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娜
(池州學院,安徽池州247000)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教授在權威雜志《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以來,對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學界的熱點,尤其是在戰略管理領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更被認為是企業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的源泉。
能力理論認為,企業能力是企業擁有的為實現組織目標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具有多樣化的能力,但在企業的這些眾多的能力之間,每個企業的倚重點是不同的,并且各個企業之間在能力的具備上也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每個企業都能在各自的能力中找到一個具有比較優勢的、最核心的能力,這個能力就被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能有效提高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歸根結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指一個企業充分調動、配置、整合資源的能力,它能促使企業為客戶提供具有核心價值的產品,從而使企業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
什么樣的能力才能算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是一個存在著廣泛爭議的問題。因此,要正確地識別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入手。從目前學術界各種不盡相同的表述來看,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價值性
核心競爭力必須能夠給客戶和企業自身帶來價值,即企業通過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能夠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具有核心價值的產品,并得到客戶的認同,最終使該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取相對競爭優勢。
2.難以模仿性
企業核心競爭力表面上看并無特別之處,例如企業文化,每個企業都可以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但是其在內部運行過程中所顯現出的能力和獨特的運作機理卻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競爭者可能會互相模仿企業的管理模式,但是他們很快會發現,即使是相同的管理模式,在自己的企業卻發揮不了作用,往往是“形似而神無”。但這決非是說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虛無縹緲的,它只不過需要特定的生長環境,這也是其獨特之處。
3.可延展性
企業核心競爭力能夠在企業開發新的產品、拓展新的市場時,為企業提供有力支持,使企業能夠在新的競爭領域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4.獨特性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并非是朝夕間的事,它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從企業的各方面不斷識別、培育而成的,具有自身的特點。各企業根據自身所處的行業、具有的文化以及不同的管理風格,具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企業間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要想獲取競爭優勢,就必須努力識別、培育和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
1.企業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的需要
在戰略管理中,企業競爭優勢被定義為企業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利于企業實現贏利和其他主要目標。怎樣獲取以及怎樣保持競爭優勢一直是管理學界研究的重點。在傳統的戰略管理中,對企業如何獲取競爭優勢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產品和市場上,但是這些研究都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決上述兩個問題。而隨著核心競爭力概念的提出,由于其強調對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具有的特性,很好地回答和解決了上述問題。也就是說企業核心競爭力能幫助企業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
2.實現企業戰略的需要
企業戰略是企業制定的發展目標,具有未來性、長期性的特點。企業戰略的實現需要企業各種要素、資源的支持,尤其要求企業能夠具有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能夠為企業長期戰略的實現提供支持。
3.提高企業資源使用效率的需要
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要素具有稀缺性的特點,怎樣將稀缺的資源有效配置到企業各個環節中去,以實現最大的效率,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和核心。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能幫助企業改進資源的配置方式,發現資源配置的重點,從而有效地幫助企業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企業核心競爭力來自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管理者主動去識別和培育。對于怎樣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哪些要素可以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這兩個問題,管理學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案。例如從技術、管理、文化等方面著手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但在企業的所有生產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即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構建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根據馬凱德(Maikides)和威廉姆森(Willianson)兩位學者的觀點,除非出現市場突變,只要企業能夠建立戰略性資產,即構成企業成本優勢或多樣化優勢基礎和難以模仿、難以替代的資產,企業的競爭優勢就能夠在較長時間內得以保持。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為基礎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匹配整合的,它是現代企業進行變革的根本能力,也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基礎。由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特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以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為基礎。
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用的發揮需要依靠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的支持,同時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也要結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如在制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規劃、招聘計劃、員工教育培訓、組織結構規劃時,就應結合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讓二者彼此支持、彼此互動。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與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有力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并最終幫助企業戰略的實現。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種是戰略性的,大致包括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招聘甄選、員工教育培訓等;另一種是作業性的,大致包括人事、考勤、績效、薪酬等方面。要使企業人力資源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提供支持,就必須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重新定位,即從作業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向戰略性人力資源工作轉變。
要通過戰略人力資源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進行全面的優化整合,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立為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并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過程、人員以及手段進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從企業戰略出發到人力資源規劃,對企業的招聘、績效考核、員工教育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各方面都要予以重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內在氣質的表現,核心競爭力作為一項軟實力,需要獨特的企業文化支撐。因此,在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時,一定要注意提煉、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并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有企業文化的體現,只有這樣才更能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在激烈的競爭中,“創新”已成為當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對于企業而言,人不僅是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的第一資源,而且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資源。因此,在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應努力營造創新的氛圍,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以此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總之,在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中,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一條重要的通道,對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進行定位與整合,以及加強各環節中企業文化與員工創新精神的培育,能夠極大地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并幫助企業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
[1] 金碚.競爭力經濟學[M] .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
[2] 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 .華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