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方圓”安全文化是兗礦集團鮑店煤礦系統整合符合礦井文化積淀的安全文化體系。在職工中培育“方圓”安全文化理念,從而形成自主保安全、自覺抓安全的局面,是宣貫“方圓”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所在,筆者認為在實際宣貫中應注重“三點一線”。
一、敲響共鳴點
“方圓”理念是吸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關“天人合一”的思想,力求達到物與形、事與理的和諧統一。而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國家民族長期形成的歷史人文、生活習俗、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等的總和,一旦形成就為多數人所自覺接受和遵守。所以導入方圓理念,運用文化力量筑牢安全防線,不論從管理學還是行為學都是非常適合和必要的。長期以來,作為煤礦這樣一個特殊的高危作業,安全工作多采用強制規定、高壓措施、硬性約束,有棱有角、冷色調的東西多,而從人的心理調適、情感尊重、主體突顯上著墨不多,暖色彩的勾畫少,使管理主體與行為主體產生隔離,錯位逆向,沒有互動,效果不明顯。導入“方圓”理念再加上文化的“軟實力”推動,根本目的是把安全的剛性要求和制度措施、規定等讓大家明白清楚,繼而從人的心理調適、情感需求入手,在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文化滲透中把安全制度要求內化為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面的自覺意識,達到方圓融通、剛柔相濟、上下互動,從而使安全成為管理主體和行為主體的共同愿景。如果引不起這種共鳴,職工的接受與自覺行為就會打折扣。所以,要把“方圓”與安全文化的內涵、聯系講清講透,切實與礦井的管理有機統一并在各方面體現,堅決避免講的是方圓融通的思想,而在很多事情上映照出的卻是方方正正的影子。只有上上下下都理解“方圓”安全文化的實際意義,并共同維護和發展,在共鳴中“方圓”才會開花結果。
二、填充空白點
讓“方圓”的理念在全體職工中落地生根,進而催化形成為每個人安全的自覺行為,必須消除職工思想行為和制度中存在的盲點和空白點,達到全方位全覆蓋,切實實現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質的轉變。一是思想上的空白點。作為表象意義上的方圓,職工對其形成的理解容易到位,但對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安全內涵,就容易出現理解上的空白。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識其形而不識其神,“方圓”安全文化就會形成一種掛在嘴邊的表層要求,起不到“教化”作用。所以培育中必須持續地進行,不能速辦速成,立見成效。二是行為上的盲點。思想支配行為,特別在新舊理念交替的時候,由于新的理念還沒有成為支配行為的主導思想,而舊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又很難瞬間改變,人的行為就會產生不確定性,可能造成新舊“交接”中的盲點。這種盲點的存在有些時候就會影響到人行為的正確性和安全性。所以要設立個緩沖區,把“方圓”安全文化由上向下推行的過程轉變為由下向上理解接受和遵守執行的過程,避免出現行為偏差。三是消除制度上的交錯現象。通俗地理解“方圓”就是剛性與柔性、制度與人文的有機結合,在嚴格制度的同時,更多地體現出人文關懷和情感尊重。但在實踐中,往往容易產生不尊重現場實際、不理解基層苦衷、不關愛干部職工的現象,過多的強調任務和要求,再加上生硬的方法,上下之間溝通不深入,產生方圓不協調。所以要從制度層面確定方圓的協調機制,使“圓”更好地支撐“方”。
三、筑牢支撐點
“方圓”安全文化作為一個體系,最終目的是推進安全工作健康發展,實現長治久安,安全永恒。要使其發揮好作用,必須對其全方位支撐,體現出其最佳效應。一是制度支撐。要真正地系統整合礦井現有的各類安全管理制度,切實按照“方圓”安全文化的要求,在制度層面確立“方圓”文化的統領和指導地位,不可相互沖突和矛盾,使制度成為落實“方圓”安全文化最好的展臺。二是行為支撐。再好的理念和制度,最終都要通過人的行為去實現。要切實加大對“方圓”安全文化的宣貫力度,讓這種理念首先成為職工的思想主導,然后運用其體系內容逐步影響帶動和規范自己的行為,使“方圓”安全文化的力量在職工規范的行為中傳遞出來。制度支撐是基礎,行為支撐是保證。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支撐才會點面結合,越筑越牢。三是管理支撐。從礦到區隊管理,都要學會運用方圓的思想和方法來抓教育和考核,營造有利于職工自主抓安全、保安全的良好環境。
四、劃好邊角線
“方圓”安全文化是對礦井多年來安全管理的總結提煉,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推行中要解決好隨意性和單循環,用明確的邊角線來規范從教育到執行的各個環節工作。所謂隨意性,就是不按照系統要求進行培育規范,運用老思想,沿用老模式,一直走直行線。所謂單循環,就是不與單位實際結合或采取應付方式,把“方圓”安全文化當作礦上的事、部門的事,在單位外循環,不真正運用到單位安全管理中,在邊角外下功夫。所以在推行“方圓”安全文化建設中,必須勾畫好邊角線,對各項任務進行明確落實,對達到的目標進行正確公布,對違反的進行考核糾正,建立起持之以恒、長期有效、全員遵守踐行的宣傳教育、行為遵守、考核獎懲等相關機制。只有邊角線清晰可見,大家才會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