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


愛德華多有一本書《一切皆有價》,獲得過國內眾多經濟學家推薦,大概意思是說,我們所有的選擇性行為都是權衡收益和成本的過程,一切事物皆有價格。
6月下旬至今以銀行、有色、煤炭、鋼鐵等為代表的傳統周期板塊大幅上漲,而創業板則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有人把銀行等藍籌板塊的上漲解釋為滬港通刺激,即我們認為海外投資者更傾向于國內的藍籌,所以我們提前埋伏進去。如果這個邏輯成立,是不是意味著A股的投資其實是皇帝的新裝?別人搞的是價值投資,我們搞的趨勢投資?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說,現在的A股市場,似乎只要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股票跌了就不用問責了。這次藍籌股的上漲,這樣的觀點好像少了很多。從公募基金的表現來看,老的基金經理大多表現較好,而新的基金經理則表示壓力很大。這又恰恰映射了出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老模式與新思路的糾結。老基金經理會說,我們承認新經濟是方向,但動輒50多倍估值,現金流情況那么差,還要接鼓傳花嗎?新基金經理會說,新經濟、新商業模式會摧枯拉朽,未來空間巨大,可以用時間換空間。
我們無意也無力去判斷哪種觀點正確,因為市場就是這樣,不可能總是漲,也不可能總是跌,投資也是這樣,今天你的觀點正確不能保證明天你的觀點還正確。我們想談的是,一切皆有價的另一層意思——價格不能太離譜。許多投資方面的書,告訴我們的只有一個道理,正確的時候盡可能賺錢,正確的方法只有 “逢高減倉”“逢低買入”。
作為食品飲料研究員,我們說說白酒。一年前,白酒供需逆轉導致了這輪大調整。今年以來,白酒板塊上漲幅度較大,和我們預想的一樣。有些人會說,白酒這輪就是瞎炒,業績還是那么差,上漲就是瞎炒。我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去年白酒股的下跌是由于打擊三公消費,但三公消費這塊需求據測算也就三成的比重,而白酒股最大跌幅一度達到六成,近期雖有反彈,但距高點也有五成左右的跌幅,因此可以說白酒股是超跌的。另外,春節期間,高端白酒均有放量,這說明白酒是有民間消費的巨大支撐的。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看一看國外的A股投資者,想當年他們在國有銀行困難的時候低價買入賺了大錢,這一波白酒行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往后看,我們還是想說一切皆有價,明年我們可以看到業績的驗證,但白酒再回到當年的輝煌已經不大可能。有位白酒專家說,一切回到原點,即白酒品牌和價位段恢復到2005年前的格局,我們認同這樣的觀點,05年前的需求是健康的,那些年走出的品牌具有堅實的消費基礎。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近些年消費環境的變化,渠道扁平化,價格透明化,品牌溝通網絡化,未來屬于順應潮流者。也就是說,明年也許白酒業績很好,但板塊股價空間已經沒有那么大,倒是某些個股空間會有不錯收益。
長期來看市場永遠是對的,但中短期市場也會糾偏。股價是人心中一朵花,任何花都應該有價格。當然,衡量價格的那把秤掌握在大家自己的頭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