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勤 謝璠 謝明曄
摘 要:1995年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努力實現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田徑全民健身服務實踐體系從此引入全民健身理論研究的視野。
關鍵詞:田徑;全民健身;服務實踐體系;內涵
1、田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內涵理解
田徑全民健身體系是一個由影響和制約全民參與田徑健身活動、普遍增強國民體質諸要素構成的服務性、保障性和自適應性的整體,是以組織管理、物質保障、田徑活動三大關鍵環節為基本構架構成的可滿足多元需求,服務與管理并重、結構完善、層次分明、功能有效的開放的系統。全民健身體系的基本功能是不斷滿足全體國民體育健身的基本需求,在體育服務方面實現惠及哈爾濱市幾百萬人口,基本任務是不斷為市民提供田徑健身的基本環境和條件,在體育生活方面實現“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田徑全民健身體系的基本特征是全面性、系統化、多元化、服務性、保障性和平民化,其中,服務性和保障性是核心特征。根據這一對田徑全民健身體系的理解,可以說田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就是一個能夠“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體育服務”的“親民、便民、利民”的服務體系,是一個組織管理科學規范、資源配置優化合理、有效保障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保障體系,是一個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在要求的具有主動調節能力的系統。
目前我國群眾體育總體上還是處于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尤其是田徑全民健身服務實施行政色彩依然較濃,群眾體育的組織化程度不夠高,人們的消費意識薄弱、體育消費水平不高、田徑場地設施及資金短缺依然是困擾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近幾年來我國經營性健身娛樂場所的建設比較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為全民參與健身運動提供了便利,完善了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內容,但提供的體育健身綜合服務質量(諸如教練員素質、環境、健身項目的設置等),相對于健身場所數量增長速度,仍然有很大差距。
2、科學發展觀視野中田徑全民健身服務實踐體系的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作為社會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體育的發展動力來自人和人的需要。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固然需要場地器材、資金設備、時間信息、科學技術,但人始終是體育發展的主體,這不僅因為體育施加于人而其最終結果也表現于人,還因為國民體育若不是著眼于全體社會成員而重視人、依靠人、為了人,那么體育事業就既不能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為了生存、享受和發展而從事體育活動的需要,也不能使體育事業本身得到又快又好的發展。體育發展是全面協調的發展,包括兩層涵義:一是體育與經濟、社會進步的協調,二是體育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就前者而論,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從根本上決定著體育運動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決定著體育事業內部的結構和比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總收入、國民平均收入是體育運動發展的前提指標,前者對競技體育起重大的支撐作用,后者則對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發展程度表現為直接的影響。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另一重要內涵。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應遵循這一普遍規律,但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并不容易。這是因為,體育畢竟是一種非生產性的活動,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體育消耗的資源也在成倍地增加,這就造成有限的資源和不斷增長的社會體育需求之間的矛盾。為此,我們首先要樹立代價觀念和成本意識,注重體育投入與產出之比,必須從制度上制止忽視成本的現象,改變現有的體育行政官員以金牌定終身的政績評定指標,切實推進體育體制改革,以體育的社會化擴大體育資源的渠道,降低體育的成本;其次,在體育資源使用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資源使用的效率,又要注重體育資源的分配,要堅持統籌兼顧,平衡多方利益。體育發展除了滿足國家利益外,還應該滿足群眾的娛樂和健康的利益需要,這就對體育資源的公正而有效率的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在體育發展過程中,要關注社會公平。為了實現體育資源享受的公平公正,政府應利用其掌握的社會調劑職能,統籌體育資源在城鄉、地區、人群之間的分配,讓平民階層,特別是弱勢群體能普遍享受到體育發展的益處。
基于上述思考,我們將科學發展觀視野中田徑全民健身服務實踐體系的內涵理解為全民健身是一項全社會的事業,要動員全體國民廣泛積極地參與到健身活動中來,必須要創造和提供開展健身活動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田徑全民健身服務實踐體系應當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田徑健身場地設施,提供靈活多樣的組織支持,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提供豐富的健身信息和活動,提供促進田徑全民健身可持續發展的體質監測,提供能提高群眾體育文化素養的大眾體育文化,從而動員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田徑健身活動中,并不斷提高田徑健身活動水平,使人們在親身體驗中,享受樂趣,增強興趣,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并形成長效機制,才能夠使田徑全民健身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求我們把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田徑健身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裴立新等.從“全民健身體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理性認識[M].廣東: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6, 4-8
[2]賀希格.健康體魄與小康社會—對全民健身體系的理解[M].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