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忠
摘 要:建立健全黨群溝通機制,可以有效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我黨執政為民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黨群溝通機制,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黨員干部以及人民群眾等黨群溝通主體的政治思想素質,并且疏通和拓寬黨群溝通的渠道,充分發揮人大、政協以及各群眾團體的作用。
關鍵詞:黨群溝通;健全機制;溝通主體;溝通渠道
當代社會,國際國內環境都變得越來越復雜,建立健全的黨群溝通機制,可以幫助黨的各級組織更好的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并且集中民智,及時掌握系統全面的信息,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社會應變能力。
一、建立健全的黨群溝通機制是我黨執政為民的重要保障
黨群溝通機制是指中國共產黨為了密切聯系群眾以實現其奮斗目標,與群眾溝通過程中的黨、群眾、信息、渠道、溝通方式等要素之間構成的有機聯動的整體[1]。其實質是黨群之間的信息傳遞機制。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是我黨在各個時期斗爭的致勝法寶,也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工作作風。新時期我黨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習近平總書記重提“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治國理念,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從上到下掀起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見,我黨清醒地認識到了建立健全黨群溝通機制,對于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建立健全黨群溝通機制可以提高我黨的執政能力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有責任和義務從政治上通過正確的決策,幫助人民群眾實現各種利益訴求。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依賴于黨對群眾利益訴求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建立健全的黨群溝通機制,可以讓黨充分地了解群眾的呼聲,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并收集到來自群眾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使政治決策中心能夠協調好黨和群眾之間存在的分歧,作出能夠兼顧各方利益的正確、科學和民主的決策方案,從而獲得群眾的支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2、建立健全黨群溝通機制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關鍵時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各種群眾團體之間的利益矛盾也越來愈突出,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國人民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通過密切聯系群眾,來協調平衡好各階層和不同群體以及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矛盾,增強群眾對我黨及其各項政策的信任度。健全的黨群溝通機制,一方面有利于中國共產黨了解群眾的需求和真實情況特別是基層群眾的疾苦;另一方面有利于群眾表達自身利益訴求或宣泄不滿情緒,協調各方利益,避免積累不滿因素而導致爆發強烈沖突,從而維護社會穩定。黨群溝通機制為黨群間的交流和對話提供了橋梁,使黨與群眾間的溝通、協商過程得到制度性保障。通過溝通、協商,解決與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緩和不同群體間的矛盾,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健全黨群過溝通機制需要提高溝通主體的素質
在我黨構建的黨群溝通機制中,其溝通主體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從現實來看,溝通主體往往因為素質不高而表現為缺乏主動性,一些黨員領導干部黨性觀念薄弱,缺乏群眾意識和服務宗旨,官僚主義嚴重,喜歡“坐在家里定盤子,關起門來想點子”,存在脫離群眾的思想傾向。而部分群眾也對自己在黨群溝通機制中的主體地位認識不清,認為黨群溝通“事不關己”,因而不愿主動與黨組織溝通;或者一葉障目,把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看得過于嚴重,影響了自己對黨的信任,因此,在黨群溝通機制中,不愿主動溝通。為此,在健全完善黨群溝通機制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提高溝通主體的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黨風建設的重要法寶,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要結合中央和上級黨委的工作部署,開展黨風、黨紀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不斷增強黨性觀念,自覺克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脫離群眾的思想傾向,把強化服務宗旨和群眾意識的思想教育工作當做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不斷增強黨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同時,一方面要加大對黨的政策的宣傳力度,建立向民眾通報制度、黨務公開制度[2],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提高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增強群眾對我黨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清醒地認識到黨和群眾之間的血肉關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是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的、為群眾服務的政黨。群眾有責任和義務對黨的工作進行評價和監督,以促進黨風建設獲取成效,通過各種措施,提高群眾政治素質。只有溝通主體的素質全面得到提高,才能實現黨群溝通機制的長期有效。
三、健全黨群溝通機制需要暢通溝通渠道
當前我國黨群關系存在溝通渠道不夠暢通的問題,一是溝通渠道過長,群眾呼聲需要逐級向上反映,其中存在許多環節,因此很難及時上達至高層;輾轉上達至決策層時,信息的內容也往往走樣了,這就使處于政治核心的高層很難了解到基層群眾的心聲,導致決策層難免作出不符合、甚至有違群眾意愿的決策。二是溝通的渠道太窄,在溝通中對黨組織以外的其它渠道利用不夠,沒有從實際出發,去開拓新的黨群溝通渠道。更有甚者,一些個人主義和官僚主義思想嚴重的黨員領導干部,對一些通過正常渠道向上級反映民情的群眾進行打擊壓制,使群眾權益受到侵害。
黨群溝通是一種雙向交流活動,上情下達和輿情反映兩個方向都應該暢通,為了及時收集民意,全面掌握輿情,首先,黨組織需要為群眾反映情況開辟多種途徑,比如意見箱、座談會,領導熱線等,在網絡時代還應該與時俱進,利用網絡的熱點論壇以及官員微博、政務微博,政府網站等載體,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溝通[3]。其次,黨員領導干部還應該向媒體和網民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QQ號碼和電子信箱以及微博帳號等聯系方式,便于與民眾進行直接的溝通交流。再次,要充分發揮人大和政協以及共青團、工會、婦聯等各種群眾團體的作用,通過這些黨外組織收集社會各階層和各利益團體的訴求、建議和意見,鼓勵他們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建言獻策,使黨群溝通的渠道更寬,更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