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勇 余進勝
淋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性傳播疾病,淋病奈瑟氏菌(NG,也稱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體,常引起生殖道感染-淋菌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宮頸炎,逆行感染可引起尿道膀胱炎、附睪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輸卵管炎和盆腔炎等,可導致男女不育癥,也可經血液傳播到全身的其他部位,形成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潛伏期平均為3~5天,5%~20%的男性和60%女性感染者呈現無癥狀感染。淋病奈瑟氏菌感染會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危害。據我國的流行病學統計顯示[1],淋病的發病人數在5種性病病種中位居第三。目前,臨床上檢測NG的方法多種多樣,較為常用的有快速檢測法、直接涂片法、細菌培養法、PCR檢測法(也稱體外DNA基因擴增法)等[2],為比較直接涂片法、細菌培養法、PCR檢測法3種NG檢測法的檢測效果,本研究對100例淋病患者分別應用了上述3種方法進行檢測,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慢性病防治站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確診或疑為淋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25~58歲,平均(38.4±3.3)歲,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淋病體征、癥狀。選取100例患者的尿道及宮頸口分泌物進行檢測。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男性:將棉拭子蘸取無菌鹽水插入尿道口,深度在2~3cm,輕輕旋轉拭子,停留10~15s取出,以潔凈試管保存棉拭子送檢。女性:用窺陰器擴張陰道暴露子宮頸,除去宮頸口表面的分泌物,用棉拭子插入子宮頸管內1~2cm處輕輕轉動,停留20~30s將棉拭子取出,以潔凈試管保存送檢。女性患者檢測需避開經期。
1.2.2 NG檢測
1.2.2.1 直接涂片 將分泌物涂片,保持厚薄均勻,在分泌物涂片自然干燥后,做革蘭染色。初染使用結晶紫,再使用碘液媒染,以95%乙醇脫色后使用復紅復染。使用油鏡觀察染色涂片結果,淋病奈瑟菌的形態呈半圓形或腎性對稱排列,顏色為粉紅或紅色,在細胞內外鏡檢中,可觀察到在多形核白細胞的胞質中常成對排列,兩菌接觸面扁平或稍凹的革蘭陰性雙球菌。
1.2.2.2 細菌培養 標本采集后應立即分區接種于經室溫平衡的選擇性培養基。接種后的平皿(巧克力平板和血瓊脂平板各1塊)置35℃~36℃、5% CO2和>70%濕度的培養箱內進行培養。培養24~48h觀察細菌的生長。培養出菌株后,根據細菌鑒定方法及試劑說明書進行檢測,對于可疑菌落,還需做生化鑒定。
1.2.2.3 PCR檢測 利用聚合酶鏈反應對標本中的少量DNA片段進行擴增,得到較長的DNA片段,再采用凝膠電泳法檢測,觀察色帶變化,以判定檢測結果。全程操作均嚴格按照PCR試劑盒上的操作說明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相關正態計量資料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種檢測方法的NG陽性檢出率比較 PCR檢測的NG陽性率為81.0%,明顯高于細菌培養法(61.0%)及直接涂片法(43.0%)(χ2=9.71、χ2=30.6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直接涂片法相比,細菌培養法的NG陽性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9,P<0.05,見表 1)。

表1 3種檢測方法的NG陽性檢出率比較
淋病作為一種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性傳染病,其具有局部癥狀重、發病急驟的特點[3]。臨床診斷淋病主要采用實驗室檢查手段,目前大部分的醫療機構都沿用了直接涂片法進行淋病檢驗,其在性病門診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從大量臨床實踐來看[4],直接涂片法的陽性檢出率非常低,誤診、漏診率較高,特別是女性患者,由于其分泌物雜菌污染較多,所以僅根據染色形態判定,容易出現失誤。
細菌培養法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淋病診斷金標準[5],然而其不僅在試劑、培養條件、操作技術等方面受限嚴格,同時NG陽性檢出率也較低。與細菌培養法相比,PCR檢測法對標本的要求更為寬松,不論細菌是否存活,PCR法都可準確檢測出來,其有效克服了使用抗菌藥物后殺滅細菌而無法檢測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PCR可將細菌DNA片段放大,也很好地克服了標本量少而無法檢測的問題。PCR檢測法對實驗室的要求更高,應用該方法判定治療效果時,還需仔細剔除死亡細菌檢測出的陽性率[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3種方法中,PCR檢測的NG陽性率最高,細菌培養法次之,直接涂片法最低。PCR檢測的陽性率顯著高于細菌培養法及直接涂片法(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細菌培養法的NG陽性率顯著高于直接涂片法(P<0.05)。總之在直接涂片法、細菌培養法、PCR檢測法3種檢測法中,PCR檢測法的靈敏度最高、特異性最強,是臨床檢測淋病的理想方法。
[1]劉鎮平,徐志康,竇宇紅等.淋病奈瑟氏菌三種檢測方法的結果比較[J].河北醫學,2010,16(10):1201-1203.
[2]夏克強,孫麗琴.對240例男性患者泌尿生殖系感染5種病原體的檢測分析[J].中外醫療,2009,28(2):166.
[3]吳玉霞.淋病奈瑟氏菌的細菌培養與PCR方法檢測的結果對比[J].右江醫學,2011,39(3):337.
[4]稅開毅.三種檢測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結果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09,6(29):134.
[5]陳秀英.應用細菌培養法與PCR檢測法檢測淋病奈瑟氏茵的對比研究[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5):236-237.
[6]潘云霞.淋病奈瑟氏菌二種檢測方法結果比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