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紅 張淑華 張曉燕 鄧雅文 童志梁
摘要:“90后大學生”作為一種新的時代術語早已進入大眾的視野,他們突出的特點也在高校人才培養方式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即原有的教學方式漸漸不被他們接受,而實際上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鑒于以上論述本文進行了關于90后大學生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本文以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式進行數據收集,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調查:90后大學生特點的調查分析、教師對90后大學生的認識及企業對人才的調查分析需求的調查分析,并將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根據調查結果結合目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科學構建關于90后大學生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
關鍵詞:90后大學生;企業需求;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高校培養學生是我們人才塑造絕對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逐漸的不被90后大學生所接受,正如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要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需要我們改變方向,完善相關科學理論,調整策略,對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創新。
一、90后大學生特點調查與分析
調查以青島農業大學大一至大四年級的部分學生為樣本,采用調查問卷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內容涉及學生學習方式、對當前教育模式的認知、自身價值觀及就業需求和社會認知等諸多方面。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出240份,收回233份。有效問卷為224份,問卷有效率為93.3%,是為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的年紀分布中大二、大三學生占到31%,有25%的大四學生參與本次調查問卷的填寫,大一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13%。
從圖1可以看出,從90后大學生對于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看法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45.7%的學生對現行人才模式不滿意,基于他們獨特的特點,對各種問題獨特的看法,他們是善于創新的,也是擅長實踐的。
90后大學生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他們不拘泥形式,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有著強烈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也有鮮明的認識,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這些特點與當今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書本教學的理念中很不適應,他們有自己的呼聲,認為現在的教育方式已經過時,并且對教育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也有自己的見解。雖然他們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但是他們的意見也不能忽視。適應90后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認真調查90后大學生特點的同時也要傾聽他們對教育方式改革的看法,以早日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企業對90后大學生能力需求調查
從企業的需求和人才的培養規律出發,改革人才培養思路和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了解業的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自身所需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從圖2可以看出,在以上的七個素質要求中,企業最看重的是創新意識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占到總比例的20.3%,探索、開拓和創新精神是90后大學生具備的特點,他們勇于打破常規,特立獨行。但是這些好的素質也不是每個90后大學生都具備的,也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這需要一個大的環境,也是教育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的環境,交互式人才培養也需要這樣的環境。而企業也很重視90后大學生的優良的個人品質,要認同企業文化和理念,在工作的同時找準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真正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此外還要具有團隊精神,在工作之余還要繼續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
從圖3可以看出,企業認為大學生缺乏的能力中,責任心所占比重最高,占到總比重的34.3%,可以說90后大學生特立獨行的特點是優點也是缺點,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使他們在工作中提出創新意見,但是不考慮團隊和他人,又使他們缺乏責任心,缺乏團隊精神占到23.5%。調查顯示企業對90后大學生能力的需求和90后大學生自身能力差距很大。同時當今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標準越來越高,需要90后大學生認真學習,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這也需要改變當今的教育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這些能力的培養在當今教育模式之下很難取得成功,能力的培養需要自身能力的發掘,同時也需要企業和社會的培養。
三、教師對90后大學生的認知
在教師對90后大學生的認知方面的調查中,筆者在青島農業大學隨機采訪調查了80余名教師,采取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調查主要是從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認知,以及老師對于交互式培養模式的探索的看法等方面進行的走訪調查。
從圖4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和評價最主要的是從考試成績上,這一比重占到70%,可以說學習成績的好壞決定了這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平時作業上的表現評價學生占到10%;其余的評價標準有課堂表現、同學之間的評價、課外活動的表現和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標準分別占了5%。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之余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一環,教師對學生的評定中社會實踐活動5%的比重顯然太低,因為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在社會實踐中歷練提升。
四、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架
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自身所需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交互”原意為: 參與活動的對象,可以相互交流,雙方面互動。“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人才需求方的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在培養過程中,企業、學生、高校相互了解,及時交流,確保校、企、生三方無縫溝通,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高校培養交互式人才在教學模式上需要改善的幾個方面
1.在培養目標上,加強學生的創新性和積極主動性的塑造,使其思維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的轉變,不再墨守成規。建立起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把學生塑造成一名創新性、專業性、實踐性的優秀大學生。
(1)營造創新契機: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90后大學生是獨具特色的一代,有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獨特的人格特性和情感體驗。教學模式應該設計大量的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通過營造、模擬特定情境,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和評價。教師可通過多種互動形式,營造創新契機,把討論式、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表演式等開放性的教法引入課堂。
(2)提高教學藝術:通過對課程的另類設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成功體驗。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多適當運用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更新教育理念: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師生關系三個教學因素中,應該相互結合,建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模式。
2.在培養定位上,中國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模式進入“大眾化” 教育模式,社會大環境的改變,高等學校數量的上升,90后大學生獨特的特點,使得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急需改變,在人才培養定位上要突出90后大學生的特點,在適應他們需要的同時,考慮時代的需要,將大學生培養成自身綜合素質較高,社會或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在培養體系上,著重打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校企互動的新體系,如下圖所示,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上要注重基礎課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通過專業課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隨后進入企業參觀學習,進行短期專業實習,教師針對企業需求在對學生的各方面做出修正和補充,在即將畢業之際,展開校企聯合,定崗實習,教師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4.在培養途徑方面,即自我培養、學校培養和社會培養。
學校應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制定系統的培養規劃。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結合等等。也就是既要發揮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學習的優勢,同時也要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把數字化學習的優勢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二者結合起來,在重視突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和創新能力,同時增強老師與同學間的默契度,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當今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企業需求,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一種創新。從重視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調研,到加強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拓展訓練,實現校企在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中的規劃層面交互,使專業建設與企業崗位需求實現緊貼式發展。
(2)提高教學藝術:通過對課程的另類設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成功體驗。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多適當運用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更新教育理念: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師生關系三個教學因素中,應該相互結合,建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模式。
2.在培養定位上,中國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模式進入“大眾化” 教育模式,社會大環境的改變,高等學校數量的上升,90后大學生獨特的特點,使得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急需改變,在人才培養定位上要突出90后大學生的特點,在適應他們需要的同時,考慮時代的需要,將大學生培養成自身綜合素質較高,社會或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在培養體系上,著重打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校企互動的新體系,如下圖所示,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上要注重基礎課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通過專業課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隨后進入企業參觀學習,進行短期專業實習,教師針對企業需求在對學生的各方面做出修正和補充,在即將畢業之際,展開校企聯合,定崗實習,教師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4.在培養途徑方面,即自我培養、學校培養和社會培養。
學校應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制定系統的培養規劃。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結合等等。也就是既要發揮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學習的優勢,同時也要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把數字化學習的優勢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二者結合起來,在重視突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和創新能力,同時增強老師與同學間的默契度,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當今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企業需求,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一種創新。從重視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調研,到加強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拓展訓練,實現校企在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中的規劃層面交互,使專業建設與企業崗位需求實現緊貼式發展。
(2)提高教學藝術:通過對課程的另類設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成功體驗。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多適當運用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更新教育理念: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師生關系三個教學因素中,應該相互結合,建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模式。
2.在培養定位上,中國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模式進入“大眾化” 教育模式,社會大環境的改變,高等學校數量的上升,90后大學生獨特的特點,使得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急需改變,在人才培養定位上要突出90后大學生的特點,在適應他們需要的同時,考慮時代的需要,將大學生培養成自身綜合素質較高,社會或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在培養體系上,著重打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校企互動的新體系,如下圖所示,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上要注重基礎課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通過專業課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隨后進入企業參觀學習,進行短期專業實習,教師針對企業需求在對學生的各方面做出修正和補充,在即將畢業之際,展開校企聯合,定崗實習,教師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4.在培養途徑方面,即自我培養、學校培養和社會培養。
學校應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制定系統的培養規劃。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結合等等。也就是既要發揮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學習的優勢,同時也要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把數字化學習的優勢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二者結合起來,在重視突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和創新能力,同時增強老師與同學間的默契度,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當今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企業需求,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一種創新。從重視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調研,到加強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拓展訓練,實現校企在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中的規劃層面交互,使專業建設與企業崗位需求實現緊貼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