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昕

Q 夏老師您好!我是某縣縣委辦科員,最近因為一次提拔的機會被我認為在單位里最好的朋友“陰”了,倍受打擊。有人說官場無兄弟,職場無朋友,我以后在單位還能真心交朋友么?(江蘇 小常)
A 剛參加工作那會,我總竭力想搞好同事關系,甚至希望能跟同事成為知心朋友。但無論我如何努力,總感覺同事跟自己若即若離,不好不壞,不咸不淡。一次同學聚會,我將內心的苦悶說給大家聽,一位比我早出道的高中同學諄諄告誡道,千萬別指望與同事交朋友,官場上的同事很難有真正的情誼。
我很是驚訝這種說法,覺得危言聳聽。但隨著工作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所謂的同事情誼,在官場確實是一種奢侈品。這種奢侈品不僅少見,而且易碎。同事之間,一旦存在著職務競爭,任何情誼都會被那頂懸在半空中的破官帽擊碎得蕩然無存。
翻看歷史,官場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明朝焦芳即是一例。焦芳考上進士后,他刻意討好大學士李賢。每次去李賢家,焦芳都裝出一幅老實巴交的樣子,什么事都搶著去做,跟廝役無異。李賢心里很高興,覺得焦芳本質上是個謙虛老實的人,便先后舉薦他為庶吉士、編修、進侍講。
等到在官場上站穩腳跟后,焦芳覺得李賢沒有可利用的價值,便另攀高枝。朋友們說他如此不厚道,焦芳厚顏無恥地說:“官場上只認權勢,情誼值幾錢?”這時焦芳想去巴結執掌朝政的大學士劉健和謝遷,但劉謝對焦芳的為人很是不恥。焦芳心里非常怨恨,但卻奈何不得。于是,焦芳又改去巴結宦官劉謹,在劉謹的扶持下,焦芳最后做到了太子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然而有意思的是,焦芳這種將情誼當跳板,過河后拆橋的做法,所快就被別人現學現用,報應到了他自己身上。當時朝中還有位大臣叫張彩,也是后來公認的閹黨之一。他先攀附著焦芳,在焦芳的幫助下他得了劉謹的賞識,最后當上了吏部尚書。官位坐穩后,張彩不斷在劉謹面前說焦芳的壞話,使得焦芳在劉謹面前漸漸失寵。焦芳一名部下段炅,見焦芳失寵后,就轉而投靠張彩,倆人將焦芳曾做過的對劉謹不利的事都告訴了劉謹,劉謹悖然大怒,幾次大庭廣眾之下指著焦芳父子的鼻子破口大罵。焦芳自知大勢已去,趕緊打了辭職報告,帶著兒子告老還鄉了。
見面三分笑,背后一把刀。對于那些官精們而言,他們的許多行為無非是一本厚黑學反反復復述說的三個字:不要臉。
三國時期,廣陵太守張超將地方整事交給好友臧洪管理。后來,曹操在雍丘這個地方將張超包圍,為了救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司張超,臧洪光著腳哭著四處求助他曾經的朋友袁紹,但袁紹顯然也是一個“不要臉”的政客,他隨后就起兵圍攻臧洪,最后廣陵被攻破,臧洪也被殺掉了。
但令人寒心的是,對于臧洪這樣的一位重情重義的壯士,后人討論此事時,都說臧洪腦子進了水,沒有看清三國如同戰國一樣,正是所謂的縱橫時代,是沒有道義的社會。
當然,職場如同江湖,再險惡,依然有性情中人:不怕傷,勇敢“愛”,把同事發展成“兄弟”或“閨蜜”。曾經遇到過一對好閨蜜,因為一人對待遇不滿,找上司談判,籌碼竟然是若我辭職,閨蜜必然跟進,讓人感慨,“職場自有真情在”。確實,在職場擁有真心朋友著實令人羨慕。這仿若如虎添翼,尤其在人數不多的部門,永遠知道自己至少有兩票的支持率,環視四周的虎視眈眈,有一個可以跟自己背靠背的戰友,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會陡增。這樣的情景,是多少夢寐以求的。像你這樣,“遇人不淑”是在任何單位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倘若因此喪失了交朋友的能力和信心,愚以為,就矯枉過正了。