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予州
摘 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離退休工作的特點,做好“雙高期”老年人的服務管理工作。在物質生活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以“文化養老”為主線,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娛樂于民。重視發揮離退職工特殊人才的作用,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切實把“六個老有”落到實處。
關鍵詞:雙高期;文化養老;服務管理
一、新時期離退休工作的特點
1、截止到今年10月,我院共有離退休職工139人,其中70歲以上的人員有92人,占離退休職工的70%,80歲以上的有21人,站離退休職工的16%,進入“雙高期”的人數呈上升趨勢。由于我院從事石油工作的特殊性,這一代人的大部分職工都在野外工作過多年,為我國的石油事業做出了艱苦的付出,身體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年齡增大,身體狀況變差,走不動、出不來、看不見、聽不清的越來越多,大部分人自理能力變差或喪失了自理能力。疾病纏身,經常性住院和長期住院的人,有要求求助于家庭,求助于他人,求助于社會和求助于組織的事情日益增多。在心里上產生了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空巢和獨居老人的孤獨寂寞感較為強烈。
2、我院離退休老同志絕大部分都是從事石油行業的知識分子,他們是我國石油事業發展的開拓者和見證人,為石油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畢生心血。他們當中有很多都是多才多藝、有著豐富生活內涵的人,退休前由于在野外條件不允許、工作繁忙,不能夠很好地參與各種文體活動。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提高,文化娛樂的需求更為迫切。退休后希望能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要求為他們創造更好地軟硬件條件和再教育機會。
3、在退休人員中,有很多復合型、知識型、專業型人才,在他們安度晚年的同時,也關注自己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目前,我局正處在向“千萬噸級油氣田”邁進的關鍵時期,他們希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揮余熱,為企業的發展出謀獻策,再做貢獻。
面對這些新情況、新特點,我們必須改變以前的服務管理方式,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立體管理服務體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穩定大后方,使他們成為推動我院持續有效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做好“雙高期”離退休職工的服務管理工作
1、廣泛宣傳健康知識,正確引導老同志掌握科學養生方法,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重點培養老同志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培養老同志自立自強意識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服務之本。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社會。日常要處理好與子女與鄰居的關系,以防應急之用。大力普及醫療保健和養生知識,通過在離退休活動中心懸掛漫畫的形式,生動活潑地宣傳有關健康生活和養生方面的知識。定期邀請省知名教授來老年活動中心宣傳和講解有關老年疾病的防治,為老同志咨詢有關方面的知識。對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同志,我們定期看望,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和需求,把了解到的情況整理后記錄存檔,并把精心錄制編輯好的有關防病治病和養生的影像資料送到他們的手中。
開展“敬老月”活動,加大“老年法”宣傳力度,通過在生活園區懸掛標語口號,組織“老年法”講座,在報刊欄中張貼有關“老年法”的知識和圖片,以及組織“老年法”知識競賽等形式,營造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氣氛,使敬老、愛老的中華美德深入人心。繼續開展“五十年風雨路,半世紀石油情”的圖片征集活動,進一步弘揚老一代石油人精神,展示他們的晚年生活,促和睦、促子孝。
2、完善服務機制,創新工作方法
“雙高期”老同志的現實需求很多,他們需要在生活上、精神上、醫療上和權力維護上得到我們的幫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體制的改革,使我們服務管理工作的內容增多,難度增大。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把我們管理模式從被動式服務變為主動式服務,實現從坐等服務向主動上門服務的轉變。除了繼續堅持執行“四必訪”制度外,重點關注“雙高”、空巢、失獨、失能、困難老人的生活問題。領導重視,加強與老同志的感情聯絡,徹底貫徹執行黨“走群眾路線”的方針。對于歷史遺留問題,督促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提出解決方案,限期給予解決。對于確實不能解決的歷史問題,也要給老同志耐心解釋清楚,做錯的要通過其他方式給予補償。通過領導干部與他們結成一幫一對子和離退人員不定期地上門服務,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時幫助和解決他們的困難。同時要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關懷和心里慰籍,傾聽老年人的心聲,關注他們的心里健康,有的放矢地引導老年人勇敢地和疾病做斗爭的同時,釋放他們的精神負擔。
建立離退休人員信息庫。除了基礎信息外,還要把其家庭現狀和健康狀況以及兒女的電話都要詳細記錄。有的老同志經常換地方居住,有時在國內,有時在國外,有時在本省有時在外省,這些信息都要及時掌握,動態管理,要求老同志換居住地時要及時告知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較全面地掌握老同志的生活現狀,更好地為老同志服務。
對于“雙高”人員來說,他們由于自身的原因,非常希望社區能提供便捷、周到的醫療衛生服務。重點在建立和完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軟硬件設施,提升醫務人員的診治水平和服務意識。聯合單位醫務所形成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做到24小時有人出診上門服務,定期請名醫到社區巡診。做到大病有應急,小病不出社區,極大地方便了病人和其家屬。
通過我們和老同志的了解和溝通,大多數老同志對今后養老問題表示關注和擔心。我們認為目前家居養老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較好的是與子女就近居住或同住養老模式和互助養老模式。第一種模式適用于子女在身邊,生活上需要請保姆照料的老人。第二種模式適用于子女不在身邊獨居的老人。不管是哪種養老方式,被服務的對象都是年老體弱的弱勢群體,都必須有監督人對服務于老年人的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第一種模式的監督人是老年人的子女,第二種模式的監督人是互助組的其他成員,也就是說這些監督人都是被服務對象的親人或朋友,親情和友情給予了他們強烈的責任感。總而言之,監督人的有效監督是這種養老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提高離退休服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離退休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瑣碎事很多的工作。對離退休管理人員來說,要做好離退休的各項工作,只靠有滿腔熱情,沒有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沒有業務知識和文化修養是做不好這項工作的。學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樹立全心全意為老年人服務的意識,掌握老年人的心理,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要求管理人員懂得水電氣的使用安全常識和一些簡單的維修技術,特別是電腦和水管的維修有較多的需求。為有困難的老同志提供及時方便的服務,宣傳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安全常識。
三、 努力推行“文化養老”,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1、建設活動場所搭建文化養老活動平臺。
華北石油局現有錦繡華北、石油局老院兩個老年活動中心和兩個室外活動場地。活動中心均設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黨員活動室、閱覽室、多功能室、舞蹈廳、門球場地和綜合性活動園地。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并分類上墻,設計布置了與活動內容相符的溫馨提示。活動室門口安裝了宣傳欄,及時宣傳老年活動的重要內容。多功能室安裝了投影、專業音響設備,能夠舉行會議、教學、文藝聯歡、卡拉OK等活動。舞蹈廳配備了舞蹈專業塑膠地板和壓腿架。考慮到老同志的安全、便捷,設置了安全通道和輪椅專用通道。
搭建才藝展示平臺,定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特別是在“九九重陽節”、“五一”、“十一”、“元旦”、“春節”和“敬老月”等重要時點,舉辦大型的公益演出活動。通過文藝表演、比賽交流的形式來展示老同志的風采,提高他們的興趣和關注度。在新鄉洪門基地影院和鄭州錦繡華北外場設有兩個展示舞臺,供老同志演出用。
endprint
2、把老年大學作建成文化養老的陣地
健全組織,完善制度。學校下設校長、副校長、教務處主任和班主任及班長等職務,制定了工作人員職責、教師管理和學員管理等管理制度,實行教務處、班主任、老師、學員班長四級管理體系。實行班主任跟班聽課制度,及時了解教學中的問題,化解老師和學員之間的矛盾。定期召開校務會議,了解教學情況,及時解決反映的問題。
創新求實,寓教于樂。目前我局老年大學開設了“音樂”、“舞蹈”、“太極拳”班、書法班、模特班等,共有350多人次先后報名參加了以上課程的學習,占鄭州基地老同志的40%左右。我們請了專業的老師為他們上課,倡導“快樂學習”理念,不給老同志任何壓力。通過一年多時間的的學習,大部分老同志在所學專業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給老同志提供了相互接觸、交流的機會,減少了孤獨感。使老同志走出家門,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享受了快樂。老年大學組織的舞蹈隊、合唱團、太極拳和腰鼓隊在局和省組織的演出和運動會中多次獲優秀獎,增強了他們的榮譽感,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知識和勇于展示自身的積極性。
四、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渠道方便快捷的特點,建立離退休職工QQ群,把老同志通過網絡聯系起來。經常在群中和離退休職工溝通,征求他們對我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在群中發布離退休活動通知,匯報我院的工作進展,宣傳黨的離退休政策和社會養老的新動向,積累團結向上的正能量,不斷鞏固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
五、重視發揮離退休職工的作用
我局工作的主力軍主要依賴于80、90后,他們雖然在工作熱情上和現代技術手段上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方面和老同志相比有較大的差距,還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目前企業正處在產能升級的關鍵時期,離退休人員中有很多人參加工作就在本企業,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身體尚好,有著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企業做出過突出的貢獻。結合企業需求和個人意愿,采取多種辦法,發揮他們的作用。設立老年科技顧問機構和建立離退休人才數據庫,把企業有用的人才組織起來,為企業發展和技術更新改造出謀獻策。返聘有才能的老同志到不可替代的關鍵崗位工作,彌補企業技術力量的不足。工作中傳幫帶企業中青年職工,使他們能夠盡快地成長起來。同時也使得離退休人員老有所為。
六、積極探索新型、科學的養老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養老主體的改變,家庭養老向著社會養老轉化已成必然。養老逐步從小規模的單一模式向著政府加企業的產業化模式轉變。在居家養老還盛行的今天,急需建立智能化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幫助和緊急求助服務。通過信息平臺把專業家政服務團隊和加盟商戶及醫療救援機構聯系起來,在統一的呼叫管理平臺上實現居民服務需求和服務,使社區老年人獲得及時、快捷的求救求助專業化服務。加大政府的投入,由政府為養老服務部分“買單”,養老金由政府、單位和個人分攤。按照戶籍所在地、個人的收入、年齡的大小每月享受不等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減輕個人養老的負擔。擴大養老服務內容,通過社會化分工,把各項養老服務做得更規范、更專業。
參考文獻:
[1]陳蘭蘭,等。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狀況——武漢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之一[R].中國社會學網,2008-06-10。
[2]吳醒黎。老年大學的文化養老功效。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0年第07期。
[3]中石化華北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2013年職工與離退休人員現狀調查表。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