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圳祥 張亞卿
摘 要:文章根據北京市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分類,結合2008-2012《北京統計年鑒》,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及9大分類在近幾年中對就業貢獻度從就業人數增長數量,就業增長率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與北京市整體及三產的就業增長率進行對比,得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在整體上具有很強的勞動力吸納力和就業創造力,同時根據就業增長情況,將文化創意產業9大類分為4個層級。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就業增長率;就業創造力
當前北京以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為核心功能。以創造性、文化性、科技性和版權性為特點的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新興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對北京市就業貢獻度如何?就業增長率如何?本文針對以上問題,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做出分析、得出結論。
一、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與三次產業的關系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行業集群。細分為9大類: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其他輔助服務。根據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得定義可以看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并不完全屬于三次產業劃分中的任何一類。如新聞出版中的新聞服務、書報刊出版發行屬于第三產業,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記錄媒介的復制屬于第二產業。這就意味著不能用三次產業的就業吸納力和就業增長率來評估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吸納力和就業增長率,三次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僅可用于對比分析。必須針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具體的分析。
二、模型建立、數據選取及計算結果
1.模型建立。就業增長率。增長率指一定年限內,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n年數據的增長率 ,其中A為本期數據,B為前n年數據。A/B表示本年年末/前n年年末。這樣計算出來的是n年增長指數。■是對n年總增長指數開方。也就是指數平均化的原因是A/B計算的是增長指數包含了基期的1,開方后就是每年的平均增長指數,而我們需要的是年均增長率,也就是只對增量部分的考察,因此要減去1。在以上增長率的基礎上,分別代入就業數據,就可以得出我們需要的就業增長率,即表示在所有年份內平均就業增長率。
2.數據選取。文章選取了《北京市統計年鑒》2008-2012年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數數據,為了做對比分析,同時選取了北京市總就業人數以及三次產業就業人數。所有數據統計口徑均為城鎮單位年末從業人數,該數據與總從業人數有所出入,但對于分析結果影響不大。本文主要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屬于相對值的概念。
3.計算結果及分析。為了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做出對比分析,首先計算得出2008年-2012年間的北京市總體,第一、二、三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分別為0.024,-0.019,0.005,0.033(保留3位有效數字)。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就業增長率最高的為第三產業,最低的為第一產業。接下來計算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在2008年-2012年間的就業人數及增長率,并與北京市整體就業增長率與第三產業就業增長率進行對比分析。
表 2008至2012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就業增長率
通過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就業增長率遠遠大于北京市總就業增長率以及第三產業就業增長率,分別約為他們的3倍和2.2倍。9大類文化創意產業中除了新聞出版就業略有下降以外,其他大類就業增長率也明顯大于北京市總就業增長率和第三產業就業增長率,其中文化藝術,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藝術品交易這三個大類就業增長率尤為突出,幾乎是北京市總體就業增長率的4倍及第三產業就業增長率的3倍。
三、結論
1.通過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2008年-2012年的平均就業增長率可以看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在近幾年內就業增速明顯,遠遠高于北京市總體就業增長率和第三產業增長率,在吸納勞動力和創造就業方面作用顯著。
2.通過文化創意產業9大類的細分情況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吸納勞動力和創造就業方面的作用差別較大。如文化藝術類的就業增長率為10%,而新聞出版類的就業增長率為負值。
3.依據就業增長率的大小,可以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成四類,第一類就業增長率大于10%,包括文化藝術,軟件、網絡及計算機,藝術品交易;第二類就業增長率在5%到10%之間,包括廣播、電視、電影,廣告會展,設計服務,其他輔助服務。第三類就業增長率在0到5%之間,包括旅游、休閑娛樂。第四類就業增長率略小于0,表明就業人數略微有減少,僅包括新聞出版。
參考文獻:
王偉偉.加快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周圳祥(1989-)男,甘肅蘭州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戰略管理專業;張亞卿(1991-)女,河南商丘人,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戰略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