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
摘 要:內審工作轉型是央行適應國際金融危機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與央行治理需要而推出的重大改革舉措。本文闡述了人民銀行內審轉型所帶來的變化,對轉型中內審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內審轉型;配套環境;建設
一、央行內部審計轉型變化與特征
1.審計對象和范圍。內審轉型后,內審服務的對象和審計的范圍有了較大突破,由單純的向行長負責轉向為組織增值服務,幫助管理層、部門和員工發現和解決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審計范圍拓展到業務運行和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涉及與業務開展相關的記錄、人員和信息資料更加廣泛,并藉此提供風險管理、績效審計、咨詢等轉型服務。
2.審計職能和性質。轉型后內審肩負著增值和改善的重任,審計活動以系統規范的方法評估并協助改善治理、風險管理和控制過程,功能向確認和咨詢拓展。審計由僅僅關注財務收支合規性,逐步轉向更多地關注風險管理和組織治理;由外生介入型的查錯糾弊功能,逐步向內生融入型的更多發揮顧問和咨詢作用的“增值價值”功能轉變。
3.審計手段和方法。轉型后內審逐步借助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由現場審計向非現場審計拓展,重視審計效率的提高、審計范圍的拓展和審計證據的挖掘;由單純的查賬方法,向運用調查、測試、研究等分析性審計和動態評估式審計轉變,重視分析性復核法的運用和符合性和實質性測試的開展,確保審計證據的完整、準確與真實,提高內部審計確認和評價分析的能力。
4.審計方向和目標。隨著人民銀行在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改善金融管理等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管理層更加關注風險與績效的均衡,追求組織目標實現的最大化,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發展方向朝著“風險導向、控制驅動、關注績效、服務治理、增加價值”轉變,關注流程運轉的內部控制審計和風險管理審計,以及關注資源配置和目標實現的績效審計。
二、當前基層央行內審工作的主要難點。
1.審計質量問題。內部審計質量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民銀行內審轉型工作的成效。但是從轉型工作實踐來看,受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理念、內部審計標準的適用性、審計程序的合理性、審計手段的先進性、方法的科學性和內審人員素質的高低等因素制約,審計質量亟待進一步提高。
2.審計風險問題。一是部分內審人員風險意識的淡薄,看不到風險轉嫁的危險性,不能敏銳地發現審計表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和風險苗頭,導致問題反映片面,原因分析僅限表層現象。二是審計手段、方法等落后造成重大問題未被發現的風險。目前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審計技術手段和方法,尚不能適應各類操作系統和管理系統,審計風險也相對提高。三是工作疏忽,不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造成審計取證不充分、證明力不夠的風險。
3.隊伍建設問題。一是受基層內審人員自身素質、知識結構等方面影響,基層內審人員問題發掘能力、績效評價能力、風險評估能力、審計建議能力都難以適應全面轉型要求,因而內審隊伍職業化建設進程有待加速。二是缺乏人才管理長效機制,部分基層央行內審人員配備不足,內審人員安排隨意性較大,且人員隊伍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知識背景過于單一,內審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尚不能完全適應央行審計業務發展和內審轉型的工作需要,影響了審計監督質量。
4.審計手段問題。一是基層行現場審計仍依賴隨機抽樣、賬項核對等傳統方法,分析性復核法和符合性、實質性測試等審計方法的應用處于初級水平,同時應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去進行數據篩選、信息比較、追蹤和分析處理的能力還很低,審計手段的滯后制約了轉型進程。二是現階段央行計算機審計系統未能與各類業務系統實時聯網,系統數據獲取依賴人工采集,實行階段性導入,業務數據種類較少,數據更新速度緩慢,對業務的監督只能局限于事后,無法實現業務的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監控及滿足基層行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影響了業務監督的時效性。
三、基層央行內審工作轉型改進建議
1.深化審計質量管理。一是完善內審質量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質量考評標準,按照統一的標準對審計質量進行綜合考核評價。二是實行審計項目全程質量控制,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貫穿于審計實施程序的各個階段,通過嚴把審計項目控制環節,將潛在質量問題消失在審計初期階段。三是加強先進內審技術方法的應用,各級內審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加大對國內外先進內審理論、實務工具和信息技術手段的學習與運用,進而優化審計資源配置、突出審計重點、改進方式方法,促進內審工作提質升效。
2.強化審計風險防范。一是要強化內審人員風險意識,培養縝密的風險識別能力,保持職業審慎,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二是加強審前調查,所有審計項目實施前,審計組都要認真進行審前調查,編制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三是要把好審計證據質量關,確保證據充分有效。對審計中發現的重大問題,要進行跟蹤檢查。四是堅持恪守審計程序和職業道德,確保具有勝任審計任務的知識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規避審計風險。
3. 優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注重人才培養,多層次地搞好教育培訓工作。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專業審計技能和政策水平,提供必要的職業培訓,開展后續教育,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審計理論研討。鼓勵內審人員參加CIA考試,通過職業資質考試,打造一批高素質專業隊伍,提升內審人員專業化水平。二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牢固樹立審計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恪守審計規范,秉公執法,達到遏制審計風險的目的。三是構建內審人才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內審人員人才庫,實行動態管理,整合內審人力資源,實現職業、崗位、技能相統一,確保內審隊伍專業性、穩定性。
4. 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一是改變目前這一現狀,總行應進一步完善現有輔助審計系統的功能,盡快實現輔助審計系統的推廣,以更好地滿足審計工作中對數據采集、計算、查詢、排序、篩選、判斷、分析等要求。二是加快業務系統數據管理平臺的建設,解決當前系統推廣面臨的業務系統數據接口和數據標準不一致、數據不能實時采集等問題,促進央行業務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全面覆蓋,實現對重點業務和新型業務領域的持續和實時動態監控。三是基層行也應對內審人員做必要的培訓,以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