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婭琪+廖婧怡
摘?要?金融產品創新是金融部門推行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政策,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和路徑。然而近年來,綠色金融產品推廣受阻。由此,分析其深層次原因主要有國際整體宏觀環境及國內行業環境的不穩定,治理體系和政策框架的不完善,市場前景的不確定等。
關鍵詞?綠色金融產品;推廣受阻;深層原因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6-051-02
綠色金融是通過金融手段來實現環境保護和生態多樣化,解決污染防治及生態平衡方面的問題,其中,金融產品創新是金融部門推行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政策,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和路徑。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具體分析綠色金融產品推廣受阻的深層次原因,以引導金融機構的資金投資于綠色產業,實現環境資源優化配置,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1?國際宏觀環境
歐債危機的影響。近年來,全球注意力向能源危機轉移,因此歐美國家也加大光伏補貼,使得光伏產業大幅度發展。但2011年以來,全球經濟深受債務危機影響,為緩解債務危機,很多國家減少光伏補貼,其中,德國能源部宣布,將加快削減太陽能補貼的步伐,并計劃于2017年停止對該行業的支持。基于彭博社報道,國外的政府支持減少,使得產品價格走低,其中多晶硅從2011年初的60萬~70萬元/t下降到12年上半年的18萬~23萬元/t[1]。國內的光伏產業供大于求,大多為出口企業。由于過于依賴出口,歐債危機對我國出口型企業影響很大。
雙反影響。2012年10月19日,美國幾家太陽能電池和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提交申請,要求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之所以會遭遇到美國的“雙反”,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中國太陽能電池板成本快速降低,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電池板的質量也越來越好,這在無形中削弱了其他一些國家的競爭力。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有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偏好,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屢屢受到所謂“反傾銷”傷害[2]。雙反背后實則是歐美正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各國政府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國內行業環境
整體來講,國內綠色低碳行業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仍面臨著“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現狀,需經歷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成熟。例如,2005-2010年,風電和光伏行業度過了令人艷羨的黃金5年。以風電整機制造業為例,最盛時期該行業有80家企業存在,潛在產能嚴重超出了實際市場需求。但由于風電輸送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大量安裝的風機無法及時并網,不但給發電開發商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也嚴重阻礙了風電整機制造商的出貨速度。
3?治理體系和政策框架不完善
綠色金融產品的發行是國家支持綠色經濟的重要金融手段之一,但是綠色金融產品范圍廣,涉及的金融機構多,在我國乃至世界仍屬于新興事物,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很多產品都缺乏配套法規與細則。總體來說,一是缺乏國家在戰略上給予的宏觀指導。節能環保部門尚且是一個獨立的運行部門,缺乏清晰的界定和統籌的考慮。二是缺少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的產業規劃。盡管國家現在加大對于節能環保規劃的推行力度,但由于沒有整體的戰略規劃指導。各部門、各地方施行各自計劃,條塊分割,低水平重復建設,大大削弱了國家規劃所應帶來的效果。三是體制機制建設的滯后性制約了產業發展。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節能環保產業的體制機制重視不足、投入不夠,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4?不確定的市場前景
全國節能環保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從國內市場看,2008年全國節能環保(含可再生能源)產業總產值達1.41萬億元,占GDP4.7%,帶動就業2500萬人。根據《經濟日報》報道,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t標煤,可帶動上萬億元的節能投資。從國際市場看,聯合國環境署估計全球環保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達1.3萬億美元/年,12年后將翻一番。
在國際環境方面,剛剛閉幕的聯合國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大會及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大會(COP18/CMP8)上,發達國家淡化其歷史責任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傾向進一步明顯,自身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的政治意愿不足。因此,減排力度和減排機制的不確定,發達國家承諾資金能否兌現等問題,都將成為下一屆華沙大會談判的焦點,也使得2012年以后國際氣候融資市場發展情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此外,節能減排動力不足,缺乏第三方的量化審核,也導致國際上自愿減排市場發展不樂觀。
5?不明確的政策信號,缺少有效的激勵
由于金融行業大多是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各部門業務首選有盈利空間的產品,當整個綠色經濟體系沒有形成的時候,金融機構并不能感受到明確的政府政策信號,很多時候會因為政策方向與實際不符,而使得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有所中斷。另外,對于發展綠色環保經濟,從大多數金融機構角度來說,是有損于自身利益的事情,如果推廣綠色金融產品,原本的一些業務會受到限制,會影響它們的收益。因此,激勵措施是必要的,但目前來看,市場上尚缺少有力的激勵措施,來輔助綠色金融產品的推廣,進而阻礙了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
6?中國金融體系固有的脆弱性,綠色金融體系有斷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年公布的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中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在逐漸增加。盡管中國在金融部門商業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監管也得到了強化,但金融體系復雜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帶來了風險。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改革,以支持金融穩定,并促進強勁和平衡的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張本照,劉吉鵬,陳劍銳.綠色管理與我國金融業發展[J].經濟體制改革,2003(5):87-90.
[2]?章金萍.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保險[J].浙江金融,2006(3):90-9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