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風電已成歐洲最廉價發電模式
近日,葡萄牙電力公司EDP發布報告稱,在與化石能源發電、水電、核電的發電成本比較中,風電已勝出成為歐洲最廉價的發電模式.EDP是葡萄牙最大的能源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風能運營商,該公司控制的24 GW年發電量中約有8.7 GW為陸上風電.
在報告中EDP稱,陸上風電的發電成本比燃煤發電和天然氣發電都便宜,具體數字為:比天然氣發電約便宜20%,比燃煤發電便宜1/3.成本降低已使陸上風電成為歐洲最具經濟吸引力的發電模式之一.
填補國際空白 中國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60℃以上的工業余熱就能穩定發電.近日,由天津大學和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低溫余熱發電機組經過一年多的工藝改進,實現產品大型化生產.專家稱,這一產品技術填補了國際上60~70℃的余熱發電空白,具有巨大節能潛力和應用前景.
“降低發電溫度,是獲取工業余熱利用最大化的關鍵.”天津大學熱能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張于峰說,發電溫度越低,余熱利用越充分,發電量也就越大,經濟效益就越明顯.目前,美國、法國等國余熱發電技術的最低溫度為80℃.天津大學和山西易通集團自主研發的低溫余熱發電機組,通過提升熱電轉化介質的性能,將發電最低溫度降至60℃,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中的技術空白.
(王 波)
信息
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 電力容量居世界前列
6月5日下午,在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論壇上,REN21(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2014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在發展中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躍升至創紀錄水平,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容量首次超過化石燃料和核能,占據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世界前列.
報告數據顯示,在過去的8年中,具有支持可再生能源擴張政策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數量已經飆升了逾6倍,從2005年的15個發展中國家增長到了今年年初的95個國家.支持性政策推動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在去年達到了一個新紀錄水平,總量達1 560 GW,較2012年增長8.3%.現在,超過22%的世界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全球最大地熱電站即將開工
路透社5月28日報道稱,6月印度尼西亞將開建拖延已久的Sarulla地熱電站.該電站價值16億美元,裝機330 MW,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地熱電站.
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地熱資源,儲藏量約為2 900萬kW,占全球總量的40%.目前,印尼地熱發電裝機已達120萬kW.但隨著印尼2004年成為原油進口國,且該國電力需求以7%的年增速增長,印尼政府決定大力推廣地熱能,計劃到2025年,將地熱裝機提高至900萬kW,占比達12%,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地熱利用國.
8條特高壓通道獲批 2017年底前將全部投產
國家能源局近期已正式下發文件批復12條電力外送通道,開展前期工作,其中已明確提出4交4直合計8條特高壓工程建設方案;并且首次明確線路建設時間表,計劃2017年底前全部投產.
此次建設12條電力外送輸電通道目的在于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解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用能問題;并且結合全國電網規劃滾動研究成果及中介機構意見,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安全經濟、科學務實”的原則,推動重點地區能源輸電通道建設.這樣能確保特高壓工程建設在嚴密論證后不斷落實.
聯合國發布最新氣候變化報告:可再生能源、核電、CCS需增3倍
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最近氣候變化研究報告稱,要阻止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全球可再生能源、核能及碳捕捉和封存(CCS)的規模需增長至目前的3倍.2030年可再生能源、核電、CCS投資需增加1 470億美元,化石燃料發電投資需減少300億美元.這是聯合國時隔七年再次發布氣候變化報告.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想要將全球變暖的速度控制在2 ℃的安全范圍內,可再生能源、核能及CCS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是關鍵.近幾年,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放緩,錯失了限制溫度上升的良機.這不僅加大了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難度,也令未來減排成本和風險大增.
日本軟銀公司將建大型太陽能發電廠
6月16號,日本軟銀公司宣布,該公司旗下專門從事可再生能源開發的SB能源公司將在日本富山縣富山市婦中町建設一座裝機容量為2 800 kW的太陽能發電廠,率先為當地居民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該發電廠的占地面積達4.92萬m2,每小時產生的電量為2 800 kWh,預計一年的總發電量約為270萬kWh.
這家太陽能發電廠計劃于今年12月竣工投產.軟銀公司希望通過這家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的投產和實際使用,推動和普及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
太陽能“超臨界”蒸汽發電獲得成功
對于太陽能來說,實現“超臨界”蒸汽是一重大突破,意味著將來可以驅動世界上最先進的發電廠,而目前的電廠多依靠煤炭或天然氣發電.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利用太陽能實現加壓的“超臨界”蒸汽,使蒸汽溫度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這一重大技術成就使太陽熱能驅動電廠的成本競爭力可與化石燃料相抗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這個給太陽能發電帶來突破進展的示范項目,利用太陽能輻射加熱使水加壓,“超臨界”太陽能蒸汽壓力達到23.5 MPa,溫度高達570℃.該突破是在新南威爾士州紐卡斯爾的CSIRO能源中心,即澳大利亞低排放和可再生能源研究的主場取得的.該中心包括兩個太陽能光熱試驗電廠,擁有超過600面定日鏡,直接朝向配置了太陽能接收器和渦輪機的兩座集熱塔.
世界首臺移動儲能應急電源車淮北投入運用
近日,世界首臺移動儲能應急電源車在安徽淮北供電公司投入運用.這種全稱叫作“新型綠色環保鋅溴電池移動儲能應急保電車”,沒有煙筒,不會發出震耳欲聾的“嗡嗡”聲.
據悉,該應急電源車首次采用了鋅溴液流電池替代柴油發電機作為電源,將儲能、逆變設備(PCS)、配電裝置安裝在運輸平臺,通過對鋅溴儲能電池結構、電解液管路、電路、氣路、通訊接口及減震進行改造,實現液流電池系統與車輛的移動式有機結合,具有“可移動、大容量(100 kWh)、低噪音、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特點,并且可以做到快速切換、不間斷供電的現場要求,有效地克服了傳統移動電源車工作時噪聲大、污染環境、安全性能差等缺點.
中國電建中標全球最大石油氣化電站EPC項目
6月10日,中國電建海外高端市場開發再獲重大突破:集團公司所屬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總公司(SEPCO)擊敗在中東市場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14家歐美日韓企業,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簽訂全球最大石油氣化電站——吉贊3 850 MW燃機聯合循環電站項目EPC合同,為中國電建進一步開拓海外高端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是全球最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公司.該項目位于沙特西南部吉贊經濟區,其范圍主要包括5套2+2+1燃機聯合循環機組及部分BOP配套設施等的設計、采購、工廠試驗、運輸、安裝、調試及整機啟動工作等.項目集技術、規模、高效、節能、環保于一體,執行Aramco企業標準(高于ASME、API等標準),采用3D數字化設計,全廠設備均為全球采購,將成為吉贊經濟城乃至整個沙特西部地區的關鍵性電源和氣化發電示范電站.
核電犧牲混凝土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所屬中建電力“核電犧牲混凝土制備與作用機理研究”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研究實現了第三代核電站犧牲混凝土的自主創新,防止了我國核電生產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
核電犧牲混凝土是第三代核電站反應堆腔的重要組成材料,關系到核電站的安全運營.該研究利用我國自有材料制備出高性能核電硅鐵犧牲混凝土和硅石犧牲土;充分利用纖維改性核電犧牲混凝土,大幅減少材料浪費;在國際上首次利用X-CT等現代測試技術揭示核電犧牲混凝土高溫下劣化機理,填補了相關理論研究空白;國際首創更符合實際的MCCI數值仿真模型.
環境保護部發布4項污染物排放新標準
近日,環保部制定并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等4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這4項標準可以大幅削減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污染,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有效防控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環境風險.執行新標準后,顆粒物將削減66萬t,二氧化硫將削減314萬t.
我國首部頁巖氣儲量評價技術規范發布
近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我國首部頁巖氣儲量行業標準《頁巖氣資源/儲量計算與評價技術規范》,并于6月1日起實施.
《規范》將頁巖氣勘探開發分為勘探、評價、先導試驗、產能建設4個階段,按技術可采儲量大小,頁巖氣田規模分為特大型(≥2 500億m3)、大型(≥250億m3、<2 500億m3)、中型(≥25億m3、<250億m3)、小型(≥2.5億m3、<25億m3)、 特小型(<2.5億m3).
《規范》明確了頁巖氣儲量計算標準,試采6個月的單井平均日產氣量下限為進行儲量計算應達到的最低經濟條件,根據埋深、開發特點分為5檔:直井日產氣量500 m3、水平井5 000 m3(埋深500 m以淺);直井日產氣量1 000 m3、水平井1萬m3(埋深500~1 000 m);直井日產氣量3 000 m3、水平井2萬m3(埋深1 000~2 000 m);直井日產氣量5 000 m3、水平井4萬m3(埋深2 000~3 000 m);直井日產氣量1萬m3、水平井6萬m3(埋深3 000 m以上).
我國碲化鎘多晶薄膜電池取得新進展 轉化效率達14.4%
日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在碲化鎘(CdTe)多晶薄膜電池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在普通廉價玻璃上制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的CdTe多晶薄膜,經中國科學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4.4%,距2012年報道的12.78%轉化效率又上了一個臺階,這標志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CdTe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室溫帶隙寬度為1.45 eV,帶隙值與太陽光譜非常匹配.CdTe電池厚度僅為硅太陽能電池厚度的1/100,制作周期短,成本低,適合于大規模生產.因此,以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薄膜太陽電池因其高轉換效率、低成本和高穩定性倍受科研和產業關注.
(王 波)
國網首張電網災害分布圖出爐
6月10號,國家電網公司在京召開"電網主要災害規律研究及分布圖繪制"科技項目驗收會。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規定的研究內容,達到了預期目標,同意通過驗收。該項目研究工作歷時3年,是國家電網公司首次系統開展電網主要災害規律研究和分布圖繪制工作。
項目研究工作由中國電科院獨立完成。項目組克服了基礎數據收集面廣、繪制難度大、繪制方法統一推廣難等困難,建立了電網覆冰、雷電、地震、風、污穢、地質及舞動等災害分布圖繪制方法,完成了國家電網公司系統上述七類災害分布圖的繪制。其中,電網覆冰、雷電、風、污穢、舞動等災害分布圖已在公司系統全面推廣和應用,為輸電線路開展防災減災設計及運行維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