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中
(黑龍江省蔬菜公司,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黑龍江省蔬菜流通渠道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沉淀,逐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參與的特有的蔬菜流通渠道。黑龍江省的蔬菜流通渠道分為冬季和夏季兩種模式,這主要是由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所決定的。冬季蔬菜流通渠道模式包括:生產者→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消費者;農戶→中間商販→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消費者等。其中,以產地批發商在產地市場上采購蔬菜運至銷地批發市場后,進入銷地零售市場再銷售給消費者為冬季蔬菜流通的主要渠道。夏季蔬菜流通渠道模式包括:農戶或專業合作組織→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消費者;農戶→批發市場→中間商販→消費者;農戶→批發市場→農產品加工企業→消費者;農戶→中間商販(一)→中間商販(二)→消費者等形式。其中,黑龍江省夏季以農戶→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消費者為最常見,批發經營商收購農戶的蔬菜后,經批發市場再進入零售市場出售給消費者,這種模式在黑龍江省的大中城市很普遍,市場份額較大。
蔬菜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資金流和消費流等,流通過程中又各自呈現不同的方式。
黑龍江省蔬菜的商流模式:在10個中心城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都采用面對面的對手式交易方式,目前,省內蔬菜批發市場沒有一家實行拍賣式交易方式。
黑龍江省蔬菜的物流模式:大多采用自營物流和混合物流,第三方物流方興未艾。主要表現為:1.部分批發商戶都有自己的運輸車輛,到生產基地或產地批發市場進行采購、加工、包裝、運輸。2.部分批發商戶則在市場上自己采購、加工、包裝后,雇傭他人車輛運輸。3.部分蔬菜基地或專業合作社采摘自己的蔬菜后,進行加工、包裝后運送到與之簽訂合同的超市。
黑龍江省蔬菜流通渠道多屬于自然形成,缺乏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沒有體現后發優勢,具有繁復性、盲目性、局限性和松散性的特點。
繁復性體現在看似簡單、方便的流通渠道,卻有著極其繁瑣復雜的流通環節,并且層層加價、收費,流通成本高、損耗大。盲目性體現在渠道的構建和延展都缺乏指向,由于黑龍江省蔬菜流通體系中信息渠道的構建還處于初始狀態。只有事后信息(比如價格、市場銷售量等情況),而沒有事前(蔬菜種植之前)指導性信息和事中的市場預警。信息對流通的引導作用很少能體現在具體實踐中。局限性體現在黑龍江省現有蔬菜流通渠道一般以批發市場為主體,而批發市場大多由民營企業或個人經營,只坐收進場交易費、租金等傭金而不參與流通,并且批發市場的功能又不是很健全,束縛了蔬菜流通渠道的延展和縱深發展。松散性體現在零售終端領域,蔬菜零售終端多數以一家一戶為主,很少形成緊密型、連鎖型經營,經營設施缺乏、經營方式簡單,運營成本高、損耗更大。
蔬菜流通方式體現在商流中是以傳統對手交易為主,由于對手交易搜尋成本、交易成本高,使蔬菜流通費用增加,同時,流通的時間長也使蔬菜腐爛的幾率大大增加,從而增加儲藏費用,間接提高物流成本,降低了蔬菜流通效率,不利于蔬菜的快捷流通。另外,對手交易形成的價格市場透明度低,可能產生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不能形成正確的市場價格,將誤導生產。
黑龍江省蔬菜流通方式體現在物流上是以自營物流和混合物流為主。蔬菜作為易損耗商品,從產地到銷地的運輸、裝卸、搬運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的損耗。由于自營物流的運輸設備、倉儲設備等達不到蔬菜對溫度的要求,且流通、存儲的時間過長,在運輸和在倉儲中蔬菜失鮮、腐爛的現象嚴重,使其價值下降。黑龍江省冬春季節外埠蔬菜運輸路途遙遠、流通環節繁復,導致黑龍江省蔬菜流通損腐率達到20%~30%。這些流通損耗成本最終都會附加在蔬菜的銷售價格上,成為蔬菜價格居高不下的又一原因。
蔬菜流通渠道的兩端,一頭是菜源地,一頭是零售終端,中間是流通企業。最科學、最簡約的流通渠道就是流通企業用最合理的方式把蔬菜基地新鮮的優質蔬菜源源不斷地配送至零售終端。
1.建設優質的標準化蔬菜基地
黑龍江省每年冬春季節半年多時間蔬菜供應基本來自外埠,所以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應采取雙向推動的策略,盡快推動黑龍江省本地和遠程兩種蔬菜基地的建設。鼓勵蔬菜流通企業向生產領域延伸,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大戶等合作,建立標準化、一體化優質蔬菜基地。在政府及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規模企業要盡快規劃、建設與本地季節性互補、品種互補、運輸距離短的跨區域遠程蔬菜基地。
2.建設公益性、高效、方便的蔬菜零售網絡體系
借鑒北京成功經驗,采取三種方式推動社區蔬菜零售網點建設。一是政府主導,通過產權回購回租、產權置換、公建配套和減免、補貼費用等方式,新建、改造具備公益性的社區菜市場、社區平價菜店。二是企業主導政府扶持,支持蔬菜流通企業在開辦連鎖社區菜店,政府對符合標準的社區菜店給予一定的補貼。三是鼓勵蔬菜合作組織或蔬菜基地建社區直供直營店,由政府出資解決店鋪租金和門面裝修問題。
3.培育一批優秀骨干蔬菜流通企業
培育優秀的蔬菜流通企業,首先要推動蔬菜經銷商實現公司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其次,鼓勵蔬菜流通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和投資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政府相關部門要在政策、資金、土地等問題,對這些企業予以政策傾斜,使其在加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承擔一定的公益責任。第三,鼓勵重點蔬菜流通企業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積極引進先進的流通模式,如蘇州的南環橋模式、遼寧的印雙杰模式,并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創新,促使企業轉軌變型。
黑龍江省的蔬菜交易絕大多數以對手交易為主,為了加快黑龍江省蔬菜交易方式的轉變,使拍賣交易方式、遠期契約交易方式、網上交易方式在黑龍江省得到廣泛應用,應做好以下工作:
1.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實行索證索票和購銷臺賬的電子化,完善蔬菜拍賣交易方式的配套服務體系,積極引入拍賣等現代交易方式。在這方面深圳“布吉模式”的做法值得借鑒。
2.蔬菜流通企業應積極向生產領域延伸,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基地等合作,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積極發展訂單農業。
3.蔬菜經銷商應積極改變傳統的交易習慣,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蔬菜網上批發和網上零售,發揮網上交易少環節、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激發企業創新轉型。
雖然,手遞手式交易在蔬菜零售環節還將長期存在,但網上交易不但是黑龍江省蔬菜流通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全國范圍內也將對蔬菜流通帶來巨大的影響。
物流在蔬菜的流通中是重要的一環,其費用占蔬菜總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黑龍江省蔬菜的物流方式主要有三種:自營物流、混合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相比于前兩種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具有設備和服務更加專業的優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經濟收益。黑龍江省冬春季長達六、七個月的蔬菜供應來自外埠,因此,蔬菜流通使用第三方物流勢在必行。
1.鼓勵多元化投資主體進入蔬菜物流服務市場,支持有實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根據自身的業務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延伸物流服務范圍和領域,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經營,逐步加入到蔬菜物流服務領域。
2.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大對物流作業所需基本設施和設備、信息系統、增值服務設備的投資,積極推廣冷鏈運輸設備和標準化包裝等在企業中的運用。
3.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延伸業務。支持物流企業在對蔬菜供應商、加工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等進行有效組織的同時,建設自己的蔬菜零售終端網絡,利用專業化的優勢實行蔬菜的遠程高效配送。
[1] 陳善曉,王衛華.基于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5(22).
[2] 洪濤.我國蔬菜產銷體制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