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
8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跌幅一度深達250點,使7月下旬以來近1.2%的漲幅回吐0.4個百分點。業內指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基本符合預期。另一方面,人民幣離岸市場近來也備受關注
據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于6.1663,較前一日下調10基點,為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走低。通常,經濟增長水平、貨幣政策取向、國際收支狀況等是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人民幣走勢暫難定調
人民幣兌美元8月26日午盤小幅上揚,中間價持續走弱至近3周新低,市場呈弱勢凈結匯格局,交投情緒謹慎,整體維持窄幅盤整格局,匯價小幅走升。美元/人民幣詢價系統午盤報6.1523,8月25日收報6.1550。美元/人民幣央行中間價定為6.1663,8月25日中間價為6.1653。
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人民幣一年期品種最新報在6.2280/20,8月25日尾盤為6.2350。香港的離岸美元/人民幣即期最新報在6.1529/55,上一交易日尾盤報6.1541。
中間價連續第2個交易日調低,并創8月7日以來新低,央行或在提示人民幣不急于升值,升值步伐不應邁得太快。交易員預計短期市場仍在最近價位上震蕩盤整,但中長期仍謹慎看多人民幣。
另有交易員指出,8月26日市況頗為穩定,“人民幣兌美元接近6.1500元就會有購匯盤出來,窄幅盤整,但感覺升值力量更強一些,香港即期CNH基本沒動,市場缺乏大方向。”
近期人民幣走勢轉變的頻率明顯增加,令市場謹慎應對,截止當天午盤,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成交額僅為40億美元,波幅也不足30個點。
市場人士對媒體表示,當前外匯市場信號紛雜、方向不明,一方面,貿易順差有望繼續對人民幣構成支撐;另一方面,不久前最新公布的匯豐中國8月PMI初值創三個月新低,依舊顯示經濟面企穩存在反復可能,加上隨著近期美元持續走強,市場對于國際資本能否持續流入我國產生懷疑,這些都使得市場謹慎預期抬頭。在此基礎上,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結售匯仍會較為均衡,人民幣匯率或呈現窄幅震蕩走勢。
國際匯市方面,歐元/美元26日跌至1年低點,歐洲央行(ECB)采取進一步寬松舉措的前景打壓歐元,此外歐元區數據疲弱,法國政府辭職也給歐元構成壓力。
離岸人民幣規模化發展
人民幣離岸市場方面,隨著中歐經濟貿易及金融合作關系的日益緊密,歐洲作為亞洲以外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地位正不斷得以鞏固,該地區正迎來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規模化發展。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6日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7月,歐洲在全球人民幣支付價值的占比為10%。自2013年7月起,歐洲與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之間的人民幣直接支付增長105%,人民幣使用量正呈現可觀的上升趨勢。
過去一年中,四個歐洲國家已躋身人民幣十大離岸市場(不包括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其中英國領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間的增長達123.6%;其次為德國(上升116%)、法國(上升43.5%)和盧森堡(上升41.9%)。
“對大部分這些歐洲貿易樞紐而言,使用人民幣的主要貿易伙伴仍是大中華區。然而,盧森堡等部分國家的完全離岸資金流(例如不經大中華區進行)所占份額有所增加,它們的業務似乎明顯地有所轉變。日后,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我們預期完全離岸資金流的貢獻將逐漸增多。”SWIFT亞太區支付市場總監Michael Moon表示。
渣打自行編撰的4月份人民幣環球指數(RGI)自7月的1,736升至1,807。4月份指數同比增長達91.8%,為2012年7月以來最快,而月環比增幅4.1%則為近半年來最慢,反映之前強勁的增長動力有所減弱。
3月份RGI指數中增長最強勁的人民幣跨境支付和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分別為4月份月度RGI指數增量貢獻了0.5和0.8個百分點。離岸人民幣(CNH)匯率再次相對人民幣(CNY)即期匯率出現折價,這種情況通常造成人民幣通過貿易結算渠道支付回流內地。在外匯市場波動加劇,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環境下,離岸人民幣市場難免會受到影響,但對于不可逆轉的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害。近期離岸人民幣政策進一步放寬,體現出背后的有力政策支持。
央行放松貨幣政策
金道環球投資發文表示,世界的風向標仍指向美國經濟的情況,目前來看,美國方面的就業增長較快,市場預期距離美聯儲的加息腳步已經越來越近。美聯儲可能最早于明年年中就開啟首次加息,目前美國的經濟數據是市場重要的指引,最近幾個月的地緣政治的變化也為全球資金的波動增加了黑天鵝因素。
自2014年的3月以來,人民幣一直是出現連續的大幅下挫,打破了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然而最近人民幣回升勢頭再次出現,升值預期又成為焦點。這最主要的是離岸人民幣的快速上漲帶動境內人民幣走高,離岸人民幣的走高實際上跟大量資本涌進香港有比較密切的關系,在過去的幾個多月時間里,全球大量的資本熱錢進入香港,這就直接推升了港幣,進而連帶性的拉動了離岸人民幣的需求,間接也就帶動了人民幣的走高。
近月以來,中國央行(PBOC)已經大幅減少直接的市場干預,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分析認為,預期央行將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央行高層顯然并不希望全面降準,決策者似乎認為降準將拖延必要的調結構、重燃房地產泡沫并導致重心偏離生產率的提高,中國經濟需要學習適應缺乏廉價信貸持續供給的新情況,而全面降準對市場而言信號過強。然而,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跡象趨于明顯,放松貨幣政策的壓力也在增加。悄然間,銀行同業利率已經下降,收益率曲線同樣下滑。
央行購債將擴大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并導致過度發鈔。購債對市場的沖擊要大于降準。這一措施的好處在于可以在不增加大范圍貨幣放松的情況下,支撐保障性住房和鐵路等特定行業。但由于貨幣的替代性,這一舉措仍會導致量化寬松。基于這一原因,渣打銀行認為只有當經濟活動嚴重低迷時央行才有可能采取這一政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