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棟,洪夢琳,商桑
(1.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市102209;2.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市102206)
電力供應事關國計民生,電網企業科學規劃電網規模,合理開展電網建設,不斷優化電網資產配置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影響。有效的資產管理工作是保障電網科學、有序發展,經濟可靠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電網企業的資產配置能力和運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開展電網實物資產管理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隨著用戶對電能質量及可靠性要求的不斷提升,建設更加安全、可靠、環保、經濟的電力系統已成為全球電力行業的共同目標[1]。電力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大量涌入電網規劃、建設與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使得電網資產種類激增,總量龐大[2-3]。因此,針對電網實物資產構建一套科學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實現由“設備管理”到“資產管理”的轉變,成為電網公司資產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我國電網企業在實物資產管理方面已開展了較多細致的工作[4-7],但隨著設備資產不斷投入,在役資產日益增多,難以對實物資產的整體狀況及外部發展趨勢,進行實時有效的動態監控;對實物資產健康水平缺乏定量的數據分析;對實物資產退出的總體情況和退出原因欠缺系統的統計支撐。資產評價作為資產管理的首要環節,其評價結果的科學性[8-9]、完整性、及時性將對后繼資產管理的水平和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本文針對電網實物資產管理的特點,從資產全壽命管理與資產墻預測理論出發,構建包含規模結構分析、健康水平分析、利用效率分析、報廢退役分析這4個維度的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以便對實物資產的現狀進行科學、全面、客觀評價,在現有資產墻的基礎上,結合資產平均使用壽命預測資產技改規模,結合設備浴盆曲線預測資產檢修規模,以實現在不同的未來假設場景下對技改檢修資金壓力預測。
本文在對電網實物資產進行特性分析的基礎上,研究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及其對資產管理的指導價值,結合資產墻模型預測對基期數據的要求,針對資產管理策略中核心的資產評價問題,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思路,對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與研究。
依據《國家電網公司固定資產目錄》規定,電網實物資產可分為包含輸電線路、變電設備、配電線路及設備、用電計量設備、通信線路及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信息設備及儀器儀表、運輸設備、房屋、建筑物在內的共計15個類別,上千種設備。因此,在構建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必須重視電網實物資產自身特性,以實現有的放矢的評價與管理。電網實物資產的特性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資產類型多樣。電網實物資產涉及輸電、變電、配電、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與專業,針對跨行業的設備資產需要逐級細分,同時,隨著“十二五”智能電網建設的迅猛推進,新技術、新產品將大量應用,資產種類也將隨之不斷增加。
(2)整體規模龐大。一方面電網實物資產價值規模龐大,在電網企業總資產中所占比重較大,對企業運營管理及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另一方面電網實物資產技術規模龐大,設備地域分布具有分散性特點。
(3)更新速度較快。電網實物資產作為支撐電力商品供應的基本載體,在建設更加安全、可靠、環保、經濟電網的背景下,針對其可靠性、智能性、效益性要求不斷提升,電網實物資產更新換代速度較快,資產從投產運行到退役報廢之間各個階段的聯系更加密切。
1.2.1 資產全壽命管理理論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lifecycleasset management,LCAM)起源于全周期成本管理,以資產為管理對象,以實現企業總體目標為宗旨,以建立一體化的信息平臺為主要手段,統籌考慮,系統優化資產生命周期內各個環節,即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行、檢修、技改、報廢的全過程[10-11],在滿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資產全壽命周期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最優結合,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其基本模型為LCC=CI+CO+CM+CF+CD,模型中的LCC為全生命周期成本,CI為投入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及建設成本),CO為運行成本,CM為維護成本,CF為故障成本,CD為廢棄成本。
1.2.2 資產墻模型
資產墻(asset wall,AW)模型是時間序列預測法的一種應用,將歷史數據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成為時間序列,然后分析其隨時間的變化趨勢進行外推的定量預測方法。應用資產墻模型對資產周期預測示例如圖1所示。

圖1 資產墻預測示例Fig.1 Sample of assets wall forecast
資產墻表現了在運資產在歷史上不同年份投運的規模量,規模量可以用價值規模(原值、凈值)或技術規模(數量、容量、長度)表示。公司整體資產墻可以基于各單類資產墻疊加而成。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及電力公司資產的特殊性,國內外電力公司資產往往具備資產墻的特征,可以應用資產墻模型實現對設備運維、資產更迭及公司運營壓力的預測。
在構建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3項原則。
(1)科學性原則。指標設計需理論合理,又能反映評價對象的客觀實際情況,使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在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上嚴謹、合理,抓住評價對象的實質。
(2)系統性原則。以較少的指標(數量較少,層次較少)較全面、系統地反映評價對象的內容,并在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中統籌兼顧各方面的關系。
(3)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是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一,指標要簡化,方法要簡便;第二,數據要易于獲取;第三,整體操作要規范;第四,要嚴格控制數據的準確性。
本文參照國際資產管理標準 PAS55[12],綜合考慮電網實物資產的特殊屬性,遵循資產全壽命管理理論,將資產從采購決策到后期運維、退役報廢等諸多環節納入評價范圍,確定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基本框架Fig.2 Basic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id physical assets
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包含3個部分,即評價內容、分析口徑、分析主線。
評價內容確定了設計評價指標的4個維度:即規模結構分析、健康水平分析、利用效率分析、報廢退役分析。其中,規模結構分析又細分為存量分析、增量分析及凈值分析;健康水平分析又細分為運行狀態分析、設備缺陷分析和強迫停運分析;利用效率分析又細分為資產閑置分析、負載水平分析及電能質量分析;報廢退役分析又細分為報廢規模分析、處置回收分析和報廢成因分析。
分析口徑確定了分析評價指標的2個角度:即價值分析與技術分析。其中,價值分析即為從貨幣化角度對資產的價值量進行衡量與評判;技術分析即為從數量化角度對資產的技術量進行衡量與評判。
分析主線確定了評價指標體系的一條主線,即實物資產役齡。規模結構中的年齡結構分析、健康水平與役齡長短形成“浴盆曲線”、利用效率與役齡長短之間的近似線性關系以及資產退役報廢年限等均與資產役齡存在聯系,可以通過資產役齡在4個維度之間形成縱向關聯關系,為電網實物資產綜合評價階段的系統有機性分析提供關聯點。

圖3 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Fig.3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id physical assets
根據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思路,構建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如圖3所示。
規模結構指標,是指對電網實物資產的存量、增量從價值規模和技術規模口徑進行分析,能夠反映企業擁有資產的數量以及質量。通過對實物資產進行規模結構分析,一方面可以“摸清家底”,掌握企業存量資產凈值規模、原值規模及技術規模的總額及結構;另一方面可以掌握資產的增長狀況及年齡結構,為企業預測技改大修和資產更新的年度投入提供依據。
選取資產原值規模、資產成新率、單位資產原值、役齡15年以上資產原值、進入改造周期的資產數量這5項指標,對電網企業實物資產存量、增量以及當期凈值實施分析與評價。
(1)資產原值規模。它是企業當期期末實物資產原值之和的絕對值。反映企業所擁有實物資產在購置或新建時點的資本化價值,表明企業可支配的資產價值原值總額,是評價電網實物資產規模結構的基礎性指標。本研究中建議資產原值規模取自ERPAM及ERP-PM模塊,評價對象為電壓等級為35kV及以上的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2)資產成新率。它又稱“資產凈值率”或“有用系數”,是企業當期期末實物資產凈值同實物資產原值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實物資產在價值層面的新舊程度,體現企業實物資產更新速度的快慢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與資產原值規模結合,可表明當前時點企業所擁有實物資產的凈值。該指標高,表明企業實物資產比較新,對擴大再生產的準備比較充足,發展的潛力較大。本研究中建議資產凈值及原值取自SAP-AM模塊,評價對象為電壓等級為35kV及以上的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3)單位資產原值。它是企業當期期末實物資產原值與當期期末實物資產數量的比值。反映某類資產購入或自建的價值均值,提供不同類型、不同地域、不同電壓等級電網實物資產的價值分布。與資產原值規模結合,可表明當前時點企業所擁有實物資產的技術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驗證資產原值與資產數量的完整性、合理性。
鑒于電網企業資產現狀特點,針對主變等設備,選擇按電壓等級計算單位容量主變原值;針對輸電線路以及配電線路,選擇按電壓等級計算其單位km線路原值。本研究中建議資產原值取自ERP-AM及ERP-PM模塊,評價對象為電壓等級為35kV及以上的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4)役齡>15年資產原值占比。它是企業當期期末在役的輸、變、配資產中,役齡超過15年的資產原值占企業實物資產原值的比例。反映企業在役的輸、變、配資產中老舊資產的價值比例,與資產原值規模結合,可確定企業役齡超過15年的輸、變、配資產原值規模,進而間接反映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面臨改造、替換的資產價值。本研究中建議資產原值取自ERP-AM模塊,評價對象為役齡>15年的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5)進入改造周期的資產數量。它是企業根據資產墻模型實施預測得出的將要進入改造周期的資產數量的絕對值,反映企業在未來改造周期內需要重點關注或改造更新的資產數量規模。
與價值規模比較,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中應用數量絕對值,可以規避企業資金需求預測過程中由于市場整體價格變動所造成的價格偏離現象。由于電網實物資產的建設、運營周期較長,在購置或自建時設備市場價格一般處于較低水平,在資產進入改造周期后,若應用價值規模進行表示,則會產生在市場價值變動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資產歷史價值不能在現有價格水平下進行較為準確合理的資金預測,影響企業資源配置與資金需求決策。本研究中建議資產原值取PMS模塊,評價對象為役齡>15年的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健康水平指標,是指對電網實物資產的運行狀態、設備缺陷以及強迫停運情況進行分析,能夠反映電網資產的運行狀態及電網整體的可靠水平。通過對實物資產進行健康水平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現役設備的健康水平,為有針對性的制定在役資產維護、檢修計劃和措施,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提供決策依據;另一方面可以掌握設備發生缺陷及強迫停運的根源,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中技術層面的全過程監控,總結設備役齡與其健康狀態的曲線關系,支撐企業遠期運維壓力預測與資產配置。
選取正常狀態占比、設備缺陷比率、強迫停運比率三項指標,對電網企業實物資產運行狀態、設備缺陷、強迫停運情況實施分析與評價。
(1)正常狀態占比。它是企業當年狀態評價結果為正常的設備總數與當年該設備類型總數的比值。反映電網企業設備運行的安全穩定水平及供電能力的平穩可靠程度,企業可根據狀態評價結果制定設備狀態檢修及電力調度策略。本研究中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取PMS狀態檢修管理模塊的狀態評價明細數據進行分析,以當年該設備最后一次狀態評價結果為準,暫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可以不必取狀態檢修明細數據,以各單位電科院每年發布的設備狀態評價結果為準。狀態評價的對象是35kV及以上輸變電十九大類設備。

(2)設備缺陷比率。它是企業相同役齡的設備在當年發生的缺陷次數與此役齡設備總數的比值。反映某類設備的健康程度,將設備缺陷率與設備役齡相結合,可以探索設備缺陷發生的規律,為企業預測運維資金需求提供依據。本研究中缺陷次數取自PMS缺陷管理模塊,缺陷率的對象是狀態評價的十九大類設備,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強迫停運比率的單位:次/(百臺·年)。
利用效率指標,是指對電網實物資產在全壽命周期各階段的分布情況,及其處于運行階段實物資產的運行效率進行分析,能夠反映企業資產的周轉能力和運行水平。通過對實物資產進行利用效率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資產整體利用狀況及單體運行效率,對其中低效甚至無效利用的部分進行細化分析,為探索資產配置優化途徑和提升資產管理效率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可以分析電網效率與電能可靠之間的平衡關系,為電網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保障電能可靠的基礎上,持續優化電網結構、實現電網經濟綠色運行提供技術參考。
選取資產閑置率、年均負載率、電能質量三項指標進行分析,對電網企業實物資產整體利用狀況、單體運行效率及提供電能可靠程度實施分析與評價。
(1)資產閑置率。它是企業當期期末閑置資產原值與期末在役資產原值的比值。反映企業資產的整體利用狀況,為優化資產結構、高效利用資產提供決策依據。本研究中定義閑置資產是指已停用1年以上,且不需用的,或者是已被新購置具有同類用途資產替代的資產,建議資產狀態與資產原值取自SAP-AM模塊,評價對象為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設備缺陷比率的單位:次/(百臺·年)。
(3)強迫停運比率。它是企業當年某設備強迫停運次數與當年某設備總數的比值。反映設備的可靠性水平,通過長期大數據量的統計可以掌握設備強停的波動情況。本研究中設備數量取自PMS設備臺賬,研究對象為110kV及以上五大類資產,且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建議指標分析時間跨度為10年。
(2)年均負載率。它是指針對變電站計算的單站平均負載率。由于目前實際應用中采用N-1規則負載,尚未能對單臺主變平均負載率進行直接統計分析,因此根據管理需求,單站年平均負載率為需要綜合考慮單站主變全年平均有功電量、單站主變全年平均可用時間、單站主變平均額定容量以及功率因數。將年均負載率與最高負載結合進行負載分析,可以實現對電網的安全性水平及經濟性水平的評價。而主變負載與主變役齡相結合,能進一步為優化電網負荷提供決策依據。本研究中建議年均負載情況由調度直接提供,缺失部分由PMS系統取數補充,評價對象為35kV及以上主變,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3)供電可靠性。它是企業為用戶持續提供合格可靠電能的能力和程度。反映電網企業對國民經濟電能需求的滿足程度,可應用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用戶平均停電次數、用戶平均停電時間進行量化衡量。供電可靠性的提升必然依賴于技術的改進、設備的維護以及合理的備用資產,在電網負荷穩定正常的情況下,將會造成資產閑置能量成本與效率成本的增多。然而電網企業的特殊屬性決定其應以社會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目標,預留一定程度的供電能力,并自行消納由此產生的多余閑置能量成本與效率成本,因此,電網企業在評價實物資產利用效率時,需要在保證供電可靠性的基礎上追求資產效率的有效提升。
退役報廢指標,是指對電網實物資產中退役報廢資產的價值規模水平、處置回收情況以及退役報廢成因進行分析,能夠反映企業退役報廢資產的規模水平及合理程度。通過對實物資產進行退役報廢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企業現有資產的退役報廢狀況,預測企業資產更新規模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評價企業資產退役報廢的合理程度,為企業優化設備選型標準、改善資產退役策略以及提升資產管理水平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依據。
選取報廢資產原值占比、報廢資產成新率、報廢資產處置回收率、資產退役報廢成因四項指標,對電網企業實物資產報廢規模、處置回收效率以及報廢成因實施分析與評價。
(1)報廢資產原值占比。它是企業當期期末報廢資產原值與期末實物資產原值的比值。反映企業報廢資產的整體規模情況,占比越高,報廢資產規模越大,對保持企業下期經濟穩定運行的資產周轉壓力越大。本研究中建議資產原值取自ERP-AM模塊,評價對象為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2)報廢資產成新率。它是企業期末報廢資產凈值與期末報廢資產原值的比值。反映企業報廢資產的新舊程度,成新率越高,報廢資產整體越新,越有可能存在不合理報廢的情況。本研究中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取報廢資產明細數據進行分析,暫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可參考財務數據,評價對象為公司十大類實物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3)報廢資產處置回收率。它是企業當年報廢資產處置回收現值與期末報廢資產原值的比值。反映企業報廢資產的回收再利用程度,處置回收率越高,報廢資產的回收利用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當年報廢資產處置回收現值取自物資部數據,期末報廢資產原值取自SAP-AM模塊,評價對象為退役報廢資產,代管資產不納入統計。
(4)資產報廢成因。它是針對企業當年報廢資產的成因進行分析。電網實物資產的報廢成因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是設備常規報廢,即由于設備達到設計年限、失去生產能力等原因造成的自然退役報廢,另一方面是設備非常規報廢,即由于設備質量、技術更新、電網規劃等原因形成的設備提前退役報廢。具體可劃分為一是設備運行達到設計年限,失去生產能力;二是設備自然磨損嚴重,無法修復或可修復但修復費用過大;三是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運行;四是技術落后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五是污染嚴重,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六是進口設備,無零配件供應修復;七是因電網規劃導致強制報廢;八是因城市規劃或發展需要導致強制報廢。
(1)針對電網實物資產類型多樣、電壓等級復雜、設備持續運行等特殊屬性,構建電網實物資產評價指標體系,設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評價指標,確保各個評價維度有機融合形成有機整體,對電網企業實物資產開展科學分析與客觀評價。
(2)應用資產全壽命管理理論,綜合考慮電網實物資產的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行、檢修、技改、報廢等各個環節,設立規模結構、健康水平、利用效率、報廢退役四個維度對電網實物資產進行評價,促進資產管理決策從定性向定量的轉化,實現資產管理中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之間的統籌優化。
(3)引入資產墻模型,以動態滾動的指標取代靜態單一的指標進行考量,在評價現有資產的基礎上,對未來資產的更迭速度與更新規模進行預測,對公司實物資產運營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異動和問題進行監測及預警,防范運維及財務風險,提升供電可靠性水平,推動電網企業資產管理精益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1]梁敏杰,牛海燕.電網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建設研究[J].會計之友,2012(12):29-31.
[2]李彩萍,李金鵬,岳超源.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價指標構建關鍵因素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252-255.
[3]修曉青,李建,林惠東.用于電網削峰填谷的儲能系統容量配置及經濟性評估[J].電力建設,2013,34(2):1-5.
[4]沈力,滕樂天,徐宛容.用于衡量資產管理實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J].華東電力,2010(3):432-435.
[5]王積謙.淺談資產全壽命管理下的工資、大修成本管理[J].會計之友,2011(36):102-103.
[6]宋伶俐,鄧長虹,吳耀文,等.基于相關性分析法的電網設備運行效率評價指標[J].中國電力,2012,45(9):85-90.
[7]徐宛容.資產報廢及退役設備再利用的LCM實踐[J].上海電力,2009(6):503-507.
[8]余炳文,姜云鵬.資產評估理論框架體系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2):34-39.
[9]王偉,言午.堅持電力資產評估的科學性原則[J].電力建設,2002,23(9):5-7.
[10]國網能源研究院.國家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框架體系[R].北京:國網能源研究院,2009.
[11]滕樂天,陳紅兵,王怡風,等.LCC在設備采購中的應用實踐[J].華東電力,2007,35(10):27-29.
[12]徐宛容.國際固定資產管理標準:PAS55剖析[J].中國設備工程,201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