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在中國有一種水資源浪費叫“冰桶挑戰”;在中國有一種名人比拼叫“冰桶挑戰”;在中國有一種媒體誤導叫“冰桶挑戰”。冰桶挑戰在中國浪費水資源近億元,西北干旱,東北干旱,請珍惜水資源,遠離“冰桶挑戰”。這是網友發在微博里的話。很多網友近日都紛紛發出了應當叫停“冰桶挑戰”浪費水資源跟風活動的聲音!
在2014年炎熱的夏天,一桶冰水當頭倒下已經成了一種“時尚”。這場病毒式傳播演變出的全民狂歡,在慈善公益和展示自我之間搭建了一條簡單易行的橋梁。然而這個缺乏組織者的挑戰正在背離其關注慈善和病人的初衷,冰桶澆水越來越像是一場鬧劇。
“ALS冰桶挑戰賽”今年7月發起于新西蘭抗癌組織,并以美國波士頓為中心擴散開來。活動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后可以點名其他人來參與。被邀請者要么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么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捐出100美元。該活動旨在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目前“ALS冰桶挑戰賽”已經風靡全球,并成為中國社交網絡最熱門的話題。
“漸凍人癥”,醫學上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簡稱ALS),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五大絕癥之一,與癌癥和艾滋病齊名。在中國,目前約有20萬“漸凍人”。
隨著社交網絡的不斷熱炒,“冰桶挑戰”在微博上已經吸引了超過14.6億的關注度和閱讀量。然而相比如此龐大的“群眾基礎”,只有12255人參與了募捐。據記者了解,截至今年8月21日,國內的獲捐方“瓷娃娃”在新浪微公益平臺上的捐款額“僅為”227.95萬元,其中還有100萬元由王健林之子王思聰一人獨捐。與活動人氣并不相稱的捐款額,間接證實了公益人士的擔心。可以說,國內的冰桶挑戰有些雷聲大、雨點小。
這項活動的根本目的,是讓受助人得到最直接的捐款救助。從這點來看,國內的冰桶挑戰并不能算成功。有評論家認為,以中國龐大的慈善需求,多一些高調的王思聰式的捐款者,比多一些高調的淋水者更有意義。
對于這個“冰桶挑戰賽”,網友們褒貶不一。有網友表示,不管是不是在作秀,大佬和明星們的參與實實在在地為ALS增加了影響力,擴大了宣傳。但大多數網友認為,現在大佬的做法炒作的意義大于公益,大咖實際點還不如直接做慈善。更有網友說,直接做公益好了,別浪費水好嗎?
除了捐款少,關于水資源的問題也引發了不少爭議。今年8月22日,河南久旱地區魯山縣民眾拿著水桶聚集在中原大佛前,抗議正在中國火熱進行的冰桶挑戰項目。干旱已經造成平頂山部分地區民眾吃水困難,目前南水北調水渠正在緊急向平頂山調用飲用水。
水是我國最寶貴的資源,給罕見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ALS)”患者籌款,非得以水資源作為代價嗎!難道就不能換一種不浪費的方式嗎?
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的一篇文章就對“冰桶挑戰”的用水量進行了初略計算:假設挑戰者平均用水15升,那么截止到目前,大概已浪費1900萬升水,該數量相當于9500萬瓶裝水。如果按照每人每天飲用1升水計算,這個挑戰至少已經浪費了全北京或全上海市民一天的飲用水量!演員王志文便對這項活動予以反對,表示即便被點名挑戰也不會參與。“首先要節水,美好的愿望不一定要借某些形式來做,有那份心做實際的事兒就夠了,我聽到澆水就挺反對的,先省點水,再把問題解決了。”
“冰桶挑戰”不僅被指費水,不少人還批評該活動在國內有娛樂化之嫌。冰桶挑戰之所以能在美國獲得空前的關注,并迅速傳遍全世界,是一次病毒營銷的成功:一是借助名人效應,引起各界的關注;二是借助社交網絡的圈子關系達到傳播效果。然而,這場活動到了中國似乎很快就“變味”了,嗅覺敏銳的IT大佬們立刻感受到了這個活動“秀”的力量,于是不假思索地就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冰桶挑戰接力賽。在他們看來,這場免費的公關傳播活動,是花多少錢都很難做到的。“冰桶”挑戰全球開花,不少網友表示,這些名人的行動炒作意義大過公益。有網友認為,大佬們“濕身”后,都不忘在微博上發表感言,順帶宣傳一下公司在公益事業上的投入。
細看“冰桶挑戰”規則,你會發現這本就是為名人(精英)量身定制的游戲嘛。“將一桶盛有冰塊的冷水從頭頂澆下”,很酷,最合名人(精英)的口味。名人多粉絲,又多崇拜者,本身又有擴大影響力的訴求,“上傳視頻”無異于名人的自媒體,與名人微博無疑。“提名三人接力”,名人當然要提名名人朋友接力了,如此,“冰桶挑戰”將名人效應發揮到極致。“如果被點名的人沒有完成這一任務,則要向ALS協會捐款100美元。”被指明的名人進可秀“冰桶游戲”,退可做慈善達人,還有比這更好的宣示名人身份的平臺嗎?
很多人都非常擔心這個火爆一時的活動,除了讓各大明星和老板們輪番上頭條外,圍觀和討論冰桶挑戰的人當中,到底有幾個人真正有興趣去真的了解一下漸凍人這種特殊病和特殊人群?更有幾個人真正會關心、參與和捐款(或其他形式的支持)?搞了半天,完全變成了一場娛樂秀,除了對水電資源造成大量實質性的浪費外,這種過度消費眼球的行為,對傳媒資源也是一種巨大浪費!
應當講,中國缺乏一種普遍的慈善文化,但盛行炒作和眼球經濟,在這種氛圍中,“冰桶挑戰”無疑更容易背離慈善。事實上,罕見病或重大慢性疾病患者是一個家庭無法承擔的,僅僅依靠慈善杯水車薪。而且,這些善款最終的流向也依然未明。因此,要從根本上幫助這些尚在病痛中的困難家庭,還是要從相關的慈善救助制度上予以完善,這也是我們“慈善精神”匱乏的根源。
誠然,以“冰桶挑戰”在國內所獲公眾關注度而言,這場公益慈善活動還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只是當一場公益行動變味成一場“秀”的接力活動之后,保持獨立的態度,不盲從、不跟風,也沒什么不好。可以做慈善,但是我們反對任何脅迫!歡迎參與慈善,但請別再浪費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