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大慶市肇源縣公安消防大隊,黑龍江大慶 166500)
分析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策略
王軍
(大慶市肇源縣公安消防大隊,黑龍江大慶 166500)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建筑水平和技術層次提升的同時,結構復雜的多功能建筑不斷涌現,尤其是高層建筑的興起,節約了土地使用空間,實現了空間的最大利用率。高層建筑的特點,導致了火災事故的撲救難度大,制定火災撲救的策略,確保滅火救援的有效進行,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高層建筑 火災 撲救 策略 分析
近年來,高層建筑火災事故頻發,且撲救難度大,造成的損失大,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從以往的案例來看,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工作要求的技術含量高,救援規模大。因此,在針對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中,應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不斷研究撲救火災的戰術與技術,總結經驗教訓強化實戰型的訓練,應用于高層火災的撲救工作中。
高層建筑的火災在各類火災撲救中仍屬于難點項目,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在針對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時,都面臨著撲救難的課題,認清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難的原因,才能提出解決方案。
(1)火災發生時,消防隊員趕赴火場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攻堅,選擇乘消防電梯或者沿著疏散樓梯向樓內火點進攻,但消防人員的進攻往往和疏散逃生人員形成“沖突”,造成進攻受阻。(2)撲救火災時,消防隊員攜帶的裝備器材(如:空氣呼吸器、水帶、水槍、安全繩等)進行登樓作戰,在要求消防隊員體力的同時,也耽誤了進攻時間。若起火的高層建筑尚未完全建成,缺少相應的消防設施的輔助,消防隊員開展立體作戰的難度更大。(3)高層建筑的火災燃燒范圍大,由于垂直空間大,易引發立體火災,造成消防給水系統供水量不足,為了保障撲救的用水量,需要從外部地面將水向高層建筑上部補充供給,沿外墻或內部空間(樓梯豎井、天井等)垂直鋪設水帶的技術耗費時間長,且操作難度大。
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一直是火災救援的難點,火災發生后,高溫、濃煙沿著起火層朝疏散通道、外墻門窗和其它部位向樓上迅速蔓延,蔓延速度快,易蔓延至整棟樓?;饎莸穆铀俣瓤?使得人員的疏散難度大,難以自主逃生。且高層建筑的疏散距離長,人員相對普通民用多層住宅住戶多,煙氣的擴散,能見度低,給疏散形成了諸多障礙。消防隊員主要從沒有受到煙火威脅的消防電梯和疏散通道等途徑登樓,將被困人員向樓下或樓上疏散,這種救援方式消耗的時間和體力較大。
高層建筑火勢兇猛。燃燒范圍大,火勢在沿著外部擴散過程中,內部平頂采光玻璃、廣告牌、空調輔機、甚至外墻體等受熱墜落,部分玻璃的墜落造呈救援威脅的同時,更會刺破消防水袋,威脅消防救援器材的安全,嚴重威脅著消防官兵的作戰行動安全,給撲救工作造成了延誤。
高層建筑的主要特點是全封閉式的建筑方式,樓內可燃物質燃燒過程中,不完全燃燒產物會聚積在建筑的不同空間內,排風功能無法發揮作用時,不完全燃燒產物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濃度極限時,遇到著火源便會在瞬間發生爆燃。爆燃的沖擊波使得玻璃破碎,產生的輻射熱能使火災區域溫度陡然升高,對展開救援和撲救的消防人員的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針對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難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歐酒對策尤為重要,應結合高層建筑的特點和火災危險性,開展科學合理的救援和撲救工作。
(1)利用消防控制室偵查火情;火災發生時,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應首現進入高層建筑的消防控制室進行火情偵查,消防控制室按照相關國家規范要求(《高層建筑防火設計規范》)設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便于救援人員進入,查清起火點的位置,和高層建筑的具體信息以及消防設施的配備情況。(2)專業人員進行火情偵察;高層建筑的結構復雜,火勢蔓延的方向和途徑難以掌控,為了給指揮人員提供較為準確的信息,應派專業人員進行火情偵察。專業人員應深入該建筑的內部和外部的前后、側立面實施撲救全過程的火情偵察。作為高層建筑的負責人員應向救援人員提供必要的立面圖、分層平面圖和消防給水管網圖,供指揮滅火和部署作戰任務時使用。
高層建筑火災的起火部位或燃燒部位出現位置不同,火勢蔓延速度快,在選擇救援指揮部的位置時,應遵循一下原則:
(1)選擇視野較為開闊的區域,視線不被遮擋,便于火場指揮部的人員直觀的查看火情和火勢的蔓延方向,便于下達指揮命令。(2)方便找尋的原則,應設置明顯的標志,以便于相關人員可最快速度找到指揮位置,夜間應設有紅色照明標志燈,明確指揮位置。(3)指揮所的位置應距離起火高層建筑25m以外,當該建筑高度超過50m時,火場指揮部的距離還要相應加大,遠距離指揮除了保障視野開闊外,主要是防止從高空墜落的玻璃、物體和扔出的物品的侵害。
(1)戰術原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各有不同,在選擇進攻路線時,應針對該建筑的結構布局進行選擇。主要的戰術原則是:“以內部進攻為主,外部進攻為輔,必要時集結優勢兵力協同作戰;以堵截火勢不向樓上蔓延為作戰的主攻方向;以解救高層建筑內被火勢圍困人員為作戰的首要任務;當火場具備外部登高作戰的現場條件時,內攻與外攻應協同進行?!?2)內攻路線的作戰方法;采取內攻作戰的方式,應選擇乘坐消防電梯,快速抵達起火層,水槍陣地應布設在起火層和向上面蔓延的樓層及通道內。在內攻的同時,應觀察起火層的火情,登樓時應攜帶水槍、水帶和其他破拆器材以作備用。消防人員到達作戰樓層后,打開消火栓箱,啟動水泵按鈕,連接水槍、水帶和消火栓出水口,展開滅火救援工作。(3)外攻作戰方法;當高層建筑處于正在建造的階段,未設置可供登高的內部設施時,應選擇外部進攻的方式,從外部著手進行火災撲救。正常使用中的高層建筑,在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相互矛盾時,或者通道被火或障礙物封堵,也應采取外部進攻的作戰方法。
火災撲救的關鍵原則是充足的供水量和水壓,設有分區給水系統,其水泵接合器分為高壓區和低壓區,確保撲救中準確分區,實現有效供水。高層建筑的消防給水系統的低壓區供水量無法滿足撲救用水量時,應從消防車上鋪設單(雙)干線水帶連接到與樓內消防豎管相通的水泵接合器上。高層建筑的水泵接合器均設外部,消防車??亢瓦B接方便,可供2~3支水槍同時使用,作戰時水泵房和水泵接合器處應保持無線電聯系,以確保消防車供水泵壓與樓內消防水泵工作壓力相同,否則水供不進消防豎管。向高壓區供水應使用中低壓泵消防車或采用幾輛消防車耦合串聯供水,以增大泵壓。
火災撲救的首要原則是:“救人第一”,指揮人員應穩定建筑內部人員的情緒,勸導和阻止人員選擇跳樓逃生,展開科學合理救援。應通過消防通信指揮車上的大功率擴音器或手提擴音喇叭對被困者進行安撫和勸導,設置明顯的標語,并指導其選擇正確的方式逃生。使用登高平臺消防車和云梯消防車施救的人員,應減少其他救生器材的攜帶,便于贏得救援時間,當滅火與救人因舉高車數量少而產生矛盾時,應優先實施救人,指揮人員應及時調集醫療救護人員到火場,協調個相關部門,保障搶救傷員的需要。
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工作,應充分結合高層建筑物的特點,認清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制定科學合理的撲救方案,實現社會化消防事業的需要,確保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1]《高層建筑防火設計規范》[J].中國計劃出版社.
[2]趙曉林.解析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工作[J].建筑理論,2012-5.
王軍(1975—),男,山東淄博人,現就職于大慶市肇源縣公安消防大隊,主要從事滅火救援工作,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