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曄
摘要:聲樂演唱是以聲音為媒介,通過聲音傳情,用歌聲來表達人們內心豐富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聲樂演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會通過高難度的技巧來表現音樂作品,忽視了情感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這樣呈現出的作品缺乏感染力,很難打動觀眾。如何演唱好一部作品,如何更好地表達作品中的情感,本文將從對作品的準確理解、音樂要素的把握、音樂情感的把握三個方面來做簡單論述。
關鍵詞:音樂情感 聲樂演唱 重要性
聲樂演唱是以人聲作為樂器,以聲音作為為媒介,通過聲音來表達人們內心豐富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聲樂演唱,可以宣泄內心的情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在聲樂教學中,我們對學生不能只做演唱技巧的訓練,更應該注重情感表達的訓練,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我們單純的依靠發聲技巧來表現作品,那么呈現出的作品將會缺乏感染力,很難打動觀眾。因此,我們要表現好一部作品,首先應準確理解作品,其次應準確把握音樂要素,最后還應準確把握作品中的音樂情感,這樣才能很好地表達作品中的內涵,再加上嫻熟的演唱技巧,這樣呈現出的作品才會更充滿生機和感情,才能真正的打動觀眾。
一、作品的準確理解
歌唱情感的培養,必須要以正確的演唱技術為基礎,演唱時不僅要發聲,更重要的是要唱情,做到真正的聲情并茂,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的內涵。不同的聲樂作品表達不同的感情,要想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首先要對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正確的分析。
(一)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
唱好一首歌曲的前提是必須要理解這首歌曲創作時所要表達的目的和含義。歌曲是創作者對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思想情感的反映,不同的社會政治文化環境會產生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所以說,我們在理解作品時,一定要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了解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感,這樣才能更加深刻的領會歌曲的內容和思想情感。例如非常有時代特征的歌曲《黃水謠》、《游擊隊歌》、《鐵蹄下的歌女》等等,可以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當時的社會現象。
(二)根據內容要求,合理安排好換氣口
換氣是聲樂演唱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技術方法,它不僅是確保有足夠的氣息來進行演唱,而且是表達歌曲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演唱的多數中國聲樂作品中,旋律線與歌詞基本相一致,演唱起來比較容易掌握。但是對于一些翻譯成中文的外國歌曲,旋律線與歌詞會產生不一致的現象,有些學生因對歌詞掌握不好,經常會在樂句中間去換氣,這樣演唱出的歌曲會產生斷句、不連貫的現象,這就要求演唱者在學習中要充分重視換氣,選擇正確的換氣口。
二、音樂要素的準確把握
要想把一首歌曲很好地呈現出來,音樂要素的把握至關重要,在聲樂教學中,我們可以從音準的把握、節奏的把握、旋律的把握幾方面來進行教授。
(一)音準的把握
音準是聲樂演唱的必備先決條件,是音樂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準確的聽辨能力和演唱能力。在演唱中,音準不單是某個音的把握,而是對整條旋律線的準確把握。所以說,音準的準確把握會直接關系到旋律的美感,這就要求學習者要認真、仔細的掌握好。
(二)節奏的把握
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旋律進行中音階、音符或者音節的長短和強弱等,人們常把節奏比喻為音樂的骨骼,不同的節奏會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象。因此,在演唱歌曲時要認真領會節奏,把握歌曲的節奏律動。在節奏的把握中,以下三種節奏應該多加注意。
1.快慢關系
在演唱時,歌曲的速度要穩定,不能隨意發生變化,在演唱者的心里要有穩定的節奏感。在演唱一些快速歌曲時,要做到快而不搶,否則會影響整首歌曲的節奏。而在演唱一些慢速歌曲時,要做到慢而不拖,否則整首歌曲會顯得比較沉重呆板,從而影響歌曲的表現力。
2.強弱關系
在聲樂作品中,強音大多是抒發激烈情感的,在演唱這些強音的時候,一定不能喊叫,要運用高位置的狀態配合氣息來完成好它。但是很多聲樂作品中強音畢竟只是很少的幾個音,大多數音需要中等音量就可以了,甚至還有一些需要用很弱的聲音來演唱,在演唱比較弱的音時往往會比強音更難掌握,因為在演唱弱音時,歌唱位置和強音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氣息的控制更難掌握。因此我們在表達一些強烈的情感時,弱音往往會比強音更容易打動人。
3.休止符的準確把握
在聲樂作品中,每一個音符、休止符和表情記號都能體現出作曲家內心的真摯情感。休止符雖然表示樂曲要停頓,不發出聲音,但是它的重要性不比任何一個音符差,古人云:“此聲無聲勝有聲。”足見休止符的重要性。
(三)旋律的把握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關系和節奏關系聯系起來的一種音的序列。人們常說“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基礎”。它是體現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一首歌曲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時而低沉婉轉、時而高亢激昂的旋律線條,這些旋律富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聲樂作品中的旋律線條一般分為上行、下行、平行三種,它們在歌曲中經常是混合交替使用的。
1.上行旋律線
上行旋律線有很強的推動力,給人一種情緒飽滿、高漲的感覺,演唱時要求演唱者用較強的音來表現。如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插曲《多來咪》(羅杰其曲)作者在歌曲結束前,旋律發展上安排了三組上行級進,巧妙地使情緒逐步高漲,整個旋律進行有漸強趨勢。
2.下行旋律線
下行旋律線在音樂的表現上較為柔和,旋律漸弱時,情緒逐漸放松緩和,如《我的中國心》,在歌曲結束前幾小節運用了下行級進的方法,使音樂的情緒趨于平和。如果和歌詞配合默契還能表現出低沉、憂傷的情懷,如河北民歌《小白菜》,這首歌曲的旋律以下行為主,配上緩慢的節奏,表達感情質樸而又帶有幾分凄涼。
3.平行旋律線
聲樂作品中,平行旋律線都是有同音反復形成的。它雖然沒有上行的高亢激昂,也沒有下行的低沉婉轉,但這樣的音樂并沒有讓人感到枯燥無味,而是讓人能感受到一種情緒在慢慢積累,蓄勢待發。平行旋律線還被用來表現歡快的情緒,常配以短促的節奏,速度也較快。如《我向黨來唱支歌》(少白詞,樂華曲),多處同音反復的旋律進行,加上明快、活躍的節奏,使音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我們只有準確掌握了音準、節奏、旋律三者的相互協調運用,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才能更加豐富歌曲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音樂情感的把握
古人常說:“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演唱任何一首作品都是一種情感的體現,情在演唱中起主導作用,是聲音的靈魂。一位好的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必定是以情感以及情緒為基礎,將最美麗的聲音呈現出來,使聽眾產生共鳴。
首先應該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思想。在演唱前對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了解作者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意圖,這樣演唱者才能更加完整地表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藝術形象。其次應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格調。每一首作品都是創作者在強烈的情感沖擊下產生的,演唱著要深刻理解其情感格調,這樣才能恰如其分的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再次應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風格。要想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風格,就要求演唱者學習不同流派、不同作曲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各種風格特點,積累各種知識,這樣就可以根據作品的風格,從情感風格上把握好創作者的意圖。
四、結語
演唱者要想較好地演唱好一首作品,除了自身的嗓音條件、文化修養以及學習一定的演唱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作品情感的準確把握,這樣呈現出的作品才會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會真正打動觀眾。
參考文獻:
[1]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