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尹輝 亢瑾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對策
一、河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一)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計劃不強。作為世界體育強國之一的前蘇聯在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中,突出強調這一工作的計劃性,他們認為:“有計劃按比例地培養后備力量是促進本國競技體育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制定長遠規劃和少體校分項人員發展比例指標等措施,區分輕重緩急,優先發展奧運會主要得分項目。而我們在后備培養工作方面缺乏統一長遠發展規劃和分項人員發展比例指標,只是有人就訓練,訓練就是為了比賽這一模式進行,從我們調查地區的現狀來看,培養后備人才工作計劃在理性化、科學化方面急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二)中、小學學生在運動訓練與文化學習上的矛盾影響了業余訓練工作的進行。業余體校是體育后備人才的搖籃。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大批優秀體育人材,是業余體校辦學的宗旨。優秀體育人材,是指政治思想品德高尚,文化知識水平較高,專業水平過硬的人材。這就要求有關業余體校領導、教練員在抓學生運動訓練的同時,也要重視加強學生文化課學習,提高體校學生思想文化素質,達到全面發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運動訓練和文化學習上的矛盾。這種矛盾的產生嚴重影響了業余訓練工作的進行。
(三)管理體制不順,影響了業余訓練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現在各地大多數縣體育局已與教育局或文化局合并在一起,從形式上看比過去加強了管理層次,但從近幾年情況看,不利現代的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與教育局合并的單位,他們是以學校體育、體育衛生等工作為主,與文化局合并的單位是以體育文化市場、社區體育等工作為主,工作重點不在業余訓練上,影響了業余訓練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四)教練員的訓練工作質量缺乏全面科學的考核和評比。對教練員進行業務考核和評比,是檢驗和提高教練員質量的重要措施,它對調動教練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練員的訓練工作要進行定期的評比,把培養等級運動員的數量,輸送數量、達標數量等作為評比的主要標準,力求消除只追求眼前的成績和名次,強化訓練,拔苗助長,而忽視人才的長期培養的現象。
二、河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后備人材培養體制。隨著現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改革,對后備人才的來源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要突破原有的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束縛,積極開創后備人才培養與教育,拓展改革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發展道路。要逐步建立起新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后備人才培養的學校化和市場化不僅可拓寬后備人才的源頭,還能解決部分經費,而且可以較好地解決人才就業出路。同時加強領導,使主管部門認識到這一長遠計劃的重要性。要特別注意抓好重點項目的后備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
(二)切實解決讀訓矛盾。在對待讀與訓矛盾問題上,一定要統一認識,只有正確解決好讀與訓的矛盾,才是抓住了業余體校生存、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有利于業余訓練工作的開展。因此,正確積極的引導,加強文化學習,不是多余而是當務之急。體校各級領導、教練員一定要統一認識,端正思想,根據國情,全面貫徹“讀訓并重”的辦學方針,科學地掌握教學、教育、管理三者相互滲透的方法,在加強業余訓練的同時,努力提高文化課教學質量,使體校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三)建立和完善競賽制度。沒有競賽就沒有競技體育,運動員在競賽場上爭奪個人或集體間的勝負,體現了強烈的競爭性,而這種強烈的競爭受到公認的競賽規則的制約,競爭的條件人人平等。后備人才的交流應建立在公平、合理、有序的基礎上,近幾年來,在比賽中虛報年齡、冒名頂替,以大打小、外省引進等現象,在我省時常發生,雖然各級領導對這方面也采取了不少制約手段,但是“漏網之魚”大有人在,影響了后備人才的交流和培養,要建立合理化的運動員資格審查制度,保證公平競爭。
(四)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教練員的知識和才能,直接關系到運動訓練水平的高低。為保證擁有足夠數量的高質量的教練員隊伍,就必須建立和健全教練員技術等級制度、考核制度,定期進修制度、管理使用制度、培訓制度等。對不同技術等級的教練員要按不同的標準予以培訓、考試、進修和管理。教練員之間要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也可聘請國內外訓練經驗豐富的教練員、專家來講課,使我們這支教練員隊員不僅在數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質量上適應河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需要。
(五)建立和完善科研訓練體系。科學技術是發展體育事業,提高運動成績的強大杠桿和物質力量,只有借助科學,體育才能發展和進步。當前,我們一方面要加快體育科技體制改革步伐,合理布局現有科學力量,建立有利于科技與訓練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主管部門的科技意識,加強科技投入,開展體育科技到基層活動使科技人員、科研單位、訓練部門、教練員、運動員都能人盡其責,形成全方位的科研訓練體系。
參考文獻:
[1] 王向宏,李野鵬.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1(05)
[2] 邱宗權,張潔,王國雄.少體校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及對策[J]. 山西體育科技.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