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存 趙云 楊旭等
摘要:通過小區試驗對山寧17大豆新品種的根瘤菌拌種與施肥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追施可獲得較高產量,且在接種根瘤菌及磷鉀肥相同的情況下,每666.7m2花期追施尿素3.75 kg的大豆產量最高,比對照(666.7m2基施尿素5 kg)增產5.33%,并優于等量緩釋氮肥基施的效果。
關鍵詞:山寧17;根瘤菌;氮肥;施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106.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7-0094-03
AbstractThe techniques of dressing seeds with rhizobium and fertilization for new soybean variety Shanning 17 were studied by pl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topdres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contributed to obtaining higher yiel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fertilizing with the sam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topdressing 3.7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t flowering stage had the highest soybean yield, which increased by 5.33%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basal applying 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asal applying same amount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Key wordsShanning 17; Rhizobium;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ique
山寧17由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2013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魯農審2013022號)。該品種具有優質高產、熟期適中、適應性廣等特點[1],在生產中有著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大豆與根瘤菌共生體固氮能力很強[2],接種根瘤菌,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中化肥使用量,對改善土壤結構、降低成本,從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應用大豆根瘤菌劑拌種可以增加大豆的根瘤數量和重量,改善大豆根系發育,提高大豆的結瘤固氮能力[4]。根瘤固氮可提供大豆所需氮量的1/3~1/2,根瘤菌拌種能有效提高大豆產量[3,5]。李成等[6]研究表明,接種根瘤菌、施用一定數量的氮肥,對提高大豆產量關系密切。為提高單產、降低成本,課題組于2013年進行了山寧17根瘤菌劑拌種與施肥技術研究,以探索適合該品種的高產配套施肥技術。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6月中旬至10月初在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地進行。試驗地位于北緯35°27′15″,東經116°35′11″,地勢平坦,利于排灌。土質為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02%,堿解氮62.0 mg/kg,速效磷42 mg/kg,速效鉀95.1 mg/kg,前茬作物為小麥。
1.2供試材料
供試大豆品種為山寧17;根瘤菌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5038(慢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3(費氏中華根瘤菌),菌液濃度為109 cfu/mL;尿素(N≥46%)、重過磷酸鈣(P2O5≥46%)、氯化鉀(K2O 62%)、緩釋氮肥(速效氮和緩釋氮含量42%)為市售。
1.3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具體見表1。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24 m2。每處理666.7m2均基施重過磷酸鈣5 kg、氯化鉀5 kg。每小區種植8行大豆,行距50 cm,666.7m2留苗1.3萬株。小麥收獲后滅茬整地,人工拉耬播種。
大豆收獲后每處理取相連10株室內考種。考種項目為株高、低莢高、有效分枝數、主莖節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等,全區收獲計產。
3討論與結論
已有研究表明,初花期追施尿素大豆產量及效益均高于基施[7]。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生物固氮是一種零污染、零消耗的自然生理特性[8],大豆根瘤菌的應用在節能增效、綠色環保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氮肥施入和接種根瘤菌能促使大豆產量構成因子提高[9] ,在大豆開花期或種子形成始期追施氮肥,能顯著增加大豆單株莢數[10] ,在接種根瘤菌的條件下,過量施用氮肥可造成根瘤數目的減少和產量的降低[11] 。本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果。在大豆產量水平不降低的情況下,接種根瘤菌可以減少氮肥用量,還可有效地提高產量;接種根瘤菌,等量氮肥花期追施與緩釋氮肥基施相比,追施使單株莢數、單株粒數和產量均有一定提高。
在本研究中,處理2~5的底莢高均比對照高,是否能說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減施可以增加底莢高這一結論,在此作一下討論分析。2013年 8月上中旬高溫干旱,此時正為該品種始花盛花時期,很不利于大豆的開花結莢,始花時開花的幾個節間空節現象嚴重,中后期適宜條件下基部節間出現了二次開花結莢現象,使底莢高降低。而接種根瘤菌的處理底莢高較高,說明其空節現象及基部節間二次開花結莢較輕,進一步說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適當減施能夠提高該品種在開花期間對高溫干旱等不良氣候的耐性或抗性,而在一般年份下,不能得出接種根瘤菌與氮肥減施可以增加底莢高這一結論。
參考文獻:
[1]周延爭, 周靜, 付貴陽,等. 夏大豆新品種山寧17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 2014, 46(1):122-123.
[2]金曉梅,Синеговская В Т,趙念力.根瘤菌、微肥和作物生長調節劑對大豆氮磷鉀積累和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學,2009,28(4): 751-754.
[3]管鳳貞, 邱宏端, 陳濟琛,等. 根瘤菌菌劑的研究與開發現狀[J]. 生態學雜志, 2012, 31(3):755-759.
[4]岳萍, 尚秀菊. 根瘤菌劑在大豆上應用效果[J]. 現代化農業, 2013(5):13-14.
[5]王慶勝. 根瘤菌對大豆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10, 22(9):138,147.
[6]李成, 劉永宏, 劉琦,等. 大豆根瘤菌應用與氮肥施用技術試驗研究初探[J]. 陜西農業科學, 2013(5):86-88.
[7]彭志祥, 牛爽, 王永剛. 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對大豆產量的影響[J]. 現代化農業, 2013(6):15-16.
[8]趙葉舟, 王浩銘, 汪自強.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3, 30(4):7-12.
[9]程鵬, 王金生, 劉麗君,等. 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對大豆生長結瘤及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技, 2013(1):17-20,25.
[10]甘銀波, 陳靜, Ineke Stulen. 大豆不同生長階段施用氮肥對生長、結瘤及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學, 1997,16(2):125-130.
[11]李繼存,趙云,趙恩海,等.根瘤菌拌種對大豆主要性狀及其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1(7):92-93.endprint
摘要:通過小區試驗對山寧17大豆新品種的根瘤菌拌種與施肥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追施可獲得較高產量,且在接種根瘤菌及磷鉀肥相同的情況下,每666.7m2花期追施尿素3.75 kg的大豆產量最高,比對照(666.7m2基施尿素5 kg)增產5.33%,并優于等量緩釋氮肥基施的效果。
關鍵詞:山寧17;根瘤菌;氮肥;施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106.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7-0094-03
AbstractThe techniques of dressing seeds with rhizobium and fertilization for new soybean variety Shanning 17 were studied by pl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topdres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contributed to obtaining higher yiel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fertilizing with the sam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topdressing 3.7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t flowering stage had the highest soybean yield, which increased by 5.33%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basal applying 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asal applying same amount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Key wordsShanning 17; Rhizobium;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ique
山寧17由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2013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魯農審2013022號)。該品種具有優質高產、熟期適中、適應性廣等特點[1],在生產中有著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大豆與根瘤菌共生體固氮能力很強[2],接種根瘤菌,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中化肥使用量,對改善土壤結構、降低成本,從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應用大豆根瘤菌劑拌種可以增加大豆的根瘤數量和重量,改善大豆根系發育,提高大豆的結瘤固氮能力[4]。根瘤固氮可提供大豆所需氮量的1/3~1/2,根瘤菌拌種能有效提高大豆產量[3,5]。李成等[6]研究表明,接種根瘤菌、施用一定數量的氮肥,對提高大豆產量關系密切。為提高單產、降低成本,課題組于2013年進行了山寧17根瘤菌劑拌種與施肥技術研究,以探索適合該品種的高產配套施肥技術。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6月中旬至10月初在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地進行。試驗地位于北緯35°27′15″,東經116°35′11″,地勢平坦,利于排灌。土質為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02%,堿解氮62.0 mg/kg,速效磷42 mg/kg,速效鉀95.1 mg/kg,前茬作物為小麥。
1.2供試材料
供試大豆品種為山寧17;根瘤菌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5038(慢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3(費氏中華根瘤菌),菌液濃度為109 cfu/mL;尿素(N≥46%)、重過磷酸鈣(P2O5≥46%)、氯化鉀(K2O 62%)、緩釋氮肥(速效氮和緩釋氮含量42%)為市售。
1.3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具體見表1。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24 m2。每處理666.7m2均基施重過磷酸鈣5 kg、氯化鉀5 kg。每小區種植8行大豆,行距50 cm,666.7m2留苗1.3萬株。小麥收獲后滅茬整地,人工拉耬播種。
大豆收獲后每處理取相連10株室內考種。考種項目為株高、低莢高、有效分枝數、主莖節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等,全區收獲計產。
3討論與結論
已有研究表明,初花期追施尿素大豆產量及效益均高于基施[7]。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生物固氮是一種零污染、零消耗的自然生理特性[8],大豆根瘤菌的應用在節能增效、綠色環保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氮肥施入和接種根瘤菌能促使大豆產量構成因子提高[9] ,在大豆開花期或種子形成始期追施氮肥,能顯著增加大豆單株莢數[10] ,在接種根瘤菌的條件下,過量施用氮肥可造成根瘤數目的減少和產量的降低[11] 。本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果。在大豆產量水平不降低的情況下,接種根瘤菌可以減少氮肥用量,還可有效地提高產量;接種根瘤菌,等量氮肥花期追施與緩釋氮肥基施相比,追施使單株莢數、單株粒數和產量均有一定提高。
在本研究中,處理2~5的底莢高均比對照高,是否能說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減施可以增加底莢高這一結論,在此作一下討論分析。2013年 8月上中旬高溫干旱,此時正為該品種始花盛花時期,很不利于大豆的開花結莢,始花時開花的幾個節間空節現象嚴重,中后期適宜條件下基部節間出現了二次開花結莢現象,使底莢高降低。而接種根瘤菌的處理底莢高較高,說明其空節現象及基部節間二次開花結莢較輕,進一步說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適當減施能夠提高該品種在開花期間對高溫干旱等不良氣候的耐性或抗性,而在一般年份下,不能得出接種根瘤菌與氮肥減施可以增加底莢高這一結論。
參考文獻:
[1]周延爭, 周靜, 付貴陽,等. 夏大豆新品種山寧17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 2014, 46(1):122-123.
[2]金曉梅,Синеговская В Т,趙念力.根瘤菌、微肥和作物生長調節劑對大豆氮磷鉀積累和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學,2009,28(4): 751-754.
[3]管鳳貞, 邱宏端, 陳濟琛,等. 根瘤菌菌劑的研究與開發現狀[J]. 生態學雜志, 2012, 31(3):755-759.
[4]岳萍, 尚秀菊. 根瘤菌劑在大豆上應用效果[J]. 現代化農業, 2013(5):13-14.
[5]王慶勝. 根瘤菌對大豆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10, 22(9):138,147.
[6]李成, 劉永宏, 劉琦,等. 大豆根瘤菌應用與氮肥施用技術試驗研究初探[J]. 陜西農業科學, 2013(5):86-88.
[7]彭志祥, 牛爽, 王永剛. 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對大豆產量的影響[J]. 現代化農業, 2013(6):15-16.
[8]趙葉舟, 王浩銘, 汪自強.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3, 30(4):7-12.
[9]程鵬, 王金生, 劉麗君,等. 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對大豆生長結瘤及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技, 2013(1):17-20,25.
[10]甘銀波, 陳靜, Ineke Stulen. 大豆不同生長階段施用氮肥對生長、結瘤及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學, 1997,16(2):125-130.
[11]李繼存,趙云,趙恩海,等.根瘤菌拌種對大豆主要性狀及其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1(7):92-93.endprint
摘要:通過小區試驗對山寧17大豆新品種的根瘤菌拌種與施肥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追施可獲得較高產量,且在接種根瘤菌及磷鉀肥相同的情況下,每666.7m2花期追施尿素3.75 kg的大豆產量最高,比對照(666.7m2基施尿素5 kg)增產5.33%,并優于等量緩釋氮肥基施的效果。
關鍵詞:山寧17;根瘤菌;氮肥;施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106.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7-0094-03
AbstractThe techniques of dressing seeds with rhizobium and fertilization for new soybean variety Shanning 17 were studied by pl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topdres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contributed to obtaining higher yiel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fertilizing with the sam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topdressing 3.7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t flowering stage had the highest soybean yield, which increased by 5.33%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basal applying 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asal applying same amount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Key wordsShanning 17; Rhizobium;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ique
山寧17由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2013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魯農審2013022號)。該品種具有優質高產、熟期適中、適應性廣等特點[1],在生產中有著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大豆與根瘤菌共生體固氮能力很強[2],接種根瘤菌,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中化肥使用量,對改善土壤結構、降低成本,從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應用大豆根瘤菌劑拌種可以增加大豆的根瘤數量和重量,改善大豆根系發育,提高大豆的結瘤固氮能力[4]。根瘤固氮可提供大豆所需氮量的1/3~1/2,根瘤菌拌種能有效提高大豆產量[3,5]。李成等[6]研究表明,接種根瘤菌、施用一定數量的氮肥,對提高大豆產量關系密切。為提高單產、降低成本,課題組于2013年進行了山寧17根瘤菌劑拌種與施肥技術研究,以探索適合該品種的高產配套施肥技術。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6月中旬至10月初在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地進行。試驗地位于北緯35°27′15″,東經116°35′11″,地勢平坦,利于排灌。土質為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02%,堿解氮62.0 mg/kg,速效磷42 mg/kg,速效鉀95.1 mg/kg,前茬作物為小麥。
1.2供試材料
供試大豆品種為山寧17;根瘤菌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5038(慢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3(費氏中華根瘤菌),菌液濃度為109 cfu/mL;尿素(N≥46%)、重過磷酸鈣(P2O5≥46%)、氯化鉀(K2O 62%)、緩釋氮肥(速效氮和緩釋氮含量42%)為市售。
1.3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具體見表1。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24 m2。每處理666.7m2均基施重過磷酸鈣5 kg、氯化鉀5 kg。每小區種植8行大豆,行距50 cm,666.7m2留苗1.3萬株。小麥收獲后滅茬整地,人工拉耬播種。
大豆收獲后每處理取相連10株室內考種。考種項目為株高、低莢高、有效分枝數、主莖節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等,全區收獲計產。
3討論與結論
已有研究表明,初花期追施尿素大豆產量及效益均高于基施[7]。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生物固氮是一種零污染、零消耗的自然生理特性[8],大豆根瘤菌的應用在節能增效、綠色環保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氮肥施入和接種根瘤菌能促使大豆產量構成因子提高[9] ,在大豆開花期或種子形成始期追施氮肥,能顯著增加大豆單株莢數[10] ,在接種根瘤菌的條件下,過量施用氮肥可造成根瘤數目的減少和產量的降低[11] 。本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果。在大豆產量水平不降低的情況下,接種根瘤菌可以減少氮肥用量,還可有效地提高產量;接種根瘤菌,等量氮肥花期追施與緩釋氮肥基施相比,追施使單株莢數、單株粒數和產量均有一定提高。
在本研究中,處理2~5的底莢高均比對照高,是否能說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減施可以增加底莢高這一結論,在此作一下討論分析。2013年 8月上中旬高溫干旱,此時正為該品種始花盛花時期,很不利于大豆的開花結莢,始花時開花的幾個節間空節現象嚴重,中后期適宜條件下基部節間出現了二次開花結莢現象,使底莢高降低。而接種根瘤菌的處理底莢高較高,說明其空節現象及基部節間二次開花結莢較輕,進一步說明接種根瘤菌與氮肥適當減施能夠提高該品種在開花期間對高溫干旱等不良氣候的耐性或抗性,而在一般年份下,不能得出接種根瘤菌與氮肥減施可以增加底莢高這一結論。
參考文獻:
[1]周延爭, 周靜, 付貴陽,等. 夏大豆新品種山寧17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 2014, 46(1):122-123.
[2]金曉梅,Синеговская В Т,趙念力.根瘤菌、微肥和作物生長調節劑對大豆氮磷鉀積累和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學,2009,28(4): 751-754.
[3]管鳳貞, 邱宏端, 陳濟琛,等. 根瘤菌菌劑的研究與開發現狀[J]. 生態學雜志, 2012, 31(3):755-759.
[4]岳萍, 尚秀菊. 根瘤菌劑在大豆上應用效果[J]. 現代化農業, 2013(5):13-14.
[5]王慶勝. 根瘤菌對大豆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10, 22(9):138,147.
[6]李成, 劉永宏, 劉琦,等. 大豆根瘤菌應用與氮肥施用技術試驗研究初探[J]. 陜西農業科學, 2013(5):86-88.
[7]彭志祥, 牛爽, 王永剛. 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對大豆產量的影響[J]. 現代化農業, 2013(6):15-16.
[8]趙葉舟, 王浩銘, 汪自強.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3, 30(4):7-12.
[9]程鵬, 王金生, 劉麗君,等. 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對大豆生長結瘤及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技, 2013(1):17-20,25.
[10]甘銀波, 陳靜, Ineke Stulen. 大豆不同生長階段施用氮肥對生長、結瘤及產量的影響[J]. 大豆科學, 1997,16(2):125-130.
[11]李繼存,趙云,趙恩海,等.根瘤菌拌種對大豆主要性狀及其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1(7):92-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