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梅
摘?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農村的建設同樣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科技是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動力。要想促進新農村發展,應該加強農村科技創新以及農業體系的建設,形成與新農村發展相符合的發展布局,促進技術的應用推廣以及科技知識的普及。由此,通過分析新農村建設對科技的需求,以及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具有借鑒意義的建議,旨在不斷提高新農村的建設水平。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6-055-03
在我國的相關文件中,都提到了新農村建設,可見國家對于此給予了高度重視,貫徹各種大會精神,將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做到因地制宜,發揮特色產業的帶頭作用,同時宣傳科技興農的思想,壯大農村技術人才,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從而有力的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使新農村的農民生活寬裕、村容整潔、不斷發展、民主管理及鄉風文明,形成和諧文明的新農村。
1?新農村的建設需要科技的支撐
1.1?新農村建設的目的
現在已經步入科技時代,農村的發展也需要科技的支持。黨中央對新農村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新農村的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對于農村的鄉風、生活質量水平、民主的管理、村容的整潔以及生產的發展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在新農村建設中,其核心就是發展農村經濟以及現代農業,利用科技的力量實現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1.2?現代農業的實現
新農村的建設,現代農業的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目前農業受到環境污染、資源缺乏、市場競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針對環境、資源、市場等壓力,農業增長方式急需轉型,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促使農業發展的更高效。因此,農業技術的轉化和開發需要不斷加強,促進科技創新,從而實現科技興農。
1.3?農村環境的改善和保護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就是確保村容的整潔,這就要求廣大農村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實現發展與環境的相互協調,也就是實現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促進農村水利建設、住宅建設、新能源建設,促進污水治理技術的提高,清潔能源的應用推廣以及村民住宅的技術改進等[1]。
1.4?新興農民的培養需要科技知識的武裝
農民作為三農問題的首要部分,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主體地位。三農問題的解決以及三農的發展都是依賴于農民自身的素質。新農村的建設不僅需要會務農的農民,更需要具備實踐經驗以及科學知識的新型農民。這就需要加強對農村適用技術、科學知識、職業技能進行培訓和普及。近幾年來,三農問題越來越多的被重視,一系列的惠農政策都是出于促進三農的發展,其中科技的扶持力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2?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三農問題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發展態勢趨于良好,但是也應看到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2.1?村民思想落后
由于農民長時間受到傳統農業發展形式的影響,依靠科技進步的農業發展不能很快的被廣大農民接受,導致新農村的發展跟不上新形勢的步伐。很多農民缺乏法律意識,固步自封,自私缺少集體主義思想。同時少部分的農民還受到封建思想的
束縛。
2.2?缺乏物質支持
基礎設施的缺以及村財的薄弱,導致農村村貌村容的改變、生產的發展以及公益事業的項目建設難以順利開展。
2.3?文化水平低
由于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導致村民、黨員甚至是村干部的文化水平較低,更不用說關于科技方面的文化知識。在農村中,類似于既懂科技又會經營而且有文化的新型農民十分匱乏,束縛著農民的致富之路。
2.4?小農經濟意識濃厚
農村仍然存在著小農經濟意識,溫飽則安的生活態度十分普遍。村民缺乏勇于創新、敢于拼搏、積極奮斗的精神,不思進取,不謀發展。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3.1?促進干部與群眾思想的統一
思想是一切行動的源泉,因此思想的深度決定著行動的力度。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需要建立在思想統一的基礎上,因此必須強化認識,統一思想,集中廣大人民的智慧。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形成社會參與、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的工作格局。同時處理好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的關系,做好典型的帶頭作用;政府在進行引導時應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防止農民養成不思進取的心態;確立好遠期目標與當前工作的進度,以免目標過高或是無所作為。
3.2?發展農業經濟
在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是基礎,是其首要目標,實現農民增收,促進經濟增長是中心任務。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牢固的基礎,再好的美好設想也無法變成現實。保證農村經濟的發展,首先就要調整農業的生產結構促進現代高效農業的實現;在確保環境不被污染的同時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與農業達到互補;提高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確保新農村建設有足夠的資金
支持[2]。
3.3?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
人才是發展的動力,新農村的發展同樣需要人才的支撐。農民素質的提高是建設新農村的核心,人們的精神面貌是考量該地區發展程度的根本性因素。農民的素質水平得不到提高,新農村的建設就只是低水平低層次的,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太大差距。只有加強技術、管理、文化、經營等方面的培訓,培育新型農民,不僅提高了農民的個人素質,也提高了農村的文明程度,從而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現。
3.4?壯大新農村建設隊伍
廣大農民不僅是新農村建設中的受益者,更是建設的主體力量。只有保證了農民主體地位的實現,才能讓農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去,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促進其為發展獻計獻策,發揮群眾的力量。
4?總結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發現,科技對于新農村的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應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強農民對科技、文化知識的掌握,提高自身素質水平,發揮農民的主體力量。同時依靠科技不斷更新農業技術,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從各個方面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杜煥英,蘇瑞珍.新農村建設中的科技支撐作用及現狀思考[J].滄桑,2009(3):61.
[2]?黃青賢.發揮科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09(2):2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