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春
不知不覺之間,報紙和論壇中爭論的已經是新一輪牛市是不是已經在開啟。若已經歷十年市場的大起大落,不知道現在會不會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不管是看懂十年的趨勢,還是一年的景氣,都是為了在一到三個月的時間里把路走的更清楚更明白。話說回來,臟活累活還是得做。
不管之前的心氣有多高,上周的上證指數也只是微漲;在一片看多藍籌大盤的聲音中,小盤股跑贏市場,創業板還錄得了好長一段時間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即便在周期內部,也出現明顯分化,順著“炒價格”的東風,有色、鋼鐵的勢頭還在,但其他的板塊已經顯露出疲態。
在我們看來,從7月中旬開始,本次行情發起主要來自刺激加碼的預期,滬港通、經濟數字改善是第二三位的因素。國開行萬億再貸款,以及正回購利率下調帶來的降息預期,效果類似強心針。在海外資金“屯兵”香港的背景下,任何藍籌股的上漲都會帶來對滬港通的預期。而即便是最悲觀的人,也無法對經濟數據的改善無動于衷,即便這個數字的改善還很慢。
不過,綜合分析最近一個月的官方媒體評論、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各個場合上的講話,均不支持“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出臺,降息的概率甚至是在進一步下降。時間,是高漲但不合實際的預期的最大敵人;這個對市場支持最大的因素現在正走向消退。
另外兩個因素——滬港通、經濟數字略微改善等因素仍然存在。在上兩周的熱潮后,滬港通在9月中旬開始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表現,但考慮到交易制度的建設還在進行中,需要密切跟蹤滬港通準備進展。對經濟數字略微改善的預測,一方面來自前一輪放松在經濟數字上體現并不充分,尤其在中觀的工業和投資品上;另一方面,7月踩剎車并非意味著貨幣趨勢收緊,未來三個月經濟數字仍有望進一步改善,上周PPI和出口的數字也有助于支持上述看法。
綜合理解上述因素的變動,短期在操作上可以略為調低倉位。由于減倉的主要理由來自放松預期的調整,因此倉位的調低主要集中在周期股。到9月中旬可能更樂觀一些,到時候滬港通和經濟數字對市場的支持可能會更多一些,這也是“以退為進”的含義。
在戰略上,看好中小市值和偏成長的股票。在板塊上,有三方面的信息需要注意,一是近期有色、鋼鐵重新獲得了對周期的彈性,煤炭的彈性也有所加強;之后加倉周期需要更多考慮上述市場行為因素,二是從2Q業績預告看,中小板的業績增速在上升,但創業板業績增速是下降的,三是市場“炒價格”成風,7月有色及其冶煉、化纖的PPI上升最快,上周基礎化工業績上調幅度也最大,但從高頻數據看,工業品價格在最近兩個星期已經陷入停滯,需要有一份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