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莉+涂娟+王璠+樂美旺+謝楓
摘要:闡述了江西省茶產業現狀及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大力推行綠色防控、強化技術服務、利用網絡推行預測預報等三方面提出了開展病蟲害防控的思路和相關工作方向。
關鍵詞?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預防預報
中圖分類號:S435.711?文獻標志碼:?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6-03-03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靠湖南省,北毗湖北、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自然條件優越,種茶條件得天獨厚,是我國茶葉重要產區。自古以來,江西茶葉素有“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和“茶蓋中華,價甲天下”之美譽。目前,全省各個市縣基本都有茶葉種植,種植區域主要集中于廬山、婺源、遂川、修水、上饒、井岡山、武寧、銅鼓等地。全省茶園面積2013年突破7.3萬 hm2,連續5年以上均0.4萬 hm2的速度擴增,其中以廬山云霧、婺源茗眉、狗牯腦、雙井綠、井岡翠綠及寧紅工夫等最為著名。
近年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之下,江西省茶產業呈現規模不斷擴大、產量和品質穩步提高、產業經
營步伐加快、區域優勢逐漸凸顯的良好態勢,進入了由茶葉大省向茶產業強省轉變的關鍵時期。但隨著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工業化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這些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損壞。如何有效控制茶園病蟲害,減少或消除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對環境帶來的破壞,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路,以供參考。
1?大力推行綠色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是打造“生態茶園,有機茶葉”的關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綠色是人心所向。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應用,有利于降低茶園害蟲密度,改善茶園生態系統,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茶葉的農藥殘留,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防控技術,將在茶園生產中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當前,一批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調控等技術措施為主的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正在江西省茶葉主產區大力推廣使用,保護茶園的生態環境及生物種群的多樣性將越來越受到重視,保護和利用天敵,生物農藥取代化學農藥,將成為發展綠色植保的新方向。
1.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指通過各種茶園栽培管理措施預防和控制茶樹病蟲害的方法,是一種溫和的調節措施,具有預防和長期控制病蟲害的作用,它是綠色防控的基礎。農業防治措施包括維護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選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樹品種、加強茶園管理、及時采摘和修剪等。采用促優栽培技術、平衡施肥、科學灌溉、清理園間雜草及凈化園間環境,減少病蟲草害寄生場所等都是科學的農業防治方法。
1.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應用各種物理因子和機械設備來防治病蟲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蟲的趨性、群集性和食性等習性,通過性信息素、光、色等誘殺或機械捕捉來防治害蟲。常見的有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黃板誘殺、人工捕殺、性誘殺和食餌誘殺等方法。
1.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病蟲害的方法。生物防治具有對人畜無毒,對其他有益生物安全,不污染環境,不產生農藥殘留,對作物無不良影響,有比較長期的效果等優點。在茶園有害生物防治中應積極提倡生物防治。
茶園生物防治的方法包括保護天敵和利用天敵兩個方面。保護茶園環境中的天敵資源,充分發揮它們的生態調控作用,是茶園生物防治最重要的方面。釋放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敵及應用病原微生物是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
1.4?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指應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化學防治是茶園最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它具有速效、使用簡便、受環境影響小等特點。當病蟲害暴發時,化學農藥具有殲滅性效力,在短時間內即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但化學農藥如使用不當,會產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造成環境污染、農藥殘留、抗藥性和病蟲害猖獗等。為達到綠色防控目的,必須在施藥時間、施藥方法和施藥器械上有所更新。用植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化學防治相協調的無害化治理集成技術是目前茶樹病蟲害防治的發展方向。
2?強化技術服務,控制重大病蟲
強化技術服務,突出抓好災害性病蟲綜合防控技術實施,控制病蟲危害,保護茶樹優質豐產。堅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大對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癭螨、茶葉癭螨、茶芽枯病及茶炭疽病等茶重要病蟲害的防治力度。
2.1?抓好茶園病蟲害防治宣傳工作
定期召開病蟲害防治現場會,通過現場會的形式,推廣茶病蟲害防治經驗,確保茶園無大的病蟲害發生,抓好病蟲害防治宣傳工作,提高茶農病蟲害防治意識和技術水平。
2.2?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通過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借鑒先進技術和經驗,提高江西省茶病蟲害防治水平。加強與綜合試驗推廣站、基層植保站、農林局合作,保證科研成果及時應用于茶區。建立茶病蟲害防控示范推廣基地,全面實施綠色防控,以點帶面,通過帶動作用,在全省茶產區進行推廣。
2.3?實施技術培訓
技術培訓是技術服務的有效途徑。成立“江西茶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中心”,定期舉辦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會,印制茶園病蟲害防治手冊等是較好的技術培訓措施。
3?利用網絡技術,及時推行預測預報
隨著網絡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使用,病蟲測報工作網絡化是發展必然趨勢。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裝置,可迅速預報有關病蟲發生、危害和防治等的預測結果,對病蟲測報原始資料和數據的處理既方便又利于資料的保存,提高計算的效率和準確性;便于病蟲測報資料的貯存、檢索和調用。
貫徹“預防為主,綠色植保”的方針,聯合各縣、市植保部門,認真做好茶葉病蟲害的預防預報工作,測報人員通過簡報形式在各茶區大力宣傳;利用網絡技術服務,收集國內外茶病蟲害防控信息,并及時有效宣傳其防控技術和預測預報信息,及時介紹國內外、省內各地病蟲綜合防治典型經驗及成功技術,實行聯防聯控,推動面上防治工作,減輕病蟲發生,避免濫用農藥,保護茶園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彭萍,肖玉華,等.茶園綠色高效無害化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10,4(3):32-34.
[2]?林水發.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4):27-30.
[3]?彭萍,蔣光藻,侯渝嘉,等.不同類型生態茶園昆蟲群落多樣性[J].西南農業學報,2004,17(2):197-99.
[4]?張新兵,唐常銀.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4):214-216.
[5]?王慶森,吳光遠,曾明森.生物多樣性與茶園害蟲控制[J].茶葉科學技術,2003,(3):1-4.
[6]?貝進標.無公害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廣[J].廣西植保,2010,23(3):53-57.
[7]?張漢鵠,譚濟才.中國茶樹害蟲及其無公害治理[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55-160.
[8]?江新風,楊普香,等.江西省茶葉市場發展狀況分析[J].中國茶葉,2013,12-13.
[9]?楊普香,李文金.江西省發展有機茶的現狀、優勢及對策[J].蠶桑茶葉通訊,2006,02(124):57-59.
[10]?江新風,楊普香,等.江西省茶葉市場發展狀況分析[J].中國茶葉,2013,10:12-13.
[11]?曾明森,吳光遠.福建省茶樹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其防治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07,05:103-106.
[12]?王慶森,吳光遠.福建省茶樹主要害蟲的發生及其無公害防治要點[J].茶葉科學技術,2001,04:33-3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