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德+王霞
【編者按】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的,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會計分支。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中國以來,經過3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和實踐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理論探索和實踐還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管理實踐需要。理論界認為管理會計理論發展滯后,實務界認為管理會計比財務會計更加重要有用。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工業經濟進入“穩中有進”階段,企業迫切需要管理會計理論發展和實務支持,企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的需求,尤其是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與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相適應的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等,急切需要完善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優化落實管理會計工具應用、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化、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建設。基于此,本刊特推出管理會計系列文章,以饗讀者,同時亦有利于推動我國管理會計事業的發展。
【摘要】 隨著國際化趨勢的發展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被提升到一個重要位置上來。目前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存在眾多弊端,缺乏相應的管理會計組織、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亦缺乏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文章從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入手,分析了管理會計人才體系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討了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的構建,最后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展望并說明了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前景與具體落實措施。
【關鍵詞】 管理會計高端人才荒; 管理會計人才體系; 人才能力框架; 人才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20-0122-05一、引言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能夠在組織制定和執行戰略規劃時發揮綜合作用,是一門專業性學科(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2008)。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跨入“穩中求進”的新征程,需要不斷推進改革來保證我國經濟“穩增長、求發展”(金碚,2013)。眾所周知,會計和經濟密不可分,經濟變革引導會計發展,會計改革順應經濟潮流。新經濟形勢下,管理會計是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的重要方向(余蔚平,2013)。打造中國會計“升級版”關鍵是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會計,而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匱乏,這將成為嚴重制約管理會計發展的瓶頸,我國需爭取在3—5年時間內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師,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服務(樓繼偉,2014)。這標志著管理會計浪潮即將來臨,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
如果說管理會計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那么管理會計人才決定著企業騰飛的高度。面對新形勢,必須大力發展管理會計,實施會計人才戰略,推動建立管理會計人才隊伍、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現行會計人才評價體系。
二、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現狀
近年來,通過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有了許多成功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但是,總體來說并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管理會計建設在我國實務界和理論界均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方面的構想更是寥若晨星。一言以蔽之,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尚不重視、尚需完善、尚待落實。
首先,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除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之外,缺乏相應的、被認可的規范性組織。毫無疑問,沒有組織的群體是散漫且無效率的,我國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正處于這樣一種狀態。當然,筆者并不否定,國家外國專家局培訓中心與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合作開展的美國注冊會計師(CMA)認證項目的培訓和推廣工作在近幾年取得的成績。令人遺憾的是,此項目的功效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其地位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自2009年合作項目協議簽署以來,中國大陸的持證人數只有2 100人,而我國僅各類企業法人單位就有828.7萬家,其管理會計人才匱乏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缺乏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需要用什么方式來培養和考察這種能力,在我國并沒有科學且明確的標準。我們不禁產生疑問,沒有評價體系如何培養高端人才?只有將人才計劃分解為具體的標準,構建出科學的人才能力框架和可行的人才評價體系,才能夠有條不紊地為我國培養出符合計劃目標的專業化高端人才。
最后,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缺乏理論和實踐的參考。理論和實踐的滯后,是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建設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需要理論的指導,理論需要實踐來檢驗其正確性,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新的理論,從而指導新的實踐。但是,目前理論和實踐都不發達的狀況催生了理論實踐的“惡性循環”,加大了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的難度。隨著管理會計人才建設重要性的提高,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呼聲愈加迫切。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
(二)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存在的問題
1.管理會計人才市場資源供需矛盾,出現“高端人才荒”現象
毋庸置疑,我國的財務會計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逐漸與國際接軌,然而在管理會計的發展方面,卻相差甚遠,不但管理會計理論建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踐和人才培養也被徹底忽視。因此,國內出現了兩個資源配置不均的現象:第一,國內企業尋找不到高端的管理會計人才;第二,持有CMA證書的人很難找到合適的就職崗位。也就是說,只有極少部分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夠幸運地找到需要他們的企業,對于企業來說亦然。這就出現了管理會計人才市場供需矛盾。
中國的管理會計人才缺口達300多萬,是未來十年中國的“藍海”,現存的財務會計人員將會面臨轉向管理會計的挑戰(劉俊勇,2013)。雖然將來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需求量大,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管理會計人才都能夠適用,錯綜復雜的全球化局面要求企業提高對管理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真正能勝任管理會計職位的人才相對較少。簡言之,中國大陸缺乏與國際接軌的高端會計人才,出現了“管理會計高端人才荒”現象。
2.企業管理會計比例較低,更多發揮傳統職能
國際范圍內,管理會計興起于20世紀初期,目前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已經日漸成熟;我國范圍內,管理會計起步于20世紀中期,目前管理會計已經逐漸得到重視。全球商業領袖普遍認為管理會計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這是企業能夠克敵制勝的關鍵所在(CIMA北亞區總裁李穎,2014)。
在美國,企業內管理會計人才占到90%,財務會計只有10%,管理會計人才70%以上的時間用于決策性的工作(美國勞動部,2006);在日本,例如松下(Panasonic),財會部的人員大約2 000人,而80%的人員都在做管理會計工作。然而在我國,企業超過85%的財務人員都在做財務會計,更多發揮傳統職能,幾乎用80%以上的時間進行會計賬務記錄和賬務核算,而風險分析、戰略制定等方面的職能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以上數據從顯性層面上指出我國管理會計工作與國際之間的差距,本質層面上則揭露出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建設弊端重重。
3.接近半數企業沒有獨立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計劃
中國企業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調查報告顯示,在受訪者中43%的企業沒有管理會計培養計劃,僅9%的受訪者表示公司制定了管理會計專門計劃,而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計劃包含在財務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企業占到48%,對于那些明確設定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應有的能力和技能的企業來說,情況會好得多。另一方面,調查還發現,對公司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計劃滿意度較低,只有19%的人感到滿意。
三、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探討
新形勢下,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是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的內生動力,即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必須要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來構建,不能脫離這個主線。另外,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基礎之上,有什么樣的人才能力框架就會衍生出與之對應的評價體系。
(一)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探討
我國全面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始于2002年,財政部召開會議,成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項目研究課題組研究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由于我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構建起步較晚,無論是財務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還是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構建,爭議頗多。筆者認為,應該以企業管理會計人才需求為主線,以提高管理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和勝任能力為目標,構建一個順應管理會計人才市場、切合管理會計實踐需求的中國特色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保證管理會計人才能夠為企業提供及時、高效的決策,以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
何為職業能力?何為能力?二者有什么區別?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發布的《國際教育報告框架》所示:能力是指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價值觀;而職業能力是指在現實工作環境中根據既定標準實現工作職責的能力。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我們要立足于我國經濟所處的特殊的經營環境,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構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如表2)。在設計能力框架時,應遵循如下思路:第一,確定管理會計所處的環境和需要達到的服務目的,即進行角色定位;第二,確定管理會計需要履行的基本職能;第三,分析管理會計勝任基本職能需要的核心能力;第四,根據核心能力確定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三方面的能力要素;第五,根據能力要素確定具體培養措施。
(二)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探討
通過構建可行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人才評價體系也應相繼建立,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備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根據以上能力框架,可以執行管理會計的兩種標準——準入限制(A級)和技術標準(B級)。準入限制指的是,只有達到某種準入的執業標準,才有資格進入管理會計行業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即達到A級職業能力水平;技術標準是指在跨越準入限制之后,通過各方面學習、實踐,勝任管理會計管理決策型職位,能夠在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中有所建樹、有所創新。
根據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
基于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能夠避免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人才不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狀況。對人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培養方式的改進,不斷循環,最終必定能夠培養出教育符合實踐、理論實踐兼備的管理會計人才,從而為我國的企業做好會計服務工作,幫助企業戰勝改革帶來的挑戰。
四、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對策
(一)宏觀分析,前景展望
做好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需要把握政策風向標,做好管理會計人才交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提升理論,形成實踐、理論、政策三者的良性互動。各相關機構各司其職,政府審時度勢,提供政策引導;高校及相關機構發展學術,提供理論指導;各企業發展需求市場,提供實踐平臺;進行國際交流,順應國際潮流。這四部分緊密結合將我國管理會計推到國際前沿(詳見圖1)。
毫無疑問,新生事物需要經過若干階段的發展才能逐漸走向成熟,管理會計的發展也不例外。隨著市場對專業化需求程度的提高,組織化程度會隨之更加復雜化、精細化。隨著專業化和組織化的不斷提高,市場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會提高。管理會計之間進行精細化的分工與合作將會變為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發展的主流方向。這就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建立起更加切合實際發展狀況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理論。
(二)微觀分析,具體落實
會計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必須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落到實處。通過學習、培訓、考試等方式進行管理會計人員基礎技能培養;通過企業實踐、企業內部導師制等進行管理會計人員能力培養;還要注意對管理會計人員進行企業文化、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
1.發揮高等院校作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學科理論體系尚不完整,其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尚不明確,沒有形成系統、嚴密的理論和方法體系。鑒于此,需要加強科研力度,盡快建立一套既切合我國具體實際又與國際相聯系的理論體系。根據理論體系加強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盡快培養一批精通管理會計基本知識的優秀人才。
在進行高校教育時既要注意加強內部控制和統計學方面知識的教育,因為管理會計人才將來要更多地偏向于企業管理,躋身于管理層;更需要進行財務信息的統計、分析工作,擁有一雙從復雜財務信息中“發現金子的眼睛”。必要時,要進行雙語教學,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國際思維,在復雜的環境中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分析和決策。
另一方面,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與企業合作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不斷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只有兼具基本知識和實踐能力于一身的管理會計人才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各個企業。
2.重視管理會計人員再教育,將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納入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養體系
基于待入職的新聘管理會計人員并不能夠完全勝任管理會計工作這一事實,企業需要對預備管理會計人才進行集中培訓,通過淘汰式的考核選拔最優秀的管理會計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培訓并不是形式化過程,而是為本企業培養最優秀人才的過程,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足夠重視,聘請優秀的業內人士進行管理知識講授,加入場景演練、真實模擬等方式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進行塑造和考核。對企業管理會計人才的培訓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外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會根據不同職位對勝任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不同程度地選擇不同的培養方式。具體培養方式如表4所示。管理會計人員入職并非一勞永逸,要通過定期考核對其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新塑造和提升,以便能協助企業在波濤洶涌的經濟市場中抓住關鍵機遇期,乘風破浪。
另一方面,要將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和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養體系,為企業培養一批高端的管理會計人才。
3.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適當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比重
雖然考試備受詬病,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事實:考試能夠讓更多的人去學習,給更多的想進入這個職業圈的人打開一扇窗戶,為行業樹立一個標桿。全國統一注冊會計師(CPA)考試讓很多人擁有了會計專業思維、會計技能和能力,為我國的會計行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提升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加強推廣CMA考試的力度,應在CPA考試中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比重,或者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成立管理會計協會,從試點推廣到全國。
4.充分利用輪崗制度,塑造優秀管理會計人才
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充分了解企業的市場定位、戰略方向、經營模式等,所以在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方面,充分利用“輪崗制度”來滿足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全面素質的需要。在日本的企業中,管理會計人員需要在各個部門分別工作一段時間,以了解不同部門的運作,綜合把握企業運作規律,大概用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勝任管理會計崗位。所以,輪崗制度是能夠充分鍛煉員工能力的方式,在適當的時候要加以運用。
5.推動加強管理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
管理會計師行業具有專業化強的特點,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的優秀人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離不開國際化人才培養途徑,應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合作體系,引進國際化認可的職業資格考核,完善國際化人才機制。
將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送到境外實習培訓,開闊國際視野,熟悉國際環境,掌握國際規則,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國際思維能力。通過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國際專家組,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破解我國重大的管理會計難題,并積極參與管理會計行業的國際會議、活動、論壇等,提升我國的行業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金碚.我國經濟步入穩中求進的新征程[N].人民日報,2013-09-12(007).
[2] 余蔚平.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引全面推進會計人才建設工作[N].中國會計報,2014-01-10(002).
[3] 樓繼偉.打造會計工作“升級版”重在發展管理會計[N/OL].中國財經報網,2014-03-01.
[4] 魚招波.管理會計是未來十年中國的藍海[N].財會信報,2013-05-27(A05).
[5] 周宏,張巍,宗文龍,楊霽.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4):83-89.
[6] 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N].中國會計報,2014-02-
14(004).
三、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探討
新形勢下,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是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的內生動力,即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必須要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來構建,不能脫離這個主線。另外,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基礎之上,有什么樣的人才能力框架就會衍生出與之對應的評價體系。
(一)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探討
我國全面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始于2002年,財政部召開會議,成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項目研究課題組研究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由于我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構建起步較晚,無論是財務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還是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構建,爭議頗多。筆者認為,應該以企業管理會計人才需求為主線,以提高管理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和勝任能力為目標,構建一個順應管理會計人才市場、切合管理會計實踐需求的中國特色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保證管理會計人才能夠為企業提供及時、高效的決策,以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
何為職業能力?何為能力?二者有什么區別?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發布的《國際教育報告框架》所示:能力是指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價值觀;而職業能力是指在現實工作環境中根據既定標準實現工作職責的能力。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我們要立足于我國經濟所處的特殊的經營環境,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構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如表2)。在設計能力框架時,應遵循如下思路:第一,確定管理會計所處的環境和需要達到的服務目的,即進行角色定位;第二,確定管理會計需要履行的基本職能;第三,分析管理會計勝任基本職能需要的核心能力;第四,根據核心能力確定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三方面的能力要素;第五,根據能力要素確定具體培養措施。
(二)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探討
通過構建可行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人才評價體系也應相繼建立,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備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根據以上能力框架,可以執行管理會計的兩種標準——準入限制(A級)和技術標準(B級)。準入限制指的是,只有達到某種準入的執業標準,才有資格進入管理會計行業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即達到A級職業能力水平;技術標準是指在跨越準入限制之后,通過各方面學習、實踐,勝任管理會計管理決策型職位,能夠在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中有所建樹、有所創新。
根據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
基于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能夠避免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人才不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狀況。對人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培養方式的改進,不斷循環,最終必定能夠培養出教育符合實踐、理論實踐兼備的管理會計人才,從而為我國的企業做好會計服務工作,幫助企業戰勝改革帶來的挑戰。
四、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對策
(一)宏觀分析,前景展望
做好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需要把握政策風向標,做好管理會計人才交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提升理論,形成實踐、理論、政策三者的良性互動。各相關機構各司其職,政府審時度勢,提供政策引導;高校及相關機構發展學術,提供理論指導;各企業發展需求市場,提供實踐平臺;進行國際交流,順應國際潮流。這四部分緊密結合將我國管理會計推到國際前沿(詳見圖1)。
毫無疑問,新生事物需要經過若干階段的發展才能逐漸走向成熟,管理會計的發展也不例外。隨著市場對專業化需求程度的提高,組織化程度會隨之更加復雜化、精細化。隨著專業化和組織化的不斷提高,市場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會提高。管理會計之間進行精細化的分工與合作將會變為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發展的主流方向。這就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建立起更加切合實際發展狀況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理論。
(二)微觀分析,具體落實
會計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必須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落到實處。通過學習、培訓、考試等方式進行管理會計人員基礎技能培養;通過企業實踐、企業內部導師制等進行管理會計人員能力培養;還要注意對管理會計人員進行企業文化、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
1.發揮高等院校作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學科理論體系尚不完整,其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尚不明確,沒有形成系統、嚴密的理論和方法體系。鑒于此,需要加強科研力度,盡快建立一套既切合我國具體實際又與國際相聯系的理論體系。根據理論體系加強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盡快培養一批精通管理會計基本知識的優秀人才。
在進行高校教育時既要注意加強內部控制和統計學方面知識的教育,因為管理會計人才將來要更多地偏向于企業管理,躋身于管理層;更需要進行財務信息的統計、分析工作,擁有一雙從復雜財務信息中“發現金子的眼睛”。必要時,要進行雙語教學,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國際思維,在復雜的環境中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分析和決策。
另一方面,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與企業合作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不斷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只有兼具基本知識和實踐能力于一身的管理會計人才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各個企業。
2.重視管理會計人員再教育,將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納入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養體系
基于待入職的新聘管理會計人員并不能夠完全勝任管理會計工作這一事實,企業需要對預備管理會計人才進行集中培訓,通過淘汰式的考核選拔最優秀的管理會計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培訓并不是形式化過程,而是為本企業培養最優秀人才的過程,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足夠重視,聘請優秀的業內人士進行管理知識講授,加入場景演練、真實模擬等方式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進行塑造和考核。對企業管理會計人才的培訓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外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會根據不同職位對勝任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不同程度地選擇不同的培養方式。具體培養方式如表4所示。管理會計人員入職并非一勞永逸,要通過定期考核對其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新塑造和提升,以便能協助企業在波濤洶涌的經濟市場中抓住關鍵機遇期,乘風破浪。
另一方面,要將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和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養體系,為企業培養一批高端的管理會計人才。
3.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適當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比重
雖然考試備受詬病,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事實:考試能夠讓更多的人去學習,給更多的想進入這個職業圈的人打開一扇窗戶,為行業樹立一個標桿。全國統一注冊會計師(CPA)考試讓很多人擁有了會計專業思維、會計技能和能力,為我國的會計行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提升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加強推廣CMA考試的力度,應在CPA考試中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比重,或者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成立管理會計協會,從試點推廣到全國。
4.充分利用輪崗制度,塑造優秀管理會計人才
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充分了解企業的市場定位、戰略方向、經營模式等,所以在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方面,充分利用“輪崗制度”來滿足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全面素質的需要。在日本的企業中,管理會計人員需要在各個部門分別工作一段時間,以了解不同部門的運作,綜合把握企業運作規律,大概用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勝任管理會計崗位。所以,輪崗制度是能夠充分鍛煉員工能力的方式,在適當的時候要加以運用。
5.推動加強管理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
管理會計師行業具有專業化強的特點,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的優秀人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離不開國際化人才培養途徑,應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合作體系,引進國際化認可的職業資格考核,完善國際化人才機制。
將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送到境外實習培訓,開闊國際視野,熟悉國際環境,掌握國際規則,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國際思維能力。通過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國際專家組,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破解我國重大的管理會計難題,并積極參與管理會計行業的國際會議、活動、論壇等,提升我國的行業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金碚.我國經濟步入穩中求進的新征程[N].人民日報,2013-09-12(007).
[2] 余蔚平.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引全面推進會計人才建設工作[N].中國會計報,2014-01-10(002).
[3] 樓繼偉.打造會計工作“升級版”重在發展管理會計[N/OL].中國財經報網,2014-03-01.
[4] 魚招波.管理會計是未來十年中國的藍海[N].財會信報,2013-05-27(A05).
[5] 周宏,張巍,宗文龍,楊霽.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4):83-89.
[6] 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N].中國會計報,2014-02-
14(004).
三、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探討
新形勢下,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是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的內生動力,即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評價體系必須要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來構建,不能脫離這個主線。另外,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基礎之上,有什么樣的人才能力框架就會衍生出與之對應的評價體系。
(一)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探討
我國全面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始于2002年,財政部召開會議,成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項目研究課題組研究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由于我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構建起步較晚,無論是財務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還是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構建,爭議頗多。筆者認為,應該以企業管理會計人才需求為主線,以提高管理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和勝任能力為目標,構建一個順應管理會計人才市場、切合管理會計實踐需求的中國特色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保證管理會計人才能夠為企業提供及時、高效的決策,以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
何為職業能力?何為能力?二者有什么區別?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發布的《國際教育報告框架》所示:能力是指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價值觀;而職業能力是指在現實工作環境中根據既定標準實現工作職責的能力。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我們要立足于我國經濟所處的特殊的經營環境,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構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如表2)。在設計能力框架時,應遵循如下思路:第一,確定管理會計所處的環境和需要達到的服務目的,即進行角色定位;第二,確定管理會計需要履行的基本職能;第三,分析管理會計勝任基本職能需要的核心能力;第四,根據核心能力確定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三方面的能力要素;第五,根據能力要素確定具體培養措施。
(二)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探討
通過構建可行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人才評價體系也應相繼建立,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備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根據以上能力框架,可以執行管理會計的兩種標準——準入限制(A級)和技術標準(B級)。準入限制指的是,只有達到某種準入的執業標準,才有資格進入管理會計行業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即達到A級職業能力水平;技術標準是指在跨越準入限制之后,通過各方面學習、實踐,勝任管理會計管理決策型職位,能夠在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中有所建樹、有所創新。
根據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
基于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能夠避免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人才不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狀況。對人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培養方式的改進,不斷循環,最終必定能夠培養出教育符合實踐、理論實踐兼備的管理會計人才,從而為我國的企業做好會計服務工作,幫助企業戰勝改革帶來的挑戰。
四、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對策
(一)宏觀分析,前景展望
做好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需要把握政策風向標,做好管理會計人才交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提升理論,形成實踐、理論、政策三者的良性互動。各相關機構各司其職,政府審時度勢,提供政策引導;高校及相關機構發展學術,提供理論指導;各企業發展需求市場,提供實踐平臺;進行國際交流,順應國際潮流。這四部分緊密結合將我國管理會計推到國際前沿(詳見圖1)。
毫無疑問,新生事物需要經過若干階段的發展才能逐漸走向成熟,管理會計的發展也不例外。隨著市場對專業化需求程度的提高,組織化程度會隨之更加復雜化、精細化。隨著專業化和組織化的不斷提高,市場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會提高。管理會計之間進行精細化的分工與合作將會變為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發展的主流方向。這就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建立起更加切合實際發展狀況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理論。
(二)微觀分析,具體落實
會計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必須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落到實處。通過學習、培訓、考試等方式進行管理會計人員基礎技能培養;通過企業實踐、企業內部導師制等進行管理會計人員能力培養;還要注意對管理會計人員進行企業文化、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
1.發揮高等院校作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學科理論體系尚不完整,其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尚不明確,沒有形成系統、嚴密的理論和方法體系。鑒于此,需要加強科研力度,盡快建立一套既切合我國具體實際又與國際相聯系的理論體系。根據理論體系加強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盡快培養一批精通管理會計基本知識的優秀人才。
在進行高校教育時既要注意加強內部控制和統計學方面知識的教育,因為管理會計人才將來要更多地偏向于企業管理,躋身于管理層;更需要進行財務信息的統計、分析工作,擁有一雙從復雜財務信息中“發現金子的眼睛”。必要時,要進行雙語教學,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國際思維,在復雜的環境中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分析和決策。
另一方面,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與企業合作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不斷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只有兼具基本知識和實踐能力于一身的管理會計人才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各個企業。
2.重視管理會計人員再教育,將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納入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養體系
基于待入職的新聘管理會計人員并不能夠完全勝任管理會計工作這一事實,企業需要對預備管理會計人才進行集中培訓,通過淘汰式的考核選拔最優秀的管理會計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培訓并不是形式化過程,而是為本企業培養最優秀人才的過程,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足夠重視,聘請優秀的業內人士進行管理知識講授,加入場景演練、真實模擬等方式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進行塑造和考核。對企業管理會計人才的培訓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外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會根據不同職位對勝任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不同程度地選擇不同的培養方式。具體培養方式如表4所示。管理會計人員入職并非一勞永逸,要通過定期考核對其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新塑造和提升,以便能協助企業在波濤洶涌的經濟市場中抓住關鍵機遇期,乘風破浪。
另一方面,要將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和會計領軍人才(后備)培養體系,為企業培養一批高端的管理會計人才。
3.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適當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比重
雖然考試備受詬病,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事實:考試能夠讓更多的人去學習,給更多的想進入這個職業圈的人打開一扇窗戶,為行業樹立一個標桿。全國統一注冊會計師(CPA)考試讓很多人擁有了會計專業思維、會計技能和能力,為我國的會計行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提升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加強推廣CMA考試的力度,應在CPA考試中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比重,或者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成立管理會計協會,從試點推廣到全國。
4.充分利用輪崗制度,塑造優秀管理會計人才
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充分了解企業的市場定位、戰略方向、經營模式等,所以在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方面,充分利用“輪崗制度”來滿足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全面素質的需要。在日本的企業中,管理會計人員需要在各個部門分別工作一段時間,以了解不同部門的運作,綜合把握企業運作規律,大概用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勝任管理會計崗位。所以,輪崗制度是能夠充分鍛煉員工能力的方式,在適當的時候要加以運用。
5.推動加強管理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
管理會計師行業具有專業化強的特點,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的優秀人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離不開國際化人才培養途徑,應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合作體系,引進國際化認可的職業資格考核,完善國際化人才機制。
將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送到境外實習培訓,開闊國際視野,熟悉國際環境,掌握國際規則,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國際思維能力。通過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國際專家組,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破解我國重大的管理會計難題,并積極參與管理會計行業的國際會議、活動、論壇等,提升我國的行業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金碚.我國經濟步入穩中求進的新征程[N].人民日報,2013-09-12(007).
[2] 余蔚平.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引全面推進會計人才建設工作[N].中國會計報,2014-01-10(002).
[3] 樓繼偉.打造會計工作“升級版”重在發展管理會計[N/OL].中國財經報網,2014-03-01.
[4] 魚招波.管理會計是未來十年中國的藍海[N].財會信報,2013-05-27(A05).
[5] 周宏,張巍,宗文龍,楊霽.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4):83-89.
[6] 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N].中國會計報,2014-02-
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