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俊 張夢軍
(1.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2.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目前國際交往能力已成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強調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在三年內實現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比例達到10%,國際貿易專業成為首批雙語教學的示范。
國際貿易專業具有全球化的特點,國際上稱其為國際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培養的目標是:系統掌握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現狀,熟悉WTO規則與國際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具備商務英語和計算機的較強應用能力;學生畢業后能夠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的操作、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因此,創新教學模式,開展雙語教學,增強實踐技能,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國際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徑。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考慮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國際交流能力包括:國際交往能力,獲取國際國內信息資源的能力,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運用國際貿易基本原理駕御國際事務的能力等。概括地說,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必備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就是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運用和熟練的外語交流能力。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給學生和社會最需要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校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具有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具有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掌握WTO規則,熟練地運用談判技巧,具有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基本素質。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不僅是語言交流的工具,也是獲取國際貿易資源的重要工具。在理論教學中,所有涉及的國際通用的貿易慣例和規則,基本是英語文件形式;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會遇到國際貿易案例分析和模擬談判技巧等,突出了英語語言交流的重要性。
1.以培養學生的外語能力為出發點,培養復合型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其模式為“外語能力+綜合商科知識”、或“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外語能力+國際商法”(張廷海、秦超,2009;宏結,2007),其中外語能力主要特指英語能力。
2.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技能。這種模式注重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及模擬企業實踐,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尋舸,2007),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意識、綜合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創造和實踐能力(李虹,2008),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3.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這種模式強調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資源、教材資源的國際化,引入國外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學習國際經驗,加大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力度(唐少清,2007)。
目前,國內知名高校的雙語教學主要采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商科知識+英語能力);而外語類院校多采用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外語能力+商科知識),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推行的是全英背景下國際通用型的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商務理論知識+WTO規則+外語能力);而上海外國語大學采用的是“商科專業知識與英語雙修”的模式,其目標是培養具有豐厚的專業基礎、較寬的專業口徑、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型經濟管理人才。東北農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隸屬于經管學院,而外語教學隸屬于人文學院,在開展雙語教學方面,主要采用了“綜合商科知識+外語能力”的模式。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開展雙語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院擁有豐厚的外語教師資源,不僅有40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國籍的外籍教師,也有地方高校培養出來的專業英語教師,同時還有海外歸來的留學人才。這些外語資源不僅滿足了學院開展雙語教學的需要,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院外語特色的文化內涵,為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思維,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臺。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從2003年開展雙語教學以來,主要采用了培養復合型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模式。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目前學院利用地方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契機,積極探討學院轉型發展的新路,重新修訂和完善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人才培養模式是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技能,增強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競爭力。
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通過雙語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同時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與英語技能的應用。一方面,通過專業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國際貿易專業水平,在國際貿易實踐中,運用所學專業理論指導工作實踐;另一方面,學會使用語言技巧,增強學生從事國際貿易活動的興趣與能力,從而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體系包括:國際貿易專業知識與國際貿易專業英語能力兩部分。國際貿易專業知識涵蓋《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國際市場營銷》《國際結算》等五門主干課程。實踐教學主要通過《國際貿易運輸單證》《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等形式完成。
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活動必須使用世界通用語言,尤其在國際結算業務中,英文是唯一的支付語言工具。根據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目標,對《國際貿易理論》《國際市場營銷》《國際結算》等主干課程,應采用雙語教學,即漢、英并重,以漢語教學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而對《國際貨運單證》《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等,采用雙語教學,要以英語為主,主要培養學生書面與口頭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適應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用多方面能力,為將來從事國際貿易業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專業知識與語言交流的融合。
國際貿易專業采用雙語教學模式,為培養國際化、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實現雙語教學的預期效果,一是增加專業英語課時。對于外語學院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天分和基礎,但專業詞匯掌握較少,普通英語與外貿專業英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英語課程中增加專業英語課時,拓展學生的專業英語知識面。二是考慮使用雙語教材。國外原版教材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案例鮮活、英語語言表達非常地道。但目前只有具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學生能夠適應全英教材,對于大多數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出發,可按英語程度劃分教學班,對原版教材的選擇上應有側重點;同時,給大多數學生增加國內教材案例。三是大力培養雙語教師。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對教師加大了培訓力度,主要通過海外培訓提高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通過行業企業培訓增加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四是選擇適合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首選《國際商務談判》,這門課程直接運用英語口語、專業知識及談判技巧,能夠提高口語交流能力。《外貿英語函電》注重書面表達方式,為將來簽定合同、履行合同及辦理外匯結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英文資料,了解國際貿易知識,開拓國際視野。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學重點。多媒體教學具有靈活、直觀的特點,易于學生接受,學生可以在網上與教師互動。五是激發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學生是教學接受的主體,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前提。雙語教學能夠啟發學生運用英語交流思維,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考核方式以綜合能力考察為主。國際貿易雙語教學包括專業知識與語言技能兩方面,專業理論知識是主線,語言是輔助工具。因此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重要。六是加強對雙語教學的跟蹤和總結。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高,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但應當分階段進行總結,及時總結雙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查找學生學習漏洞。特別要注意不能避重就輕,影響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
國際貿易專業采用雙語教學,是培養具有國際化思維和水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雙語教學最好采用英文課件、中文講授。“雙語”是對概念、定義用英語,案例教學要采用漢語,這樣輕重有別,突出雙語教學效果。要結合專業特色和培養目標,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思維,逐步推進雙語教學不斷深入,努力實現國際貿易專業與英語語言教學的融合統一。
[1] 謝光華.論漸進式雙語教學在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
[2] 付竹.外語類院校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3] 董鴻飛.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 .企業導報,2013(17).
[4] 陳曦,丁玲琳,戴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與思考[J] .現代企業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