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寧
摘 要:文章就農村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客觀現實,分析了當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對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治理農村面源污染以及促進農村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措施
一、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成因。
(一)沒有完善的農村環境管理體系。
我國的農村環境管理體系呈現以下特點:環境立法缺位、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分割并與污染的性質不匹配、基本沒有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
(二)農技推廣體系難以應對污染問題。
由于得不到足夠的財政撥款,農技推廣系統不得不從事與業務無關的經營活動以獲取收入,包括賣化肥和農藥等。由于激勵不相容,導致一些推廣人員對指導農民提高農藥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積極性,以致化肥、農藥不合理施用情況一直在加劇。
(三)財政扶持資金不夠,導致農村污染治理不力。
城鄉分治戰略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具體到環保領域,主要指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上嚴重不協調。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于專項治理的排污費,導致農村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市場機制難以建立。
(四)治理模式不合理,導致農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套用解決城市污染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是指在生產過程的末端,針對產生的污染物開發并實施有效的治理技術。)都存在技術、經濟障礙。除了面源污染難以收集污染物外,其他類污染常會出現既治不起,也治不凈的情況。因此,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采用末端治理會因為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最小經濟規模限制以及高折舊率限制而不可行。
(五)農村環保監管能力和宣傳教育不夠。
鄉鎮上幾乎沒有配備專門的環保機構和隊伍,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覆蓋廣大農村地區。
(六)農民環保意識不強,缺乏環保理念。
落后的生產、生活陋習造成農民的環保觀念和公共衛生意識淡薄,缺乏保護環境意識和責任感,認為環境污染與己無關,只顧眼前效益,不顧長遠利益,更不考慮生態環境,無節制地使用農藥、化肥等,重而加劇了農村環境污染惡化。由于經濟增長仍是政績考核的主要標準,在小城鎮、農村的一些領導干部中也普遍存在輕環境重經濟的思想,而對于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幾點措施。
(一)加大財政支持。
政府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特別是省、市政府要加大財政支付力度,切實負起新新農村建設主導作用,制定和編制村鎮建設規劃、農村環境衛生規劃,積極開展各項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大力推進農村沼氣池建設和改水改廁、改圈,加強生活垃圾和污水管理,部門聯動,集中省、市項目資金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臟、亂、差問題,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應因地制宜找到適合地方情況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技術。就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可推廣村收集、鎮轉運、市集中處理的模式。
(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農村缺乏環保基礎,更直觀的表現就是缺乏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各級政府應將環保投入適當地向農村傾斜,以改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通過興建這些基礎設施,發動部分農民參與建設、管理、運作過程,不僅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環保教育,還可以較低的人力成本帶動其環保積極性。針對農村基層環保力量薄弱導致上級的環保政策難以有效執行的狀況,農村環保要注意重心下沉的問題。首先,要加大對鄉鎮、村一級基層農村環保投入,形成一個上下統一、靈活調度的管理體系。其次,農村缺乏相應的環保組織者,村委會或鄉鎮政府可以設置數個環保聯絡員,形成組織體系,方便協調調度。
(三)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強化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意識
要借助普法宣傳的平臺,努力加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結合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類污染事件,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尤其是基層司法所、法律服務所,要針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現狀和農民群眾的特點,采取符合農村買際、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送到農民身邊、農戶家中。要積極創新農村環境保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拓展宣傳渠道,在繼續強化傳統宣傳手段的同時,通過編輯發放各種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宣傳資料,使農民群眾進一步加深對遵守環境法律法規重要性的認識,提高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法律意識。基層人民調解組織要加大對農村環境糾紛的調處力度,在調解各種環境保護矛盾糾紛中,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知識,提高農民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
(四)實行綠色財稅政策。
一是對廢氣、廢物排放征收環境稅。通過對含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等征稅,不但補償了減少的稅收,而且起到了控制污染的作用。二是改變稅法鼓勵方向,對污染行為征稅。瑞典對使用含鉛汽油、污染嚴重的柴油及化學合成肥料征稅;法國和德國對污染水源征稅,所得收入用于改造和完善廢水處理廠。三是對一般性廢棄物和瀉染征收成本支付稅。德國的征稅項目繁多,包括有毒廢棄物和一次陛快餐包裝。荷蘭對使用水污染原料征稅,對家庭廢棄物也進行征稅。四是對小到電池大到飛機噪音這類的項目征收特別成本支付稅。所得資金用于環境投資。對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征稅并且正醞釀對使用有毒重金屬和以氯消毒的溶劑進行征稅,征稅所得的全部收入將以撥款方式用于節約能源的投資和削減雇主繳納的社會保障費。
(五)加快政府環保相關人員培訓工作,提高環保人員素養
政府管理人員與農村環保的效果密切相關,有關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二者之間有顯著的影響關系。然而在農村政府環保人員中,不少人員還沒有認識到農村環保的緊迫性和嚴重性,對他們應加強教育,進行培訓,不僅要使其提高認識,更要促進其環保能力的提高,能夠嚴密思考農村的環保問題,提高自身環保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徐香泳,李偉.農村環保工作的幾點建議[J].環境與發展. 2002.2.
[2]張曉文.論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對策[J].農業經濟.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