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芳
摘 要:績效考核不僅關乎著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同時良好的企業績效考核模式有利于激發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績效考核是企業組織以既定標準為依據,對其人員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行為表現和工作結果方面的情況,進行收集、分析、評價和反饋的過程,是企業內部管理活動,是企業在執行經營戰略、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根據職務要求,對員工的實際貢獻進行評價的活動,強調每個人、每個崗位的特殊性。
關鍵詞:企業;員工;績效考核;人力資源
為了提高個人的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許多企業都在探索提高生產力和改善組織績效的有效途徑,組織結構調整、組織裁員、組織扁平化、組織分散化成為當代組織變革的主流趨勢。企業要想實現員工個人績效與企業整體績效的協調一致,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評價績效和界定績效的績效管理體系,即“績效管理”。[1]
企業員工績效績效管理是對績效實現過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業戰略基礎之上的一種管理活動。績效管理是通過對企業戰略的建立,目標分解,業績評價,并將績效成績用于企業日常管理活動中,以激勵員工業績持續改進并最終實現組織戰略及目標的一種管理活動。
績效考核是企業人事決策的重要依據。如何提高企業中人力資源的素質,有效的績效管理是關鍵的一環,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任何環節的正常運轉都與績效管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績效考核的涵義
績效考核簡稱為考績,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職能之一,可以從工作行為和工作結果角度理解績效的含義。從工作結果的角度來看,績效是在特定的時間內,由特定的工作職能或活動產生的產出記錄;從行為角度來定義,坎貝爾認為績效是人們所做的同組織目標相關的、可觀測的事情;博曼和穆特威德魯認為績效是具有可評價要素的工作行為[2]。
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計劃、實施、考核、考核結果的反饋及考核結果的處理和應用。首先要更新觀念,認識到業績不是考出來的,而是通過一個科學的體系管理出來的。
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單純地進行利益分配,而是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通過考核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找到差距進行提升,最后達到雙贏。績效考核的應用重點在薪酬和績效的結合上。薪酬與績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兩個密不可分的環節。在設定薪酬時,一般已將薪酬分解為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正是通過績效予以體現,而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也必須要表現在薪酬上,否則績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勵的作用。
二、影響績效考核的因素
(一)績效考核定位模糊。所謂考核的定位問題,其實質就是通過績效考核要解決什么問題,績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標是什么。在現實應用中,許多企業考核定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績效管理體系中考核定位模糊、缺乏明確的目的或對考核目的定位過于狹窄,或者為了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或者只是為了獎金分配而進行,考核制度甚至等同于獎金分配制度,非常明確地規定某項工作未完成要扣多少錢等懲罰性措施,罰多獎少,使得員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規”被罰,而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績效上。
(二)績效指標缺乏科學性。選擇和確定什么樣的績效指標是考核中一個重要的,也是比較難于解決的問題。在實踐中,很多企業都在追求指標體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績效指標通常一方面是經營指標的完成情況,另一方面是工作態度、思想覺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標、質量指標、生產指標、設備指標、政工指標等等,不同專業的管理線獨立管理著一套指標,可謂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三)績效考核的主觀性。健全的人事考評制度就是通過對員工過去一段時間內工作的評價,判斷其潛在發展能力,并作為對員工獎懲的依據,但在實踐中,評估的正確性往往受人為因素影響面產生偏差,常見的如;暈輪偏差,即以偏概全,“部分印象影響全體”;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種種缺陷大都來自考核的主觀性與片面性,其結果勢必影響考績的可信度與有效度。
(四)績效考核缺乏溝通與反饋機制。績效評價被當作。機密”和人事考評的不公開性,加重了職工對考評的不安心理和對人事部門的不信任感,降低了考評對職工指導教育的作用。
三、績效考核的內容
(一)特征導向型。考核的重點是員工的個人特質,如誠實度、合作性、溝通能力等,即考量員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行為導向型。考核的重點是員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為,如服務員的微笑和態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對工作過程的考量。
(三)結果導向型。考核的重點是工作內容和工作質量,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勞動效率等,側重點是員工完成的工作任務和生產的產品。[3]
四、績效考核的作用
(一)達成目標。績效考核本質上是一種過程管理,而不是僅僅對結果的考核。它是將中長期的目標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標,不斷督促員工實現、完成的過程,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
(二)挖掘問題。績效考核是一個不斷制訂計劃、執行、改正的循環過程,體現在整個績效管理環節,包括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要求達成、績效實施修正、績效面談、績效改進、再制定目標的循環,這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
(三)分配利益。與利益不掛鉤的考核是沒有意義的,員工的工資一般都會為兩個部分: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的分配與員工的績效考核得分息息相關,所以一說起考核,員工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績效工資的發放。
(四)促進成長。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單純地進行利益分配,而是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通過考核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找到差距進行提升,最后達到雙贏。績效考核的應用重點在薪酬和績效的結合上。薪酬與績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兩個密不可分的環節。在設定薪酬時,一般已將薪酬分解為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正是通過績效予以體現,而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也必須要表現在薪酬上,否則績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勵的作用。
(五)把績效考核與未來發展相聯系。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員工個人,績效考核都可以對現實工作作出適時和全面的評價,便于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便于發現與現實要求的差距,便于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符合時代前進的步伐,與時俱進,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個人的不斷進步。
(六)績效考核是人員激勵的手段。通過績效考核,把員工聘用、職務升降、培訓發展、勞動薪酬相結合,使得企業激勵機制得到充分運用,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對員工本人,也便于建立不斷自我激勵的心理模式。
績效管理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對作為評估基礎的數據收集工作要求很高。將績效考核的結果應用于人力資源計劃、招聘、選拔、薪酬、晉升、調配、辭退等各項具體工作,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應用于人力資源開發,可以提供員工優劣勢的信息,幫助員工在現有崗位上創造更佳的業績,加強員工的針對性培訓,為員工的職業生涯和職業道路設計提供建議。
總體看來,績效考核是指企業組織以既定標準為依據,對其人員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行為表現和工作結果方面的情況,進行收集、分析、評價和反饋的過程。績效考核是企業內部管理活動,是企業在執行經營戰略、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根據職務要求,對員工的實際貢獻進行評價的活動,強調每個人、每個崗位的特殊性。從執行結果來看,它包含對人的管理、監督、指導、教育、激勵和幫助等功能。
總之,要真正把績效考核落到實處,企業在體系設計與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有系統的眼光和思維,同時又要敢于邁開步伐,在實施績效考核的過程中適時推動組織的變革前進,把公司推進為一個具有現代意識觀念、行為模式以及能力結構的成長型企業。
注釋:
[1]胡勇軍著. 《績效考核與管理》.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12-1 第一版.第3頁。
[2]蘇鈞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國致公出版社,2007-1-1.第68頁。
[3]李德偉著。《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0-01第254頁
參考文獻:
[1]胡勇軍著.《績效考核與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12-1 第一版.第3頁;
[2]蘇鈞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國致公出版社,2007-1-1 第一版.第68頁;
[3]李德偉著.《源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0-01第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