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傳偉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影視制作行業也有著非常明顯的進步。專題片是一種數字特技應用最為廣泛的影視題材,特別是在其后期制作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用數字技術來進行影視完善。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專題片的制作,來簡要分析數字特技在其中的應用。
關鍵詞:數字特技;專題片;制作1數字特技與專題片題材關系
專題片題材自出現以來就一直備受社會大眾的廣泛歡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如今的專題片制作過程中融合了大量數字特技,在提高專題片視聽覺效果的同時,也豐富了其內涵。但是專題片畢竟在題材上與其他類型電影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在該類型影視作品制作過程中,必須結合具體題材是選用相應數字特技。從技術層面來講,應用于電影制作中的數字特效技術是完全可以直接轉用于專題片的制作過程中,譬如二維三維虛擬場景、數字遮罩繪景、數字角色動畫、色彩渲染等;從審美層面來講,數字特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社會的近似真實描述,對歷史的“真實再現”等。同時數字特技在描繪或者展示想象世界方面作用非常明顯。[1]
2專題片數字特技應用分析
2.1 全三維虛擬場景
全三維虛擬場景在應用方面最大的優勢在于鏡頭運動靈活性,相較于實際拍攝場景來說,不論是在場面調度上,還是在光影造型上,都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全三維虛擬場景是基于三維制作軟件,譬如3DMAX等基礎上來構建具體模型的。加上不同材質、燈光的配合,對攝像機路徑加以深度渲染,進而創造出更為真實,立體感更強的拍攝場景。
2.2 3D制作與實景拍攝相結合
目前在專題片數字特技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技術就是3D制作與實景拍攝相結合,它是從時空和實際場景兩個角度來對拍攝內容進行充分展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種技術的結合對傳統電影詮釋方法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相較于全三維虛擬技術而言,3D制作與實景拍攝相結合,能夠將三維元素與實拍畫面更好地展示出來,近似達到一種“無縫銜接”的效果。基于視覺真實原則,在實景拍攝畫面基礎之上,融合三維模型和元素,既提高電影畫面效果的真實度,又進一步節約電影拍攝與后期制作成本。[2]
2.3 數字繪景
數字繪景這項技術主要是用來將一些經典畫面再處理,以最有創意的形式在專題片中加以展示。現階段數字繪景已經成為電影特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影片在拍攝過程中,會選擇逐幀將遮罩添加在拍攝畫面上,再使用繪畫軟件將該題材有關影響直接添加。這種利用數字技術來創建2D/3D影像的方式,對于靜止圖像的處理非常有效。
2.4 數字作圖
數字作圖技術最直接的應用就體現在圖像運動上,也就是說它可以實現在靜態圖畫中去創造運動效果。相較于傳統圖片制作方法,數字做圖技術有更為廣泛的表達空間,同時也能夠更為有效的提升視覺效果,更加直觀,同時也更加富有生氣。
2.5 數字調色
數字調色是基于數字技術的一種畫面色調、影調加工技術,它能夠對畫面造型以及氣氛渲染進行充分調試。很多情況下,現實生活中的色彩和光線難以達到影視創造的藝術要求,無法呈現出創作者所想象中的視覺效果。數字調色技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該技術的運用,對整個影片畫面色調進行處理,增加視覺沖擊感和畫面感。特別是一些反應歷史的專題片,根據史料記載來還原當時社會的情況非常需要色彩調整技術的融合。數字調色技術的運用在很多程度上拓展了專題片創作者的思維空間,能夠近乎完全拋開歷史時空的限制,不斷提高專題片在揭示和還原歷史方面的可能性。大多數鏡頭畫面都需要進行后期調色處理,進而使得整個影片能夠產生更為強烈的色彩基調。[3]PS調色是當前影片后期調色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在一些專題片中很多拍攝環境不可能完全符合拍攝者的要求,后期PS調色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夠發揮極大作用。
2.6 后期特效
后期特效是對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拍攝或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夠實現的拍攝,通過計算機的輔助實現數字化處理,進而達到預期視覺效果。實際上電影特效是由三維和后期特效兩部分共同組成的。電影制作人員在進行三維制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后期特效得到更多的想法和具體解決方案,而電影中的一些效果又必須要通過三維制作來完成。
3結語
縱觀當前我國影視市場中的專題片,數字特技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正是有了這些高科技的融合,才使得社會大眾更好地去了解歷史,去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去更為真實的感受影片中所展現的場景。未來影視制作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數字特技,同時數字特技的發展也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總結,兩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于一種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關系。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夠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拓.電影數字特技的敘事和視覺表達[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02:69-70.
[2]張拓.電影數字特技設計思維芻議[J].藝海,2012,04:61-63.
[3]劉永寧.現代電影形式感染力的影像機制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