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承
(重慶九禾園林規劃設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0030)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工作目的旨在通過通過對城市自身的綠化實現其同大自然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關系,對城市自身的居住環境質量予以改善,使得廣大居民生存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之中。所以,綠地規劃系統工作將會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在此,就城市規劃區綠地系統規劃談一些我的理解。
《城市規劃法》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其將“城市規劃區”定義為對市區以及近郊區以及在城市行政區域內需要發展和建設的規劃區域總和。一般情況下城市規劃綠地系統及僅僅是城市規劃建設規劃用地,是在城市未來二十年城市建設發展的用地范圍,這僅僅是一個預期的建設范圍。它能夠滿足城市規劃用地管理的需求,但是對于城市未來的城市生態系統以及市民的休閑娛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有一部分學者專家認為擴大規劃區面積是實現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城市規劃法》直接規定出城市人民政府對于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的規劃應該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1)系統分析原則
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其實就是從當地整個區域的生態系統衍生出來的一個子系統,首先應對該子系統的地位關系以及意義予以了解掌握后,才能很好地融入到綠地系統之中,并同其他部分相結合,保持綠地系統的整體性,確保發揮綠地系統應有的作用。
(2)因地制宜原則
加強對以往所呈現的原始狀況進行分析匯總,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予以掌握,進而有效的把握城市的建設情況,準確的把控好預測分析工作,很好地將預測工作、措施工作以及實際情況很好地結合起來。
(3)以人為本的原則
相關階段的綠地規劃工作必須做到以人為本,離開了人這個主題一切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切實對綠地系統的規劃的實際構成予以界定,確保相關方面的功能予以實現。
(1)樹立良好的規劃觀念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城市觀:當前城市環境建設的評價基本標尺的核心就在于以人為本,這是對公眾利益的照顧。
其次,樹立空間和生態協調發展的自然觀:城市建設與自然的發展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自然觀的發展演變認識過程,同時也左右著未來人們資環環境結構的認識水平。在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城市綠地系統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相處,實現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共存。
再次,環境資源的保護發展觀:這一觀念不再單單指的是對自然資源環境的保護,同時也包含對文化資源的保護,實現城市形式以及城市歷史的雙重保護。
(2)明確與城市總體規劃之間關系
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方面的規劃必須納入到城市總體規劃重點規劃體系當中并加以落實。一個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實際上對于未來城市綠地規劃的未來發展已經進行的計劃,所以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受城市總體規劃的影響。城市總體規劃期間應對城市綠地規劃系統進行融合技術型以及戰略性規劃。
(3)規劃內容層次化
城市空間結構主要包含城市內部空間、城市外部空間以及城市群體空間三個層面。所以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工作必須依次對應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市域大環境生態規劃、規劃區層次規劃以及規劃建成區層次規劃。
(4)規劃結構系統化
結構系統化的目的旨在實現有序的結構形式,確保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整合,這是城市綠地將來的發展趨勢。變以往的結構局部被動化、填充式發展為主動化、系統化,形成緊密地網絡連接形式。
第一,市內綠地分布方式改為均勻化、立體化以及小型化。當前對于人均綠地面積或者綠化覆蓋率等方面的重要指標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直接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即使是上述指標相接近,綠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均勻化程度所帶來的生態效應的差別非常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多、小、勻以及立體化等方面儼然已經成為未來城市綠地系統的發展趨勢。
第二、郊區可以實現成片的模式進行發展,可以在市區的外圍構成連續的綠色城墻,尤其是那些自然條件的城市,一定要對郊區的坡地、山地或者特殊地形地貌進行充分的利用,建設出良好的風景區、森林公園,做好苗圃養護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集中進行綠地開發,實現城市周圍形成規模大,層次多、立體化的綠色走廊;如果其自身的自然條件不是很好,那么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綠化工作,大規模的人為建設綠化工作,實現綠化帶的形成,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場所。
第三、將更多的楔形綠地融入其中,確保綠網、路網以及水網等有序的組織在一起,將市區以及外圍郊區綠地之間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同時注意對優質農田的保存,規劃工作逐漸從郊區延伸到市區,逐漸形成良好的楔形綠色長廊,再多風季節對其進行改造,確保其在多風季節與風向相平行;不同類型的楔形同市區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成為生態走廊、城市綠地以及水網生態系統的連接脈絡,確保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研究工作當中,我國已經有了數十年的發展歷史,逐步形成了系統化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并累積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是整體上我國城市綠地規劃系統研究工作起步晚,依舊處于初級階段,并不完善,這需要相關研究人員不斷總結探索,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為改善城市系統的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生存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1]余蓉.城市綠地系統景觀生態規劃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