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啟明
那些感覺被邁克爾和馬云欺騙了的擁躉們,請不要再盲目地相信了。
路透社的新聞透露,前紐約市長邁克爾·彭博(Michael Bloomberg)將重返他在1981年創立的數據和財經新聞公司彭博有限合伙公司,繼而取代決定離職的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多克托洛夫(Daniel Doctoroff)。
身為彭博公司的控股股東,邁克爾在其晚年選擇回歸自己創辦的公司表面上看似順理成章。然而,這位擔任紐約市張長達12年的彭博曾經表示過,他“從未打算回到彭博公司”。邁克爾這次商-政-商路徑最終以“食言”的方式回歸商界,還是挺讓外界驚詫的。
從事新聞業的邁克爾應該也能意識到他身上的新聞價值,政客和巨賈身份的合二為一,
財富榜單上邁克爾的個人財富超過32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如果要類比的話,這個數字跟亞洲首富李嘉誠的財富不相上下,即使是在世界也是富豪榜的前十級別。
邁克爾的回歸本身,受到影響的自然是即將卸任的首席執行官多克托洛夫。看這位經理人的業績,其實也足夠耀眼。他于2008年擔任彭博公司總裁,2011年7月兼任CEO。在他任職期間,公司的營收從54億美元增長到超過90億美元。今年56歲的多克托洛夫也曾擔任過紐約市政的要職(紐約副市長)。
一位來自中國的富豪所受到的關注絕不亞于邁克爾。他的名字叫馬云。
盡管馬云即將躋身中國首富,他所締造的阿里巴巴即將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最大筆的募資額,來自中國的電商巨頭將讓世界警察……這些都不是我要說的終點。關注點財經新聞的人應該都知道,馬云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曾經大藏旗鼓地宣稱自己要退休了。
以他50多歲的年齡發表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退休演講,在中國也就只有馬云了。頓時,城內場外的觀眾都沸騰了,不斷地追問“干的好好的,為什么說退就退了呢?
當一些制作周期嚴重滯后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還在打磨“馬云退休”的封面文章時,馬云已經捋起袖子開始為阿里沖刺上市而加班加點了。還不止這些,他牽頭物流巨頭們再做的“菜鳥”也大張旗鼓地
馬云重新定義“退休”的同時,也讓“急流勇退”僅僅停留于傳說。感覺受了欺騙的人們都不免有些義憤填膺。評論者們甚至都開始大放厥詞了。
但是反過來講,我們需不需要把企業家的這種跨時空“謊言”當真?既然法律管不了,道德限制不了,你何必管人家是真退休還是假退休呢?可能惟一不爽的人,就是跟阿里真刀真槍對干的競爭對手,他們聽到馬云退休的消息時,就像雷軍聽到喬布斯歿后要在手機業大展拳腳一樣。
馬云說話不僅不算話,從最初的退而不休到不退不休。做的事情反而越來越多了。只是,如果馬云回想起自己在那么大的場合喊著要退休,要享受生活快意人生的時候,又怎樣看今天這種回歸呢?
都已經如此級別、擁有如此量級財富的人了,當然不太可能玩什么下野刷存在感的小兒科了。當然,主觀地去刷一些偉大的存在感也都無可厚非。
有一種動物叫工作狂,他們不停思考,不斷進取,不單純為賺取更多的財富。邁克爾和馬云十有八九是屬于這種,
那些感覺被邁克爾和馬云欺騙了的擁躉們,若再次聽到他們信誓旦旦地要做或不做什么的時候,就當是聽少男少女的海誓山盟,明知道終有一天會毀約棄信,但說的那一刻十有八九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