻頻,石漠化嚴重的“煤海”畢節,當前正加快改革資源利用方式,鐵下心著力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推進節能減排,加大風力等清潔能源生產,努力發展循環經濟,擺脫“黑色經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6.05噸/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4.6噸/萬元,提前三年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2013年單位增加值能耗更是下降到4.35噸/萬元,同比下降5.81%。
畢節系資源型工業城市,礦產資源富集,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達40多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煤窯遍地開花,土法煉焦、煉鋅密布,白天濃煙滾,夜晚爐火明。“西部大開發”催生了5個火電廠、4個水電廠,在使電力產業一躍成為支柱產業的同時,畢節的發展也遭遇了環境污染、產業升級緩慢、抗風險能力弱等揮之不去的“癥結”。
“必須改革資源利用方式,絕不要帶污的GDP。”畢節市委書記張吉勇說,畢節必須緊緊守住兩條底線:一條是發展的底線,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一條是生態的底線,不能增加落后產能、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畢節工業要實現“撐桿跳”,必須緊扣自身資源稟賦,壯大特色優質產業,但不可走舊路、老路,而是應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碳綠色轉變,變“黑”為“綠”。
烤煙、煤炭這“一黃”、“一黑”兩碗飯,畢節吃了幾十年,即使到現在,煤炭、電力和煙草占規上工業產值近90%的份額,畢節以何擺脫目前的路徑依賴?
對此,畢節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主任潘發勇認為,煤炭、烤煙等資源引領的工業產業是畢節的重要經濟命脈,占到全市半壁江山,發展生態經濟并非抑制這些產業發展,而是要打好資源牌,走好特色路。以煤炭產業為例,畢節不僅要“盯住”煤這一畢節最為突出的比較優勢和特色優勢,更要“延伸煤”,進而“超越煤”,延伸煤的上下游產業鏈,推動高技術產業和上產性服務業共同發展。
有人質疑,2012年,畢節全市的工業用煤量高達1130萬噸,遠遠高于黔西南、黔東南等州,憑這樣的“家底”,過于強調建設生態工業是否會降低畢節的經濟發展速度?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對孿生話題。僅工業用煤量,畢節遠高于其他市州,但更說明,如此粗放發展根本難以為繼。畢節必須避免單純“吃資源飯”,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考驗著畢節的智慧和勇氣: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新能源創新驅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實施“四個一體化”轉發展方式,改革資源利用方式。煤、磷、鐵、鉛、鋅是畢節的優勢資源,量大質優。已探明煤炭儲量589.67億噸,占全省煤炭儲量的半壁江山,且多為優質無煙煤;磷礦儲量14.95億噸,占全省55.7%;鐵礦儲量4.72億噸,名列全省第一;硫鐵礦3.56億噸,名列全省第二;鋁土礦1077.43萬噸,名列全省第三。但長期以來畢節都以原料開發和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存在發展方式粗放、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
“窮守金山”無出路。一噸煤,即使市場利好也僅能賣出幾百元;一千克標準煤,燃燒釋放約7000大卡熱量,但化學分解后,煤可以制出乙醇、甲醚、氨化物等多種化工產品,與原煤價格相較,簡直一天一地。一噸磷礦石原礦只能賣300多元,加工成黃磷可以賣1300元,更不用說加工成農藥級磷酸鹽或者電子級磷化工產品。為什么強調實施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四個一體化”?就是因為靠挖礦、賣礦,絕沒有發展出路。
畢節市發改委主任諶毅業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畢節將電力項目也納入“四個一體化”調度,現有項目18個,其中煤電化14個、煤電磷2個,煤電鋁1個、煤電鋼1個,累計完成投資62.18億元。已拿到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路條的煤制油項目,有望很快立項,屆時,煤制油領域將形成“北有寧東,南有畢節”的區域分布。畢節正以“四個一體化”帶動資源深加工,通過創新體制,調整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逐漸形成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上下聯動、相互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畢節常態源節能建材有限公司,一塊塊混凝土砌塊有序排列,堆滿了廠房。這些有粉煤灰加氣而制成的混凝土砌塊不僅環保,而且以較傳統墻體材料更為優異的耐高溫、隔音等特點頗受市場青睞。該公司負責人陳賓說,這些砌磚的材料來源主要為貴州華電畢節熱點公司供應的粉煤灰、廢熱蒸汽及貴州黔西中水發電有限公司供應的脫硫石膏,公司每年可消化粉煤灰40萬噸和脫硫石膏5萬噸。
“廢渣、廢水、廢氣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隨著一項項技術的突破,畢節大力發展利用粉煤灰、爐渣、煤矸石等工業廢棄物生產新型建材,積極開展水泥恒業復合水泥生產技術改造,努力提高粉煤灰、爐渣的利用率。循環經濟讓畢節的工業垃圾變得誘人搶手,全市粉煤灰和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量明顯上升。26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013年上半年粉煤灰利用量75.02萬噸,同比增長133.8%;脫硫石膏利用量24.33萬噸,同比增長182.9%;礦渣利用量20萬噸,同比增長185.3%。
潘發勇談到,當前,畢節正著力實施工業鍋爐能效提升、工業余熱余壓利用、“能效電廠”建設、優化能源供應行動、節能產業培育等工業節能五大攻堅計劃,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現有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設備工藝進行改造。
淘汰落后產能,清潔生產堅決舍棄帶污“GDP”。記者了解到,僅2013年,畢節便淘汰水泥、煉鐵、焦炭等行業落后產能125萬噸,關閉企業16家。同時,市里給各地、各部門定下節能減排硬任務,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不該“撿到籃里都是菜!”該淘汰的產能必須果斷割棄,容不得半點遲疑。張吉勇表示,畢節將嚴格執行國家《節約能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企業,依法查處并限期整改。
與此同時,畢節還竭力推進清潔生產,以燃煤發電﹑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為重點,從“面向企業”走向“面向園區”管理,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突出抓好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年取水量30萬立方米以上及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確保這些企業在2015年以前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
依靠創新驅動,探索新型能源力求低碳發展。2013年,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科技部正式認定,成為貴州第七家躋身“國家隊”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據介紹,該基地已吸引了添鈺動力、興國新能源等國內新能源企業入駐,形成了以“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車”三種整車技術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三種關鍵技術為“三橫”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在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畢節積極探索新型能源,力求低碳發展。赫章縣韭菜坪風力發電項目即將完工,有望成為云貴高原“風電”新能源基地。近年來,為節能降耗,畢節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將風能等綠色能源作為開發重點,先后建設了華能赫章風電、威寧風電等風力發電場,不僅能為當地提供清潔能源,減少污染,其風車也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1988年,畢節試驗區成立,“生態建設”成為“三大主題”之一。如今,在后發趕超的道路上,生態工業發展更是畢節試驗區的應有之義。(責任編輯/蔣葉俊)
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考驗著畢節的智慧和勇氣: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新能源創新驅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貴州屋脊”韭菜坪上,風電場的巨大葉片仿佛銀色翅膀揮舞,演繹著“好風‘坪借力”的美景。據統計,2012年,位于韭菜坪上的華能赫章風電場發電量近1億度,直接創造經濟價值6000余萬元,成為畢節生態工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昔日酸雨頻頻,石漠化嚴重的“煤海”畢節,當前正加快改革資源利用方式,鐵下心著力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推進節能減排,加大風力等清潔能源生產,努力發展循環經濟,擺脫“黑色經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6.05噸/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4.6噸/萬元,提前三年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2013年單位增加值能耗更是下降到4.35噸/萬元,同比下降5.81%。
畢節系資源型工業城市,礦產資源富集,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達40多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煤窯遍地開花,土法煉焦、煉鋅密布,白天濃煙滾,夜晚爐火明。“西部大開發”催生了5個火電廠、4個水電廠,在使電力產業一躍成為支柱產業的同時,畢節的發展也遭遇了環境污染、產業升級緩慢、抗風險能力弱等揮之不去的“癥結”。
“必須改革資源利用方式,絕不要帶污的GDP。”畢節市委書記張吉勇說,畢節必須緊緊守住兩條底線:一條是發展的底線,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一條是生態的底線,不能增加落后產能、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畢節工業要實現“撐桿跳”,必須緊扣自身資源稟賦,壯大特色優質產業,但不可走舊路、老路,而是應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碳綠色轉變,變“黑”為“綠”。
烤煙、煤炭這“一黃”、“一黑”兩碗飯,畢節吃了幾十年,即使到現在,煤炭、電力和煙草占規上工業產值近90%的份額,畢節以何擺脫目前的路徑依賴?
對此,畢節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主任潘發勇認為,煤炭、烤煙等資源引領的工業產業是畢節的重要經濟命脈,占到全市半壁江山,發展生態經濟并非抑制這些產業發展,而是要打好資源牌,走好特色路。以煤炭產業為例,畢節不僅要“盯住”煤這一畢節最為突出的比較優勢和特色優勢,更要“延伸煤”,進而“超越煤”,延伸煤的上下游產業鏈,推動高技術產業和上產性服務業共同發展。
有人質疑,2012年,畢節全市的工業用煤量高達1130萬噸,遠遠高于黔西南、黔東南等州,憑這樣的“家底”,過于強調建設生態工業是否會降低畢節的經濟發展速度?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對孿生話題。僅工業用煤量,畢節遠高于其他市州,但更說明,如此粗放發展根本難以為繼。畢節必須避免單純“吃資源飯”,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考驗著畢節的智慧和勇氣: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新能源創新驅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實施“四個一體化”轉發展方式,改革資源利用方式。煤、磷、鐵、鉛、鋅是畢節的優勢資源,量大質優。已探明煤炭儲量589.67億噸,占全省煤炭儲量的半壁江山,且多為優質無煙煤;磷礦儲量14.95億噸,占全省55.7%;鐵礦儲量4.72億噸,名列全省第一;硫鐵礦3.56億噸,名列全省第二;鋁土礦1077.43萬噸,名列全省第三。但長期以來畢節都以原料開發和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存在發展方式粗放、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
“窮守金山”無出路。一噸煤,即使市場利好也僅能賣出幾百元;一千克標準煤,燃燒釋放約7000大卡熱量,但化學分解后,煤可以制出乙醇、甲醚、氨化物等多種化工產品,與原煤價格相較,簡直一天一地。一噸磷礦石原礦只能賣300多元,加工成黃磷可以賣1300元,更不用說加工成農藥級磷酸鹽或者電子級磷化工產品。為什么強調實施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四個一體化”?就是因為靠挖礦、賣礦,絕沒有發展出路。
畢節市發改委主任諶毅業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畢節將電力項目也納入“四個一體化”調度,現有項目18個,其中煤電化14個、煤電磷2個,煤電鋁1個、煤電鋼1個,累計完成投資62.18億元。已拿到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路條的煤制油項目,有望很快立項,屆時,煤制油領域將形成“北有寧東,南有畢節”的區域分布。畢節正以“四個一體化”帶動資源深加工,通過創新體制,調整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逐漸形成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上下聯動、相互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畢節常態源節能建材有限公司,一塊塊混凝土砌塊有序排列,堆滿了廠房。這些有粉煤灰加氣而制成的混凝土砌塊不僅環保,而且以較傳統墻體材料更為優異的耐高溫、隔音等特點頗受市場青睞。該公司負責人陳賓說,這些砌磚的材料來源主要為貴州華電畢節熱點公司供應的粉煤灰、廢熱蒸汽及貴州黔西中水發電有限公司供應的脫硫石膏,公司每年可消化粉煤灰40萬噸和脫硫石膏5萬噸。
“廢渣、廢水、廢氣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隨著一項項技術的突破,畢節大力發展利用粉煤灰、爐渣、煤矸石等工業廢棄物生產新型建材,積極開展水泥恒業復合水泥生產技術改造,努力提高粉煤灰、爐渣的利用率。循環經濟讓畢節的工業垃圾變得誘人搶手,全市粉煤灰和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量明顯上升。26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013年上半年粉煤灰利用量75.02萬噸,同比增長133.8%;脫硫石膏利用量24.33萬噸,同比增長182.9%;礦渣利用量20萬噸,同比增長185.3%。
潘發勇談到,當前,畢節正著力實施工業鍋爐能效提升、工業余熱余壓利用、“能效電廠”建設、優化能源供應行動、節能產業培育等工業節能五大攻堅計劃,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現有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設備工藝進行改造。
淘汰落后產能,清潔生產堅決舍棄帶污“GDP”。記者了解到,僅2013年,畢節便淘汰水泥、煉鐵、焦炭等行業落后產能125萬噸,關閉企業16家。同時,市里給各地、各部門定下節能減排硬任務,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不該“撿到籃里都是菜!”該淘汰的產能必須果斷割棄,容不得半點遲疑。張吉勇表示,畢節將嚴格執行國家《節約能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企業,依法查處并限期整改。
與此同時,畢節還竭力推進清潔生產,以燃煤發電﹑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為重點,從“面向企業”走向“面向園區”管理,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突出抓好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年取水量30萬立方米以上及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確保這些企業在2015年以前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
依靠創新驅動,探索新型能源力求低碳發展。2013年,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科技部正式認定,成為貴州第七家躋身“國家隊”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據介紹,該基地已吸引了添鈺動力、興國新能源等國內新能源企業入駐,形成了以“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車”三種整車技術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三種關鍵技術為“三橫”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在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畢節積極探索新型能源,力求低碳發展。赫章縣韭菜坪風力發電項目即將完工,有望成為云貴高原“風電”新能源基地。近年來,為節能降耗,畢節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將風能等綠色能源作為開發重點,先后建設了華能赫章風電、威寧風電等風力發電場,不僅能為當地提供清潔能源,減少污染,其風車也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1988年,畢節試驗區成立,“生態建設”成為“三大主題”之一。如今,在后發趕超的道路上,生態工業發展更是畢節試驗區的應有之義。(責任編輯/蔣葉俊)
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考驗著畢節的智慧和勇氣: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新能源創新驅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貴州屋脊”韭菜坪上,風電場的巨大葉片仿佛銀色翅膀揮舞,演繹著“好風‘坪借力”的美景。據統計,2012年,位于韭菜坪上的華能赫章風電場發電量近1億度,直接創造經濟價值6000余萬元,成為畢節生態工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昔日酸雨頻頻,石漠化嚴重的“煤海”畢節,當前正加快改革資源利用方式,鐵下心著力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推進節能減排,加大風力等清潔能源生產,努力發展循環經濟,擺脫“黑色經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6.05噸/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4.6噸/萬元,提前三年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2013年單位增加值能耗更是下降到4.35噸/萬元,同比下降5.81%。
畢節系資源型工業城市,礦產資源富集,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達40多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煤窯遍地開花,土法煉焦、煉鋅密布,白天濃煙滾,夜晚爐火明。“西部大開發”催生了5個火電廠、4個水電廠,在使電力產業一躍成為支柱產業的同時,畢節的發展也遭遇了環境污染、產業升級緩慢、抗風險能力弱等揮之不去的“癥結”。
“必須改革資源利用方式,絕不要帶污的GDP。”畢節市委書記張吉勇說,畢節必須緊緊守住兩條底線:一條是發展的底線,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一條是生態的底線,不能增加落后產能、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畢節工業要實現“撐桿跳”,必須緊扣自身資源稟賦,壯大特色優質產業,但不可走舊路、老路,而是應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碳綠色轉變,變“黑”為“綠”。
烤煙、煤炭這“一黃”、“一黑”兩碗飯,畢節吃了幾十年,即使到現在,煤炭、電力和煙草占規上工業產值近90%的份額,畢節以何擺脫目前的路徑依賴?
對此,畢節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主任潘發勇認為,煤炭、烤煙等資源引領的工業產業是畢節的重要經濟命脈,占到全市半壁江山,發展生態經濟并非抑制這些產業發展,而是要打好資源牌,走好特色路。以煤炭產業為例,畢節不僅要“盯住”煤這一畢節最為突出的比較優勢和特色優勢,更要“延伸煤”,進而“超越煤”,延伸煤的上下游產業鏈,推動高技術產業和上產性服務業共同發展。
有人質疑,2012年,畢節全市的工業用煤量高達1130萬噸,遠遠高于黔西南、黔東南等州,憑這樣的“家底”,過于強調建設生態工業是否會降低畢節的經濟發展速度?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對孿生話題。僅工業用煤量,畢節遠高于其他市州,但更說明,如此粗放發展根本難以為繼。畢節必須避免單純“吃資源飯”,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提升生態工業發展水平,考驗著畢節的智慧和勇氣:一手抓能源、煤炭、“兩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量,一手抓新能源創新驅動,同步拉升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實施“四個一體化”轉發展方式,改革資源利用方式。煤、磷、鐵、鉛、鋅是畢節的優勢資源,量大質優。已探明煤炭儲量589.67億噸,占全省煤炭儲量的半壁江山,且多為優質無煙煤;磷礦儲量14.95億噸,占全省55.7%;鐵礦儲量4.72億噸,名列全省第一;硫鐵礦3.56億噸,名列全省第二;鋁土礦1077.43萬噸,名列全省第三。但長期以來畢節都以原料開發和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存在發展方式粗放、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
“窮守金山”無出路。一噸煤,即使市場利好也僅能賣出幾百元;一千克標準煤,燃燒釋放約7000大卡熱量,但化學分解后,煤可以制出乙醇、甲醚、氨化物等多種化工產品,與原煤價格相較,簡直一天一地。一噸磷礦石原礦只能賣300多元,加工成黃磷可以賣1300元,更不用說加工成農藥級磷酸鹽或者電子級磷化工產品。為什么強調實施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四個一體化”?就是因為靠挖礦、賣礦,絕沒有發展出路。
畢節市發改委主任諶毅業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畢節將電力項目也納入“四個一體化”調度,現有項目18個,其中煤電化14個、煤電磷2個,煤電鋁1個、煤電鋼1個,累計完成投資62.18億元。已拿到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路條的煤制油項目,有望很快立項,屆時,煤制油領域將形成“北有寧東,南有畢節”的區域分布。畢節正以“四個一體化”帶動資源深加工,通過創新體制,調整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逐漸形成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上下聯動、相互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畢節常態源節能建材有限公司,一塊塊混凝土砌塊有序排列,堆滿了廠房。這些有粉煤灰加氣而制成的混凝土砌塊不僅環保,而且以較傳統墻體材料更為優異的耐高溫、隔音等特點頗受市場青睞。該公司負責人陳賓說,這些砌磚的材料來源主要為貴州華電畢節熱點公司供應的粉煤灰、廢熱蒸汽及貴州黔西中水發電有限公司供應的脫硫石膏,公司每年可消化粉煤灰40萬噸和脫硫石膏5萬噸。
“廢渣、廢水、廢氣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隨著一項項技術的突破,畢節大力發展利用粉煤灰、爐渣、煤矸石等工業廢棄物生產新型建材,積極開展水泥恒業復合水泥生產技術改造,努力提高粉煤灰、爐渣的利用率。循環經濟讓畢節的工業垃圾變得誘人搶手,全市粉煤灰和脫硫石膏資源綜合利用量明顯上升。26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013年上半年粉煤灰利用量75.02萬噸,同比增長133.8%;脫硫石膏利用量24.33萬噸,同比增長182.9%;礦渣利用量20萬噸,同比增長185.3%。
潘發勇談到,當前,畢節正著力實施工業鍋爐能效提升、工業余熱余壓利用、“能效電廠”建設、優化能源供應行動、節能產業培育等工業節能五大攻堅計劃,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現有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設備工藝進行改造。
淘汰落后產能,清潔生產堅決舍棄帶污“GDP”。記者了解到,僅2013年,畢節便淘汰水泥、煉鐵、焦炭等行業落后產能125萬噸,關閉企業16家。同時,市里給各地、各部門定下節能減排硬任務,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不該“撿到籃里都是菜!”該淘汰的產能必須果斷割棄,容不得半點遲疑。張吉勇表示,畢節將嚴格執行國家《節約能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企業,依法查處并限期整改。
與此同時,畢節還竭力推進清潔生產,以燃煤發電﹑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為重點,從“面向企業”走向“面向園區”管理,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突出抓好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年取水量30萬立方米以上及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確保這些企業在2015年以前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
依靠創新驅動,探索新型能源力求低碳發展。2013年,畢節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科技部正式認定,成為貴州第七家躋身“國家隊”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據介紹,該基地已吸引了添鈺動力、興國新能源等國內新能源企業入駐,形成了以“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車”三種整車技術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三種關鍵技術為“三橫”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在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畢節積極探索新型能源,力求低碳發展。赫章縣韭菜坪風力發電項目即將完工,有望成為云貴高原“風電”新能源基地。近年來,為節能降耗,畢節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將風能等綠色能源作為開發重點,先后建設了華能赫章風電、威寧風電等風力發電場,不僅能為當地提供清潔能源,減少污染,其風車也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1988年,畢節試驗區成立,“生態建設”成為“三大主題”之一。如今,在后發趕超的道路上,生態工業發展更是畢節試驗區的應有之義。(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