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黔川+鮑向東+劉錫勇
摘 要 隨著我國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持續實施,貴州農業機械化程度得到長足進步,在水稻收獲機械作業方面,作業水平也正向全國平均水平靠攏,但限于貴州特殊的自然歷史條件,割曬機仍然是機械收獲作業的主力。
關鍵詞 水稻割曬機;貴州山區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2
水稻是貴州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占貴州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以上,每年產出稻谷400萬t以上,是貴州省總產量最高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生產在糧食生產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生產能力是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長期目標。與小麥、玉米相比,水稻生長發育環境和技術措施復雜,耕作栽培制度最細,生產環節最多,季節性最強,勞動強度最大,用工量最多。改變水稻生產“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生產方式,一直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特別是近年來,為實現持續增收,農村年輕一代尤其是青壯勞動力大量離土離鄉、務工經商,廣大農村對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呼聲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水稻生產環節中,收獲環節工作量最大,水稻收獲機械化成為保障糧食生產的重大課題。
1 現狀
2012年,貴州省收獲機械出現爆發性增長,聯合收割機(小型)擁有量增幅達到52.1%,共增加362臺,較2011年增加近一倍。
圖1 貴州省聯合收割機數量
同時,割曬機數量也連續幾年以8%~10%的速度持續增加,在絕對數量上遠遠大于聯合收割機,數據表明,貴州收獲機械的發展符合農機發展趨勢,技術追求不斷更新,效率追求不斷提高,但由于貴州特殊的自然歷史條件,割曬機仍然是機械收獲作業的主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地理條件,貴州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在69萬hm2左右,適宜種植水稻的土地主要是壩區、河谷,地塊分散,交通不便,海拔高低不一,這就造成大功率、高效率的大中型收獲機械沒有用武之地,活躍在貴州的水稻收獲機械基本都是小型機械,而小型聯合收割機在面對不規則地塊,坡度較大的梯田時,靈活性不如割曬機。
其次,歷史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貴州水稻種植習慣差異較大,種植的水稻品種較為繁雜,再加上海拔等因素,水稻收獲時間不一致,往往在同一地區,相鄰兩塊土地的水稻收獲時間都會出現差異,限制了工作效率更高的聯合收割機的效率;另一方面,貴州農戶收入較低,購買收獲機具會偏向更便宜的割曬機。
再次,在農機事業較發達的省份,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聯合作業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這些作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是降低作業成本的關鍵因素,跨區作業服務是農戶購買聯合收獲機的支撐條件,它可以延長機收作業時間,增加作業面積,使投資期縮短。貴州的地理條件,特別是交通狀況,限制了機械收獲作業的規模化,種植地塊分散,交通不便,嚴重制約高效聯合收割機的作業半徑,貴州也學習先進經驗,引進高效小型聯合收割機,建立了專業機收服務組織,但主要是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作業,在自然條件較惡劣的地區,機收仍然主要靠割曬機。
2 建議
基于以上原因,在貴州的自然歷史條件下,割曬機在水稻收獲機械化作業方面仍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結合貴州實際,適宜貴州的水稻割曬機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1)通用性:與聯合收割機相比,割曬機效率低、成本高、功能單一,要提高割曬機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強作業效能,必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通過模塊化設計,優化功能模塊接口,豐富功能模塊,讓割曬機變成可以掛接多種功能模塊的多功能底盤。一臺主機掛接功能模塊后,可以分別執行收割、脫粒、粉碎等工作,盡量減少人力工作環節,達提高效率;同樣還可以掛接旋耕、起壟、抽水等功能模塊,有效提高主機的利用率和工作時長,一機多用,利用率高,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表1 收割機和割曬機工作環節對比
(2)適應性:由于貴州山區的地塊條件復雜,田塊小,不規則,落差大,坡陡彎多,要求割曬機保證收獲質量,結構簡單、重量輕,適合山地行走、運輸、過埂能力強、為適應功能模塊需要,應采用主機動力7~10 kW,作業速度為
4~6 km/h,運行方便,操作簡單,作業質量優良,適宜小地塊作業。其主要指標:主機動力 7~10 kW,割茬高度50~120 mm;割臺型式:立式;鋪放型式:側向條放;作業幅寬為250~1 200 mm;作業效率為2 666~4 000 m2/h。
(3)安全性:貴州山高坡陡,道路濕滑,農機安全使用尤為重要,在農機作業過程中,自走式農機側翻、側滑相對比較集中,在加強農機安全規范作業的基礎上,為防止側滑、側翻,帶來更大損失,應考慮加裝脫手熄火裝置以及防側滑效果更好的輪胎。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隨著我國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持續實施,貴州農業機械化程度得到長足進步,在水稻收獲機械作業方面,作業水平也正向全國平均水平靠攏,但限于貴州特殊的自然歷史條件,割曬機仍然是機械收獲作業的主力。
關鍵詞 水稻割曬機;貴州山區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2
水稻是貴州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占貴州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以上,每年產出稻谷400萬t以上,是貴州省總產量最高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生產在糧食生產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生產能力是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長期目標。與小麥、玉米相比,水稻生長發育環境和技術措施復雜,耕作栽培制度最細,生產環節最多,季節性最強,勞動強度最大,用工量最多。改變水稻生產“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生產方式,一直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特別是近年來,為實現持續增收,農村年輕一代尤其是青壯勞動力大量離土離鄉、務工經商,廣大農村對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呼聲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水稻生產環節中,收獲環節工作量最大,水稻收獲機械化成為保障糧食生產的重大課題。
1 現狀
2012年,貴州省收獲機械出現爆發性增長,聯合收割機(小型)擁有量增幅達到52.1%,共增加362臺,較2011年增加近一倍。
圖1 貴州省聯合收割機數量
同時,割曬機數量也連續幾年以8%~10%的速度持續增加,在絕對數量上遠遠大于聯合收割機,數據表明,貴州收獲機械的發展符合農機發展趨勢,技術追求不斷更新,效率追求不斷提高,但由于貴州特殊的自然歷史條件,割曬機仍然是機械收獲作業的主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地理條件,貴州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在69萬hm2左右,適宜種植水稻的土地主要是壩區、河谷,地塊分散,交通不便,海拔高低不一,這就造成大功率、高效率的大中型收獲機械沒有用武之地,活躍在貴州的水稻收獲機械基本都是小型機械,而小型聯合收割機在面對不規則地塊,坡度較大的梯田時,靈活性不如割曬機。
其次,歷史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貴州水稻種植習慣差異較大,種植的水稻品種較為繁雜,再加上海拔等因素,水稻收獲時間不一致,往往在同一地區,相鄰兩塊土地的水稻收獲時間都會出現差異,限制了工作效率更高的聯合收割機的效率;另一方面,貴州農戶收入較低,購買收獲機具會偏向更便宜的割曬機。
再次,在農機事業較發達的省份,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聯合作業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這些作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是降低作業成本的關鍵因素,跨區作業服務是農戶購買聯合收獲機的支撐條件,它可以延長機收作業時間,增加作業面積,使投資期縮短。貴州的地理條件,特別是交通狀況,限制了機械收獲作業的規模化,種植地塊分散,交通不便,嚴重制約高效聯合收割機的作業半徑,貴州也學習先進經驗,引進高效小型聯合收割機,建立了專業機收服務組織,但主要是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作業,在自然條件較惡劣的地區,機收仍然主要靠割曬機。
2 建議
基于以上原因,在貴州的自然歷史條件下,割曬機在水稻收獲機械化作業方面仍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結合貴州實際,適宜貴州的水稻割曬機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1)通用性:與聯合收割機相比,割曬機效率低、成本高、功能單一,要提高割曬機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強作業效能,必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通過模塊化設計,優化功能模塊接口,豐富功能模塊,讓割曬機變成可以掛接多種功能模塊的多功能底盤。一臺主機掛接功能模塊后,可以分別執行收割、脫粒、粉碎等工作,盡量減少人力工作環節,達提高效率;同樣還可以掛接旋耕、起壟、抽水等功能模塊,有效提高主機的利用率和工作時長,一機多用,利用率高,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表1 收割機和割曬機工作環節對比
(2)適應性:由于貴州山區的地塊條件復雜,田塊小,不規則,落差大,坡陡彎多,要求割曬機保證收獲質量,結構簡單、重量輕,適合山地行走、運輸、過埂能力強、為適應功能模塊需要,應采用主機動力7~10 kW,作業速度為
4~6 km/h,運行方便,操作簡單,作業質量優良,適宜小地塊作業。其主要指標:主機動力 7~10 kW,割茬高度50~120 mm;割臺型式:立式;鋪放型式:側向條放;作業幅寬為250~1 200 mm;作業效率為2 666~4 000 m2/h。
(3)安全性:貴州山高坡陡,道路濕滑,農機安全使用尤為重要,在農機作業過程中,自走式農機側翻、側滑相對比較集中,在加強農機安全規范作業的基礎上,為防止側滑、側翻,帶來更大損失,應考慮加裝脫手熄火裝置以及防側滑效果更好的輪胎。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隨著我國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持續實施,貴州農業機械化程度得到長足進步,在水稻收獲機械作業方面,作業水平也正向全國平均水平靠攏,但限于貴州特殊的自然歷史條件,割曬機仍然是機械收獲作業的主力。
關鍵詞 水稻割曬機;貴州山區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2
水稻是貴州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占貴州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以上,每年產出稻谷400萬t以上,是貴州省總產量最高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生產在糧食生產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生產能力是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長期目標。與小麥、玉米相比,水稻生長發育環境和技術措施復雜,耕作栽培制度最細,生產環節最多,季節性最強,勞動強度最大,用工量最多。改變水稻生產“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生產方式,一直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特別是近年來,為實現持續增收,農村年輕一代尤其是青壯勞動力大量離土離鄉、務工經商,廣大農村對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呼聲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水稻生產環節中,收獲環節工作量最大,水稻收獲機械化成為保障糧食生產的重大課題。
1 現狀
2012年,貴州省收獲機械出現爆發性增長,聯合收割機(小型)擁有量增幅達到52.1%,共增加362臺,較2011年增加近一倍。
圖1 貴州省聯合收割機數量
同時,割曬機數量也連續幾年以8%~10%的速度持續增加,在絕對數量上遠遠大于聯合收割機,數據表明,貴州收獲機械的發展符合農機發展趨勢,技術追求不斷更新,效率追求不斷提高,但由于貴州特殊的自然歷史條件,割曬機仍然是機械收獲作業的主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地理條件,貴州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在69萬hm2左右,適宜種植水稻的土地主要是壩區、河谷,地塊分散,交通不便,海拔高低不一,這就造成大功率、高效率的大中型收獲機械沒有用武之地,活躍在貴州的水稻收獲機械基本都是小型機械,而小型聯合收割機在面對不規則地塊,坡度較大的梯田時,靈活性不如割曬機。
其次,歷史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貴州水稻種植習慣差異較大,種植的水稻品種較為繁雜,再加上海拔等因素,水稻收獲時間不一致,往往在同一地區,相鄰兩塊土地的水稻收獲時間都會出現差異,限制了工作效率更高的聯合收割機的效率;另一方面,貴州農戶收入較低,購買收獲機具會偏向更便宜的割曬機。
再次,在農機事業較發達的省份,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聯合作業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這些作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是降低作業成本的關鍵因素,跨區作業服務是農戶購買聯合收獲機的支撐條件,它可以延長機收作業時間,增加作業面積,使投資期縮短。貴州的地理條件,特別是交通狀況,限制了機械收獲作業的規模化,種植地塊分散,交通不便,嚴重制約高效聯合收割機的作業半徑,貴州也學習先進經驗,引進高效小型聯合收割機,建立了專業機收服務組織,但主要是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作業,在自然條件較惡劣的地區,機收仍然主要靠割曬機。
2 建議
基于以上原因,在貴州的自然歷史條件下,割曬機在水稻收獲機械化作業方面仍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結合貴州實際,適宜貴州的水稻割曬機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1)通用性:與聯合收割機相比,割曬機效率低、成本高、功能單一,要提高割曬機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強作業效能,必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通過模塊化設計,優化功能模塊接口,豐富功能模塊,讓割曬機變成可以掛接多種功能模塊的多功能底盤。一臺主機掛接功能模塊后,可以分別執行收割、脫粒、粉碎等工作,盡量減少人力工作環節,達提高效率;同樣還可以掛接旋耕、起壟、抽水等功能模塊,有效提高主機的利用率和工作時長,一機多用,利用率高,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表1 收割機和割曬機工作環節對比
(2)適應性:由于貴州山區的地塊條件復雜,田塊小,不規則,落差大,坡陡彎多,要求割曬機保證收獲質量,結構簡單、重量輕,適合山地行走、運輸、過埂能力強、為適應功能模塊需要,應采用主機動力7~10 kW,作業速度為
4~6 km/h,運行方便,操作簡單,作業質量優良,適宜小地塊作業。其主要指標:主機動力 7~10 kW,割茬高度50~120 mm;割臺型式:立式;鋪放型式:側向條放;作業幅寬為250~1 200 mm;作業效率為2 666~4 000 m2/h。
(3)安全性:貴州山高坡陡,道路濕滑,農機安全使用尤為重要,在農機作業過程中,自走式農機側翻、側滑相對比較集中,在加強農機安全規范作業的基礎上,為防止側滑、側翻,帶來更大損失,應考慮加裝脫手熄火裝置以及防側滑效果更好的輪胎。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