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煒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湛江 524000)
關于我國醫院管理職業化的思考
李建煒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湛江 524000)
近年來,我國醫院的醫療水平在進一步的發展,一方面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醫院管理體制的在逐漸完善,醫院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多,使得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都在極大的挑戰著我國的醫療體制,醫院的管理水平不僅對學術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還關乎著人們對醫院的態度和看法。傳統的醫學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代的需求,讓醫院管理體制走向職業化道路已成為大勢所趨。本篇文章圍繞我國醫院管理職業化的話題,分析了當今醫院管理上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給出了幾點推進醫院管理職業化的建設性的建議,即首先重視醫院管理人才的大力培養;其次限定院長任用期限,杜絕官員化的現象;最后設立工作績效考核,促進員工積極工作,同時做好對醫院內部人員職稱的管理工作。
醫院管理 職業化 具體措施
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隨之而來醫療衛生事業也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單位開始出現,行業競爭較為激烈,這種情況下對醫院內部的管理體制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傳統的專家管理模式顯然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對于醫院的管理,走向職業化道路已是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國家也對此做出了重大的規定,提出要逐步改善醫院內部的人員結構,規范醫務人員的管理行為,設定任職條件,讓醫院的管理工作更加系統、科學,讓具有專業化水平的管理人才組織醫院的建設,可以看出,新的管理模式必將很快代替傳統的專家管理模式。
從現在的狀況看,我國醫院管理層的管理干部大多是從醫務人員內部選拔的,而這些醫務人員大多是專業技術人才,并未受過管理理論方面的培訓,因此他們在醫院的現代化管理方面,沒有專業的理論支撐,缺乏相關的知識、意識及方法。我們曾就此展開過調查,調查顯示,在現有的醫院管理者中,只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員受到過全方面的管理知識培訓。而其他人都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鍛煉,是認識源自于實踐的,邊干邊學,邊學邊干。這些管理者雖然是醫院的行政管理人員,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管理者專業化的要求。這些醫務人員的職稱也都是關于醫學方面的技術職稱,眾所周知,醫學方面的職稱考試特別重要,因此他們更加傾向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練習本專業的試題,以免丟掉原專業職稱的提升,也因此忽略了管理方面知識的學習,久而久之,整個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是相對較弱的,不能滿足現代化醫院管理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調整思想改變戰略,去改善這種現狀。
在醫院的管理層,還有這樣的問題,大多數醫院的高層領導都是臨床骨干出身,這些高層領導均是醫術方面的專家,醫學領域的佼佼者,他們更加重視高精尖的醫療技術人才。因為醫療人才會直接影響這個醫院對外的聲譽,名望,也會為醫院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種思想是不全面的,其實管理人才也會運用它的才能提高醫院的社會評價,在經濟效益方面也可以發揮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我們不應把精力都放在培養醫療人才上,也要重視管理方面的培訓。醫院的管理層人員沒有對管理理論和方法給予足夠的重視,以為從實踐中摸索的經驗已足夠,學習的主動性不高。
就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來說,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并沒有對醫學方面設置專門的管理專業,因此專業的醫院管理畢業生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我國現有的醫院管理者多數都是上崗前培訓或者崗位上培訓,是通過實踐來提升管理的,從本質上來說,這種短期培訓與系統的理論培訓有很大差距。與此同時,我國在醫院管理理論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嚴重滯后于醫院管理的實踐,實踐中的管理理念還具有局限性,沒有好的理論理念做支持,很難實現醫院管理的現代化。
在隊伍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首先是職稱問題,管理專業并不可以單獨歸屬于哪一類專業職稱體系,這種局面就造成管理人員面臨兩方面的選擇,管理人員既希望能夠讓原有的位置有所保留,期間又會不斷的為新的職位、工資以及某些獎金做打算,但由于沒有規定的條款保證其利益,管理者又會對此感到擔憂。由此形成的現象是,管理者雖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卻在對技術上的工作有著想法,這樣就不利于管理者集中精力來學習管理上的知識,以及相關的實踐工作。在管理方面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關于職業生涯問題,醫療崗位同其他崗位一樣,從業人員可以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獲取晉升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學術上的經驗,在達到退休年齡后仍舊可以通過返聘的方式,繼續為醫院工作,這是一項穩定的工作,待遇優厚,同時在管理方面的職位又有著嚴格的限制,限制了醫院院長的任職期限,這些都與職業生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目前我國的醫療事業發展不是十分的順利,各種醫療事故也是時有發生,這對醫院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損害了當地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形象,這也使得人們對醫院中的醫護人員的聲譽和信賴程度產生較大的沖擊。種種現象反映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監督管理人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問題,管理制度本身也存在著缺陷。醫療質量一直以來都是醫護人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為其與百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也關乎著醫院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由此可以看出建立更加科學、高效、完善的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是促進當今醫學發展的重要任務,傳統的掛名專家型醫學管理體制已不符合當今社會醫學管理工作發展的需要。
既從事醫療衛生管理工作,又在臨床醫療業務上有所參與的工作人員,是很難做到對某一項工作作出專門處理的,兩方面的工作使得工作人員難以應對,在心里和身體上都會感到較大的壓力,這樣分散的工作使其難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對醫療管理工作做到全方位的細致的學習和把握,因此在理論層面就會欠缺較多,這顯然不利于工作人員的發展。對于有些說法,例如:應將自己掌握很成熟的醫學理論作為自己的專業,從事臨床醫學工作,在其他的時間適當鍛煉自身的管理職能,這樣就可以充分防止醫護人員在退休后沒有其他出路的現象發生。這種做法是極其不利于醫院管理體制的改善與提高的,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這樣做也是不正確的。
醫院的管理人員大多是醫院中的高層人員,掌握著醫院中的重要權力,負責工資、獎金、名額等資源的分配,同時也有著較為有利的機會可以協調單位內部的人事安排,自然他們也會高度重視自身所學過的專業,對于某些科學研究、資源劃分、項目申報等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偏向,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資源配置不合理,阻礙醫學的發展。
醫院中的管理人員從事的是醫院內部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具體的某一項專業的研究,而個別人認為具有較強學術研究能力的醫療人員如果沒能獲得一定的領導地位,就是自身的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實際上,如果真的選擇某些醫療專家擔任醫院的領導,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專家對于學術研究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造成一種資源上的浪費。此外,從管理的角度出發,也可以看出,專家的管理能力也不是十分的專業,這樣還會對兩方面的工作都造成影響。管理工作正想著職業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雙肩挑的干部管理模式在我國已經呈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此,我國必須順應醫學發展的趨勢,在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革中合理配置職權,改善管理體制的現狀。
現代醫療體制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包括內容以及形式都在改變,與此同時,醫院管理者的身份也出現有較大的變化,以往的單純的憑借管理的經驗、較為粗放的管理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當前醫院的管理需求,現代的醫院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把握好角色、關系、形式、以及專業知識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找到更好的、更專業的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改變醫院的管理體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市場也隨著在不斷地擴大,這使得醫院的管理者一方面要考慮到醫療的質量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對醫院的長期發展作出深度的思考。醫院的管理者是整個醫院的核心,組織和領導各項工作的實施,相應的管理者要對這樣的競爭局面做好準備,應該從市場的整體角度出發,開拓創新思路,不斷提高醫院的經營能力,以及對財務的管理和其他資本的使用能力,對多變的市場做好準確的預測,采用有效的營銷策略,走信息化道路,對醫院的整個經營流程做好監察和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醫療衛生事業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外以及民間的醫療單位逐漸增多,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人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趨于理性化,市場競爭也呈現出較為激烈的態勢,因此,患者對于醫院的滿意程度成為影響醫院經濟效益的首要因素,醫院越來越看重患者對于醫院的肯定,良好的信譽和醫院的名氣是在眾多醫院中立足的關鍵,品牌效應已經深入人心,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保健的意識逐漸提高,醫院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必須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職業化水平的管理很顯然會為醫院的服務提供有力的保證,同時不斷開創新的管理思路,改善醫療環境,保障醫療安全。
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醫療事故的發生都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醫患關系因此變得較為緊張,我國南方的一些城市更是不斷的發生較大的醫療事故,這樣的現象使得人們對醫療單位有了一些負面的看法,出現了一定的心里陰影。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各種醫療事故發生根本原因就是醫院管理體制的不夠完善,仍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不得不引起有關人員的深思,醫院的管理者應該首先意識到要立即對醫院內部的管理體制作出調整和改變,不能再按照以往的較為粗放的管理模式經營,從醫療質量和管理制度兩方面入手,做到職業化的管理,將提高醫療水平,完善管理制度為目標,將職業化管理落實到實處。
我國對于醫療體制的改革做出了相關的規定,其內容指出要實現醫療管理體制的職業化,我們都知道管理的職業化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真正從實質上取得突破,需要發現舊的管理體制中存在的不足,以具有針對性的提出新的、更加專業化的管理體制。
醫院的管理與其他工作的管理大體類似,但是也存在其特殊性的方面。醫院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管理單位,當前社會對于醫院的職業化管理認識程度還是偏低,沒能引起整個行業的高度重視,真正具有能力管理醫院的人才也相對較少,因此職業化管理發展速度較為遲緩,可見培養具有高水品管理能力的人才是當務之急。
醫院的管理者也是具有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并不是高于正常的醫護人員的特殊群體,傳統的觀念中,人們往往認為高層管理者是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官員,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任用醫院院長必須遵循非官員化的原則,創新院長任用制度,制定相關任用標準,對院長的管理職能作出一定的考核和評價,確保其具有職業化的管理水平,堅決抵制院長任用的隨意性,無標準性。
醫院管理走向職業化道路顯然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積極響應了國家的號召,符合國家政策的有關規定,新醫改提出了要對醫院內部管理者大力培養,提高其管理的專業性、科學性,規范管理制度,設定統一標準,從而改善醫院管理環境,更好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對于現有體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關單位要明確改革的目標,更快建立起具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管理人才,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醫院也要做到不得讓高層管理人員變得官員化,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專業,不是身份和地位的差別,不斷對管理者進行考核與評估,更好的推進醫療體制在根本上進行改革,使管理行為職業化、專業化。只有真正將這些付諸于實踐,才能保證我國醫療管理職業化改革取得成功。
[1]龔震嘩,陳晨,趙列賓.MBA非學歷教育對醫院管理職業化效用的研究[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5):468-470.
[2]張麗娟.如何加強醫院管理人才隊伍建設[J].中國醫藥導報,2007(21):151-152.
[3]林崇建,麥麗娥.淺談大醫院的中高層管理隊伍的職業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11):671-672.
李建煒(1974—),男,廣東湛江人,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