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芬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水產養殖污染問題也成為農業面源污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最佳管理實踐(BMP)在水產養殖污染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對實現水產養殖污染的高效治理和保護,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主要探討了最佳管理實踐及其在水產養殖污染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 水產養殖;規模化;污染;最佳實踐管理
中圖分類號:X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3
隨著我國農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國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已逐漸向規模化生產方向快速發展。然而,規模化水產養殖過程中,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易對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積極尋求養殖模式及管理方式的改變之道,改善水產養殖中的污染壓力,并努力打造“生態型產品”,以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已成為廣大水產養殖管理者們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 規模化水產養殖及其污染情況
1.1 規模化水產養殖的特點
規?;a養殖業主要有2個較強的特點:(1)規模化水產養殖業通常高度集中在一個局部地區,生產規模較大,操作較為規范;(2)相較于一般零散的、小型的水產養殖業,規模化水產養殖業投資較高,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也更高。
1.2 規?;a養殖造成的污染
水產捕撈出現過度開發后,水產養殖業逐漸發展起來,并被看作是一個具備可持續發展前景的食品供應產業。尤其我國水產養殖業,每年都有大量的水產品流入市場。但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水產養殖數量的不斷增多,其對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等的影響已越來越突出。水產養殖污染問題也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1]。
水產養殖造成的污染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濕地、紅樹林以及其他較為敏感的一些水生環境造成破壞;(2)大量水產養殖者選擇將農業地轉化為池塘,容易導致環境生態系統整體發生變化;(3)池塘排出的廢水容易導致周遭水體的污染;(4)養殖人員大量使用藥物、抗生素及其他的一些化學物質控制水生動物疾病,容易產生污染;(5)養殖過程中,一些魚蝦等的餌料并未被充分食用而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6)抽取大量淡水資源或地下水灌溉池塘,造成水資源浪費;(7)排放大量池塘廢水,或者進行池塘清淤工作,易導致土壤及水體咸化;(8)養殖生物的疾病擴散容易導致一些其他水生動物健康受影響;(9)養殖過程中,一些非本地物種一旦逃逸后,對當地的鳥類及其他種群存在一些潛在的破壞,同時,對當地生物多樣性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
2 基于最佳管理實踐的規?;a養殖污染管理
2.1 最佳管理實踐的概念
在環境管理實踐過程中,一些管理者阻止水體遭受污染或者其他一些負面影響而進行的相關操作稱為最佳管理實踐(BMP)[1]。當前,最佳管理實踐被人們公認為是在保持某一生產活動獲得正常經濟收益的基礎上,能夠有效降低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有效操作方法。其中“最佳”一詞指的并非一直是最佳的實踐之意,也不是指某一個單一的BMP,必須根據實際情形而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方法。BMP必須適時修正以反映條件的變化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往往通過將幾種BMP組合成一個管理體系加以應用,以此來降低水體的污染,實現環境資源的有效管理,很少單獨使用一個BMP。
就當前應用情況來看,BMP已被廣泛應用多個方面,如防止土壤侵蝕、防溪流以及防水體渾濁等。在美國,BMP還被廣泛應用于動物飼料廠以及濃縮料廠等的環境管理中。此外,農業非點源污染控制的NPDES中,最佳實踐也有所體現。
2.2 規模化水產養殖中最佳管理實踐的應用
養殖者在從事水產養殖的過程中,通常要進行池底、排污渠道等的挖掘工作,常會產生大量的懸浮顆粒,進而增加污水的渾濁度。而這些顆粒物通過長時間的積淀,往往會形成大量的沉積物[2]。管理人員通過應用BMP的應用,可有效防止這些現象的產生。
具體措施如下:(1)在池塘挖掘過程中,合理使用堤岸坡度,并夯實岸基,可有效減少其侵蝕程度。(2)設計一定的排水結構,可有效防止由于水流過快沖刷而導致的侵蝕。(3)在池塘堤岸以及溝渠等的斜坡上種植一些草本植物,并在漁場路基上鋪上沙礫,可有效防止池塘基面被侵蝕。(4)養殖過程中,應選擇適合的鼓風機位,能夠有效避免鼓風機運行時水流對池塘岸基以及池底等部位的侵蝕。(5)盡量避免池塘排水溝渠過于干涸,這樣可有效避免降雨時造成的沖刷侵蝕以及懸浮物外排。(6)禁止牲畜以及禽類等進入池塘。(7)將池塘中挖掘的淤泥直接堆放在岸基石樁等的四周,或將其用來進行池塘岸基的修復,也可有效防止池塘基面受侵蝕。
水產養殖池塘排除的廢水中,含有許多營養類物質,會增強受納水體的營養,使其營養化[3]。相關管理者通過BMP的應用,可最大程度降低池塘廢水的營養負荷,具體體現在:(1)在浮游藻類的豐度需要進行維持時,施用適當的必要肥料。 (2)應該選擇優質的餌料,減少不新鮮的雜魚飼料,盡量投喂優質配合飼料,讓水質保持穩定,確保其沒有過多的磷、氮等營養類元素。(3)投餌須適當,須根據養殖品種的生長情況和營養需求制定合理的投喂計劃,比如計算每次投喂量和適當的投喂次數,投喂過頻,可能飼料利用率低,投喂次數少,每次投喂量必然較大,水體異富營養化,應確保所投放進去的餌料可以被水生動物最大限度攝食。(4)應該盡量降低或者不增加水體的交換率,利用一些循環水處理措施來綜合利用水體,發展工廠化循環養殖,減少外排水量,可以有效降低對環境的污染。(5)精養類的養殖池塘,應該采用增氧設備來避免極端中低濃度DO情況的產
生[4],防止高密度養殖池塘大面積死亡現象的發生。(6)利用水泥護坡或水泥池養殖,減少原始土池養殖底質易腐敗發酵的缺點,近年來,大面積標準化池塘的改造及應用,大大減少了養殖污染的發生。(7)在利用網來進行起捕的過程中,不能將池塘中的水排干或者盡量不要外排。endprint
2.3 象山縣在規模化水產養殖最佳管理實踐方面的案例分析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是全縣聞名的海洋漁業大縣、全國百強縣。擁有各類水產養殖面積1.3余萬hm2,水產品總量達到58萬t,漁業總產值56億元,水產養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在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如何優化管理規?;a養殖污染方面的課題。
具體在以下幾方面做了探索與實踐,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1)利用“十一五”三年時間對全縣1 600 hm2的池塘進行了標準化改造,改變了原來淤泥厚、水位淺、設施配套落后、養殖產品易發病等弊端,杜絕了傳統土池缺氧、泛塘、病害、寒凍等現象的發生,實現了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高產高效和生態養殖。(2)大力發展大棚、工廠化等設施漁業,發展壯大產業示范區及精品園區建設,國家級泥蚶原種場、寧波市水產種業園區已建成或啟動,積極發展高標準養殖,相繼形成了新橋魚得水、西周牧漁人、石昌魚種場等一批具有“集聚、集約、生態、高效、安全”等特點的設施漁業。(3)深化實施“蝦—瓜”“蝦—菜”等生態循環輪作模式,開展南美白對蝦養殖和種植瓜類、蔬菜和其他經濟作物的循環輪作模式,2013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露天池塘共種瓜8.6 hm2,種植黑麥草
5.3 hm2,種植蔬菜41.3 hm2,種植油菜8.6 hm2,種植大麥4.6 hm2,總計68.6 hm2。春季瓜類品種擴大到7個,不僅取得了良好收益,亦減輕了底質的富營養化。(4)圍繞梭子蟹、網箱養殖魚類、南美白對蝦、紫菜四大龍型主導產業,主推南美白對蝦全大棚養殖技術、梭子蟹自繁養殖技術、池塘底充氧技術、梭子蟹生態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水質調控技術、海水網箱大水體養殖技術和壇紫菜插桿式養殖技術等健康養殖技術,指導漁區示范戶科學組織生產。(5)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養殖病害防治及病害測報預警,通過不定期的抽樣檢查,對不合格品進行追溯查處,保障初級水產品安全。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針對養殖漁民不定期傳授相關知識,發放養殖技術及防病手冊,加強病害防治措施,發布病情測報預警,及時防范病害的發生。
通過以上措施,象山縣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大縣的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最佳管理實踐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進一步推動了現代漁業的發展。
3 結語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局部地區由水產養殖造成的污染問題甚至已經形成了環境問題。因此,相關部門和廣大水產養殖管理者們必須要積極尋求養殖模式及管理方式的改變之道,并借鑒發達國家所采用的最佳管理實踐,來有效解決水產養殖過程中存在的污染問題,改善水產養殖中的污染壓力,以便在獲得有效的經濟收益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其對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趙瓊,曾霞.湖北水產養殖污染控制管理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9(10):54-55.
[2]鮑旭騰,徐皓,張建華,等.水產養殖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實踐[J]. 南方水產科學,2012,8(3):79-80.
[3]陳清華,彭海君,劉明清.基于最佳管理實踐的規?;a養殖污染管理[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1,33(10):89-90.
[4]王瑞梅,劉杰,史巖.我國水產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0,(5):108-11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