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翠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善應鎮人民政府,河南安陽 455000)
創新我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生態建設的探討
王香翠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善應鎮人民政府,河南安陽 455000)
本文通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生態建設的研究,從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角度考慮,總結了改變傳統林業生產觀念的必要性,提出了平原綠化、通道綠化、山區綠化、村鎮綠化工作的創新理念,值得我們深思。
林業建設 發展創新 理念改變
近幾年,我縣平原綠化、通道綠化、山區綠化、村鎮綠化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表揚和獎勵,圓滿完成了各項林業生態建設任務,平原綠化高級達標、通道綠化按時完成、山區綠色步伐加快,村鎮綠化有序進行,一排排一片片樹木郁郁蔥蔥,招人喜愛,森林覆蓋率大大提高,有力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進一步鞏固林業生態建設成果、搞好林木管護顯的非常重要,需要我們創新工作理念,徹底改變傳統的林業生產模式,使栽、管、防有機的統一。
我縣平原綠化普遍實行統一部署與農戶自由栽植兩種模式,在不同條件下給予農戶一定占地補償和資金扶持,鼓勵農民植樹造林,特別是政府統一規劃的林帶,需要返租農戶承包地,盡管給予農戶占地補償,明確了產權歸農戶,但集體統一栽植的林帶保存率很低,成效不佳;農戶自由栽植的亂象嚴重,缺行斷檔,達不到應有的生態綠化效果,充分利用“四旁”、“四荒”造林成了一句空話,路、溝、渠、堤等行不成自然林帶。常言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改粗放管理為統一規劃,在保護自然面貌、防止破堤開荒、不占用基本農田前提下,對“四旁”、“四荒”實行承包、租賃、拍賣造林,進行路、溝、渠、堤綠化,使田成方,樹成行,溝相連、路相通。這樣便于政府監督管理,承包戶投入管護,生態受到保護,環境得到改善,使平原綠化更上檔次,有力提高林木抵抗自然災害能力,為農業豐收打下堅實的物資基礎。
由于我國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省、市通過我縣大的交通要道幾十條,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綠化要求,我縣統一實行縣級財政投資,鄉鎮政府按標準對兩側進行綠化,村級具體負責實施,樹木成材后受益歸農戶,政府給予林帶占地農戶補償,部分農戶片面認為承包權歸自己,種樹不如種糧,不能正確理解黨和政府投入巨資進行綠化的用意去管護,甚至在林帶內種植農作物造成樹木損壞,部分轄區鄉鎮、村干部有為難情緒,重植輕管,造成年年植樹不見樹現象。社會上流傳一句諷刺語言叫:“今年植樹那里去,還是去年老地方”。即便幾年強行建起了林帶,也是大小不一、有高有低,殘雜不齊,達不到林帶應有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建議政府統一征收林帶用地,招標建設管理,如園林公司承包綠化,在高標準嚴要求上下功夫,保證一步到位、一次成功。希望國家和各級政府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詳細制定有關通道綠化用地政策,讓農民吃上定心丸,理解林帶建設降低汽車噪音、廢氣排氣等污染的好處,增強愛護樹木、保護林帶的自覺,確保通道綠化成為道道靚麗風景線。
我縣西部山高坡陡,石多缺水,山區綠化難度可想而之,就是有點好的地方,人們也是以種糧或種經濟作物維持生計。為防止水土流失,在大力推廣退耕還林政策的前提下,年年采取飛播造林、營養缽育苗上山、雨季造林、品種改良,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開展的荒山拍賣、招標綠化、森林公園建設、旅游景點開發等項目,效果特別明顯,荒山禿嶺得到了充分綠化,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水土流失,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此基礎上,考慮按綠化成效提高補償標準,如成活率高,保存率好、沒有發生森林火災,再給予一定的管護補償,常言說的好,“三分造林,七分管護”,在重管護嚴管理上增加投入,避免年年重發投入損失。改過去撒芝麻鹽補償方式方法,集中資金重點補償造林大戶、專業戶、成效明顯戶、先進管理戶、帶頭人、認真負責的村干部。充分利用社會資金,鼓勵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等組織,認養荒山,造綠開發,給予政策優惠、資金扶持,把政府投入行為轉化為個體組織或個人投入行為,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戰天斗地的創造性,提高人民群眾改造荒山禿嶺的積極性,使有限的資金變成無限、強大的動力,加快山區丘嶺綠化步伐,永葆荒山綠色常住,林木郁郁蔥蔥。
目前我縣農村街道、庭院普遍延續舊的傳統進行綠化,亂像嚴重,盡管近幾年大力推廣了街道、庭院綠化標準,拿出了一定的投入,但由于涉及千家萬戶的的利益,行不成街道靚麗的風景線、壯觀的庭院,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一體化示范建設及不匹配。在積極改善村容村貌的前提下,要努力號召人民群眾進行街道統一樹種,改變生態環境面貌,保持街道整潔衛生,如園林類法桐、國槐,大葉女貞等,推廣柿樹、核桃等經濟林樹木綠化襯托裝點,有條件的進行園林綠化,派專人管理,使大街小巷有一個明顯的改觀;庭院統一果樹和常綠花草苗木綠化,改善人居環境,使居住生態條件充分改善,有一個自然和諧的生活空間,滿足現階段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各級政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一體化示范建設工作中,要繼續在這方面投入資金,充分利用鄉村道路一事一議國家補貼項目建設機遇,認真開展街道、庭院大整治,以點帶面,全面普開,使村容村貌有一個大的改觀,人居生態環境有一個大的提高,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良好的物資基礎。
為實現村在林中、人在樹下目標,我縣前幾年開展了圍村林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居環境面貌,但保存下來的林帶很少,主要原因是林帶建設不切合實際,對不規置的村莊,建設標準要求太高,不是離村太遠就是占了村周圍農民自留好地。為鞏固圍村林建設成果,使這一惠民好事辦好,要充分利用歷史遺留村內、村周邊坑塘、小溝渠、空閑地等廢棄地綠化,不搞千篇一律,因地制宜,能起到一定的圍村效果就行,品種以泡桐、速生楊等高大樹木為好。
總之,林業生態建設需要我們加大投入,人居環境改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只要我們奮力開創林業生態建設新局面,一個自然和諧、安居樂業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祖國將屹立于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