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子
摘 要:自2014年春節滴滴和快的就開始了價格戰,一時之間打車軟件風靡全國,雙方補貼金額達19億元,直到3月雙方漸漸降低價格補貼,打車軟件價格戰才慢慢退燒。然而5月底滴滴剛推出打車紅包活動,乘客通過微信搶紅包成功后即可抵扣車費,6月快的又推出用戶在6月11日到17日之間每使用一次即可返還一張代金券,金額1-10元不等,打一次返一次。
關鍵詞:滴滴;快的;打車軟件;監管
一、興起背景
全國一二線城市普遍存在“打車難”的問題,乘客和出租車司機信息不對稱,一方面,司機更愿意接中長途生意或接順風車生意。另一方面,上下班高峰期打車困難,偏遠地區和夜間打車更難 [1]。因此市場就需要一個集中統一的出租車資源調度平臺,解決乘客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其信息撮合機制可以讓乘客更容易打到車,讓出租車利用率更高,打車軟件便應運而生。
二、發展概況
(一)市場占有。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近百款打車軟件,除了時下最熟知的滴滴和快的,還有搖搖、大黃蜂、打車小秘等等,截止2013年底打車軟件應用累計用戶數將達1800萬,而預計
2014年將增至3000萬。而滴滴打車注冊用戶數最多,日均訂單中,嘀嘀打車份額占46.9%。嘀嘀打車主要占據北京、上海、廣東市場,嘀嘀打車在上海覆蓋用戶是快的打車的3倍,在廣東是快的打車的3.5倍。快的打車在浙江市場領先,快的打車用戶主要集中在杭州[2]。
(二)產業鏈利益相關分析。打車軟件與乘客的關系:主要是幫助有出行需求的乘客快速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出租車,促成用車交易。乘客可以免費使用,如果乘客加價服務的獲利方也是司機,應用運營商不參與分成。
與電召平臺的關系:簡單的來說就是以競爭促合作的關系。以北京為例,《細則》頒布后,手機打車運營商獲得授權許可,接入行業統一電召服務平臺。同時與本地電召平臺合作,綁定服務、聯合調派。
與出租車公司的關系:打車軟件與出租車公司是既合作又競爭的。一方面打車應用運營商通過與出租車公司合作快速開拓司機市場,幫助司機提高運營效率。另一方面,規模較大的出租車公司自行開發打車應用,對第三方打車應用構成一定威脅,而司機仍保有選擇權。
與司機的關系:打車軟件通過實時定位,將周圍乘客用車需求推送給司機,幫助司機提高運營效率,增加收入。司機可以免費使用,此外為快速占領市場,打車軟件會對司機開展豐厚的獎勵活動。
三、產生影響
(一)積極作用。(1)打車更便捷。目前,在很多城市出租車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尤其是高峰期,很多城市黑車橫行,嚴重影響公共安全和市場秩序,在打車需求不大時,出租車司機采用“掃大街”的方式尋找客人,效率低下且成效甚微。而打車軟件的出現,乘客不僅可方便快捷的打到車輛還可享受互聯網時代的便利,直接在線支付,并可對出租車司機的服務進行評價,更加方便。(2)規范市場。打車軟件的出現使得打車更方便快捷,乘客就會減少對黑車的需求,有利于抑制黑車市場的發展。
(二)消極作用。(1)安全隱患。在打車軟件出現之前司機會選擇聽廣播,而現在卻迷失在搶單之中,很多司機都配置了至少兩臺手機,分別安裝了“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甚至還在車上安裝了移動無線Wifi,以便最快速度搶到單。在行車途中,注意力也完全被兩個打車軟件吸引,對于路上緊急狀況的反應也相對遲緩,行車安全非常堪憂。(2)權益糾紛打車軟件的出現使得司機拒載有了正當理由,同時對于一些大齡乘客和大齡司機來說都是不公平的。甚至出現司機不加小費不愿出車的情況,相較沒有小費或小費較少的短途,司機更愿意接長途線路及有小費的單子。以往乘客與司機發生矛盾可以與出租車公司直接交涉,而如今多出了打車軟件使得其中的監管和權益糾紛更加復雜。
四、政府反應
(一)交通部。2014年5月27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指出,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當加強出租汽車電召服務的統一接入和管理,逐步實現人工電話召車、手機軟件召車、網絡約車等召車需求信息,通過統一的城市出租汽車電召服務平臺運轉,并推送至統一車載終端播報。
(二)其他政府部門。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蘇州市和濟南市都發布了相關行政命令,通過不同方式叫停或限制打車軟件的使用,并逐步將打車軟件與出租車公司相關措施相協調,最大限度的減少打車軟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五、利益相關主體的未來發展建議
(一)打車軟件公司突圍建議。(1)在信用體系的建立方面。可以借鑒已有的淘寶模式,比如在打車軟件中內置退貨運費險的保險產品來應對乘客單方面爽約問題,通過讓司機和乘客互評的形式來篩選信譽高的司機,引導平臺形成互信友善的氛圍,從而提高司機的服務質量和客戶的滿意度。(2)在安全隱患方面。打車軟件可以嘗試與交通廣播的合作,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一種是把自己的打車信息嵌入交通廣播的大氣電波中,另一種方式是把電臺的節目嵌入打車軟件的音頻流,這就需要打車軟件公司與電臺廣播公司的通力合作和技術革新。
(二)出租車公司運營模式。出租車公司電調平臺與打車軟件之間的技術對接,這樣對接成功后出租車司機通過打車軟件接單后,“空車”頂燈就將由公司電調平臺統一調整為“電調”,司機的服務自然將受到出租車公司的管理。當大型打車軟件滴滴、快的等通過這種方式加入“正規軍”,一些規模較小發展還不成熟的小型打車軟件將面臨“退市”,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三)政府監管。打車軟件是在智能手機普及背景下,迎合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的要求而產生的,它的出現對市場來說有存在的合理性。市場競爭是自由開放的,IT行業的開發者迎合市場需求開發出類似的打車軟件并不違反市場競爭規則,市場自由化而可能帶來的無序及惡意競爭才應由政府出手干預,因此,叫停打車軟件并不能真正解決行業無序競爭等不良現象。
打車軟件中一般都設置有加價功能,加價從5元到幾十元不等,甚至更高,備受爭議。出租車行業屬于社會公用事業,按照《價格法》的規定,應依法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出租車服務收費標準的制定或變更需要經過聽證,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征求乘客、出租車公司和行業協會等各方面的意見,論證價格變更的必要性、可行性。政府部門可以建議打車軟件設置加價的上限,不能隨意加價,擾亂市場秩序。
根據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的均屬違法行為,特別是出租汽車作為運營車輛,在行車過程中使用手機搶單、接單是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但交管部門也不能因此勒令司機卸載這些軟件,可以借鑒國外的打車軟件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方式,就是出租汽車只能在停車狀態下搶單,車輛運動時軟件界面呈無法操作的灰色,政府部門應當引導其進行改制革新,以保證乘車的安全問題。
無論如何,打車軟件都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其必然存在一些自身的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叫停、卸載,而是有效的監管和不斷的創新,適應社會的需求,這樣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艾瑞咨詢集團. 中國手機應用市場研究報告[R]. 艾瑞咨詢集團:艾瑞咨詢集團, 2014.
[2] 付迪西. 打車軟件被叫停背后:考驗監管智慧 [J]. 重慶商報, 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