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西
摘 要:本文運用SPSS因子分析方法對31個省及直轄市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旨在找到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規律,并據此提出未來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因子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開放戰略
一、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因子的基本論述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率比上年提高,國內需求迅速擴大,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快速流入,國際收支狀況良好等。但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面臨經濟知識化和經濟全球化洪流的嚴重沖擊,中國經濟將進入大調整、大轉折時期。本文選取了八個經濟指標,運用SPSS軟件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因素進行了因子分析。文章中的樣本數據來源于31個省及直轄市在2010年1~6月的真實數據。
這八個經濟指標分別為:
X1=生產總值
X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X3=地方財政預算收入
X4=固定資產投資
X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X6=進出口總額
X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二、數據生成分析
1.生成變量共同度表。結果中列出了八種變量的方差貢獻率,其中除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1%以外,其余七種變量貢獻率皆在80%以上。
2.生成主成分表。結果中列出了所有主成分,并按照特征根的大小依次排序,第一主成分特征根為5.043,方差貢獻率為63.036%,第二主成分特征根為2.323,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2.072%,由于從第三個因子開始特征值小于1,故選擇前兩個因子。
3.生成因子分析碎石圖。特征值即縱坐標大于1的點只有兩個,其他點的特征值都很小。
4.生成因子載荷矩陣。因子表達式如下:
生產總值=0.990F1-0.133F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269F1-0.796F2
地方財政預算收入=0.992F1-0.116F2
固定資產投資=0.979F1-0.187F2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990F1-0.137F2
進出口總額=0.992F1+0.008F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258F1+0.878F2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0.126F1+0.912F2
5.生成因子得分系數矩陣,通過表格可以得出各個變量的線性組合表達的主成分:
F1=0.203X1+0.010X2+0.203X3+0.205X4+0.204X5+0.193X6-0.018X7-0.047X8
F2=-0.021X1-0.347X2-0.013X3-0.044X4-0.022X5+0.039X6+0.381X7+ 0.391X8
F=63.036F1+29.036F2
由上述分析可知,F1在X1、X3、X4、X5、X6中有較大載荷,并且這五個變量的載荷系數均為正值,也就表明其所代表的生產總值、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呈現增長趨勢,F1可能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因子。F2在X2、X7、X8中有較大載荷,其中工業在市場中的顯著地位在逐年下降,增速也相應放緩,所以F2可能為影響居民收入的因子。
6.得出因子得分排名表。
排名前十位的分別為:江蘇、廣東、山東、浙江、上海、遼寧、北京、河南、河北、四川;后續排名分別為:福建、湖北、湖南、天津、安徽、內蒙古、陜西、重慶、廣西、吉林、江西、黑龍江、陜西、云南、貴州、海南、新疆、甘肅、寧夏、青海、西藏。
三、結論及建議
1.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顯著
主要表現為東部沿海省市區開放型經濟水平高,而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這既是國家對外開放政策引導的結果,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規律的體現。東部沿海省市區經濟水平高,托起了全國整體水平;中部部分省市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例如安徽等;廣大中西部內陸省市區發展水平提升速度日益加快,這在總體上符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漸進式梯度開放戰略。
2.內陸欠發達省市區要搶抓機遇
內陸省市區的經濟局面承擔著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擴大內需的歷史使命,要抓住新一輪的國家戰略規劃機遇,把握好產業進退節奏,掌控住開放的重點、深度及廣度;要積極承接發達國家和東部地區的技術擴散和產業轉移;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軟環境建設,不斷完善與內陸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重點和優勢相呼應的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制定有針對性的引資政策,提供引資政策的效率。
3.沿海地區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我國的經濟水平目前仍處于階段性局限階段,具體表現在利用外資結構不科學,對外貿易結構不合理,要素聚集能力與收益能力極不匹配等方面。沿海地區要在注重引資的同時更加注重引智,大力引進技術、管理和人才、研發機構,實現由引進資金向引進全要素的轉變;要繼續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高科技戰略型產業,提升區域開放型經濟協調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范曉莉,基于因子分析的天津濱海新區與海西經濟區區域競爭力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2011(01)
[2]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中國人民出版社,2010
[3]王利農,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研究[J],金融經濟,2006(2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